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鳐鱼级的第4艘“海龙”号于1959年12月5日服役,艇长是乔治·斯尔海军少校。在北极地区,每年冰山与极地的冰分离之后向南方漂流。这些冰山散落在从美国前往北极的途中,其漂流的路线经常发生变化。冰山露出水面以上的高度有时可达100米,  相似文献   

2.
蔡一清  深蓝  朱明 《当代海军》2007,(10):64-65
今年是国际极地年,世界各主要海洋大国围绕北冰洋的开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回应俄罗斯在北极点下的海床安插国旗,美国海岸警卫队所属的“希利”号重型破冰船,将于当地时间6日启程,开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3.
尤里 《军事史林》2004,(11):48-49
1934年4月,苏联的极地考察船"切柳斯金"号在北极失事,船员们身处险境,生死悬于一发,他们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苏联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七名飞行员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冒死驾机多次飞往极地,将船员们从绝境中解救出来.为了纪念七人的英勇事迹并表彰他们的大无畏精神,苏联政府决定设立一项最高的国家奖励,"苏联英雄"称号由此而产生.  相似文献   

4.
鳐鱼级的第4艘海龙号于1959年12月5日服役,艇长是乔治·斯尔海军少校。在北极地区,每年冰山与极地的冰分离之后向南方漂流。这些冰山散落在从美国前往北极的途中,其漂流的路线经常发生变化。冰山露  相似文献   

5.
<正>12月27日,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提名奖企业和项目名单正式发布。中国船舶集团共有2家成员单位、4个项目在本次评选中获奖。他们分别是工业大奖项目:江南造船"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工业大奖表彰奖企业:七一六所、外高桥造船;工业大奖表彰奖项目:沪东中华23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项目;工业大奖提名奖项目:  相似文献   

6.
自去年8月2日,俄罗斯在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俄罗斯国旗后,历来对北极资源垂涎不已的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纷纷迅速做出反应。作为对俄罗斯举动的回应,美国仅在4天之后,就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希利”号重型破冰船驶往北极海域展开“科学考察”,而其他国家也不甘落后,为了能在资源丰富的南北极分一杯羹,纷纷开始着手建造新型破冰船或对原有破冰船进行升级改造。今年1月,韩国史上第一艘破冰船“ARAON”号就开始在韩国进重工业影岛造船厂铺设龙骨。一时间,随着极地资源争夺的升温,各式各样的破冰船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毫无疑问的是,将来寒极水域一旦爆发战事,这些破冰船自然会成为先行一步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7.
莫斯科时间8月2号,俄罗斯科考队"费德洛夫院士"号考察船来到北极,国家杜马副主席奇林加罗夫等人乘坐和平一号深海潜水器下潜到北冰洋北极点下4261米的深度,并且在那里插上了一面高约一米的由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随后,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犀利号"重型破冰船也于8月6号从西雅图港出发开赴北冰洋,开始了美俄北冰洋之争。  相似文献   

8.
《中国军转民》2008,(10):79-79
9月12日,国内新一代综合科学考察船“试验1”号在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顺利下水.该船是渤船重工依托中船重工集团整体研发制造优势,为中国科学院建造的国内最先进的新一代综合科学考察船,也是我国第一艘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  相似文献   

9.
油气资源的巨额储量,大国间互相战略瞰制的理想平台,连接亚、欧和北美三大陆的便捷通道,这一系列的先天优势突显了北极的重要性。而对极地的不断探索也反映了各国解读大自然的能力和态度,"北极光"号新一代大型极地破冰船将为欧洲极地科考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提供实现平台。  相似文献   

10.
1984年9月27日,我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派出考察队,前往南大洋和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并在南极洲建立一个科学考察站。”现任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部副师职副参谋长的于志刚,时任驻青岛海军某部飞行一大队副大队长,有幸担任海军某型直升机机长随考察船编队出征南极参加考察建站任务。  相似文献   

11.
五月大事记     
《国防科技》2004,(5):84-84
5月01日1960年5月1日,由飞行员加里·鲍尔斯驾驶的美国的高空侦察机“U-2”被前苏联地空导弹击中,掉在前苏联境内。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飞行在两万米以上高空的间谍侦察机。5月04日1961年5月4日,美国人罗斯与普拉瑟乘坐气球升空,创下了气球升高34688米的世界纪录。5月05日1961年5月5日,美国首次发射载人飞船“水星”号,并进行亚轨道飞行获得成功。飞船飞行高度186千米,飞行距离约400千米。“水星”是美国第一个载人飞船系列。5月09日1926年5月9日,美国海军飞机“约瑟芬·德”号首次不着陆往返北极点飞行成功。凌晨零时37…  相似文献   

