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潘瑞吉 《国防》2005,(8):9-10
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关键是人才准备。当前,人才匮乏特别是科技人才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军事斗争准备的瓶颈。依托地方科技优势储备预备役军官,为战时部队补充高素质人才,既是尽快提高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两个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应急作战准备的迫切需要。作为自身建设的努力方向,预备役部队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以储备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和带动预备役军官队伍科技素质的提高,为打得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转变思想观念,把依托地方科技力量储备预备役军官工作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来抓经过调整改革…  相似文献   

2.
左毅  叶欢  孙前龙 《国防》2014,(7):58-59
正预备役军官是预备役部队干部队伍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战时补充现役军官的主要来源之一。新形势下,必须着眼强军目标,善借优势、深挖潜力,军地合力、严把关口,不断提高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质量。把好登记关口。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紧贴任务实际,扎实做好预备役军官登记工作,切实搞好人才储备。一是要强化登记责任。两个轮子一起转,军分区系统要加强跟踪指导、检查督促,县级人武  相似文献   

3.
《预备役军官法》规定:在预备役部队任职的预备役军官的培训,由其所在部队组织实施,由此看出,抓好预备役军官培圳工作是预备役部队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当前,总部、军区和省军区对于预备役军官培训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师团职预备役军官培圳上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二类预备役军官是未来战争首批动员对象,应切实把二类预备役军官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军事斗争人才准备的重要工作来抓,真正纳入党管武装内容、组织人事管理、国防动员体系、预备役训练等范畴,着眼规范登记管理、改善储备结构、强化教育训练、快速动员征召,解决好制约二类预备役军官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预备役军官是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和战时现役军官补充的主要来源。加强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立足培育应急作战人才准备出发,盯着问题做工作,瞄准差距求提高,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训练有素、作用明显、管理正规的高素质预备役军官队伍。  相似文献   

6.
依法加强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是提高预备役军官质量,实现预备役部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自我国组建预备役部队、实行预备役军官制度以来,先后颁布了《预备役军官法》等十余部法律法规,对预备役军官的选拔配备、教育管理、考核奖惩等作了明确规定,为依法加强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实践中感到,由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管理模式等原因.在依法加强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倾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章健 《国防》2003,(7):28-28
预备役军官训练团是组织中级预备役军官训练的重要基地。当前,预备役军官训练团的中心任务已由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变为预备役军官训练阶段。认真研究如何尽快提高预备役军官训练团的培训能力,对于为预备役部队提供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坚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优化预备役军官训练内容体系。预备役军官训练团组织预备役军官训练,要针对其所担负的任务和工作特点,以作战任务为牵引,用战  相似文献   

8.
杨旭 《国防》2016,(12):41-43
部队现役军官与预编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同为我军干部工作的题中之意.新形势下,要着眼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强军目标,切实抓好现役部队预编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一是科学选配,着力提高预编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起点;二是培养开发,着力增强预编预备役军官队伍履职能力;三是集聚效能,着力发挥预编预备役军官队伍职能作用;四是健全机制,着力打造预编预备役军官队伍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9.
预备役干部是预备役部队干部队伍主体,是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强弱和能否完成负担任务的主要因素。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高低.与预备役军官发挥作用大小有直接关系。可见,在如何调动和发挥预备役军官作用,充分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促进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上,这应成为各级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徐国柱 《国防》2005,(4):37-38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培养高素质新型预备役军事指挥人才,提高预备役部队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受中共中央组织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委托,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举办了全军预备役部队预备役军事指挥军官培训班。培训期间,全体预任军官本着贴近未来战场需求、贴近预备役部队建设需求、贴近预备役军事指挥官对军事理论需求的原则,就“一体化联合作战与指挥”、“预备役部队战时快速动员组织与实施”、“预备役部队司令部工作”等问题进行了集中学习和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现摘编其中的部分学术观点,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层是部队的“晴雨表”,各级党委、机关的工作成效大多是通过基层反映出来的。基层预备役军官是预备役部队一线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是基层工作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基层预备役军官的作用,是抓好基层建设的关键。笔者感到,基层预备役军官应注重强化“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12.
李宁  朱斯炜  吴益 《国防》2005,(7):34-35
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证明,预备役军官作为预备役部队的重要领导和指挥力量,其在战场上的“预备”和补充作用已渐趋模糊,而在战争的各个阶段、战场的各个方面的作用都显得越来越重要。适应未来战争的这一变化,加强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其军事素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一、强化前瞻意识,用新思维、新观念建设预备役军官队伍加强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必须立足未来战争需要,确立全新的人才建设观念。首先,要确立与现役军官“一体化”建设的观念。现代战争对预备役军官的军事素质、能力要求与现役部队军官有着同…  相似文献   

13.
朱毅  陶红军  唐启胜 《国防》2007,(11):43-44
从军事斗争准备全局需要出发,精心选配好预备役军官,是当前预备役部队建设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地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选配预备役军官,是造就高素质预备役军官队伍,提高预备役部队干部队伍整体科技素质,加强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应积极而大胆地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预备役军官是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骨干,平时是社会主义建设和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组织者,战时是我军组建扩建部队所需军官的重要来源。前不久,我区共有12名预备役军官被中组部、人事部和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为优秀预备役军官。他们在军区预备役干部队伍建设中不仅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工作中有许多深刻的体会。在这里,本刊摘发其中3位代表在军区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预备役部队干部编制的五分之四是预备役军官,预备役部队遂行任务的骨干力量是预备役军官。如何更好地发挥预备役军官在推动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中的作用?山西某预备役团党委根据新《预备役军官法》,与地方党委联手,采取双向管理、双向考评、签订《年度工作责任书》等方法,让预备役军官和现役官兵在教育、训练、管理等舞台上同台联手,进一步调动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级围绕加强预备役军官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培训、考核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预备役军官,为推动预备役部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看,预备役军官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应急、应战”的双重需要.特别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急需的军事指挥和技术保障人才短缺;社会人才资源的动员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军地融合抓人才建设的思路还不够开阔,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预任军官是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后备力量建设的一支十分重要的队伍。对此,各级党委应加大抓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的力度,注重提高预任军官的军事素质,充分调动他们做好预备役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创新平台     
《东北后备军》2008,(9):43-43
选优配强一类预备役军官 为促