12.
“第三次世界大战有可能在北极开始”,这是5月4目的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作出的推测。由于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北极冰雪加速消融,加上国际油价不断飙升,世界多个大国,包括美国和俄罗斯,都盯上了北极潜在的能源宝藏,纷纷采取行动以宣示主权。为此,专家担心,“由于各方在北极利益划分上存在严重分歧,本来第三次世界大战极有可能在北极爆发”。  相似文献   

13.
2月24日-28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蓝岭”号指挥舰第4次访问中国大陆,落脚点依然是选在它曾到访两次的上海。之前,1989年5月中旬,“蓝岭”号另外两艘军舰在舰队司令的率领下访问上海;1998年8月2日,“蓝岭”号与“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访问青岛;2001年3月23日,“蓝岭”号再度访问上海。  相似文献   

14.
“鹦鹉螺”号和“鳐鱼”号都是在7~8月份北极的夏季前往北极的,自然条件相对良好,日平均气温为-1℃。然而,冬季的北极日平均气温则低于-60℃,并且寒风刺骨,黑夜永驻。辽阔无垠的荒原上,偶尔能看到一点黯淡的月光。在如此冰冷的北极找到冰裂,比夏季不知要困难多少。还有,冬季的北极冰裂缝隙中的水面,有一层薄冰覆盖,其厚度有多大?潜艇从那里上浮时,能否撞开?艇体会否受到损伤?咨询北极专家得知,  相似文献   

15.
1958年10月1日,鳐鱼级第3艘"棘鬣鱼"号服役。1959年10月,曾担任"鳐鱼"号副艇长的约翰-尼科利逊少校被任命为"棘鬣鱼"号艇长。此前,他曾协助卡尔维特艇长两次成功远航北极。现在,他将率"棘鬣鱼"号远航北极,且不再重蹈"鳐鱼"号前往北极的老路而另索新途。具体路线是从太平洋出发,穿越白令海峡进入楚科奇海,然后再直驶北极。"棘鬣鱼"号加装了最新式的回声测冰仪、向上仰视的电视摄像头以及可以在水下远距离发现冰山和悬挂在冰层下表面冰柱的水声测冰仪。同样,也有一些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6.
咨询园地     
Q浙江读者盛明辉看了本刊5/2003期介绍“大洋一号”科考船的文章,想了解“向阳红16号”的情况。是何原因在东海沉没的。“向阳红16号”考察船建于1981年,排水量4400吨,最大航速19节,续航力达1万海里,抗风力12级。船上设有先进的通信导航设备,以及海洋  相似文献   

17.
九月大事记     
《国防科技》2004,(9):83-83
●9月03日1975年9月3日,美国发射的“海盗-2”号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成功降落。●9月04日1979年9月4日,华裔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高能物理实验小组,在西德汉堡的一台高能加速器上找到一种新粒子——胶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也参加了这项研究工作。●9月07日1956年9月7日,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等在宇宙线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中性重介子。1988年9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1号”发射成功,这一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新水平。它提高了我国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监察灾害性天气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月1日在返回地面前16分钟时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后在得克萨斯州中北部地区上空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哥伦比亚”号的第28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22年来的第113次飞行。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1月16日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此次太空之行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实验,这是5年来第一次纯科学的太空之旅。“哥伦比亚”号除了携带有7名宇航员外,还包括蜘蛛、蜜蜂、啮齿类动物、细菌株、鱼细胞和蚕蛹等生命物种,宇航员们要在16天的太空飞行中,完成来自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80项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19.
刘江平 《当代海军》2008,(12):14-17
近期在北冰洋发生的军事行动令人瞩目 事件一:北极“争夺新航道”的角逐正愈演愈烈。路透社8月11日报道说,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希利”号重型破冰船将于本周启程前往北极,以确定阿拉斯加以北大陆架的延伸长度,并收集数据,绘制航海地图,以宣布对那里的新航道享有通行权利。  相似文献   

20.
由德国海军“巴伐利亚”号,“不来梅”号导弹护卫舰,“勒思”号补油船和“格吕克斯堡”号支援舰组成的特混编队及650名官兵,于1997年9月18日至22日,对中国上海进行了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这是德国军舰近10年来首次访问中国。这支特混编队1997年7月24日从德国启航进行环亚洲航行训练,上海是他们访问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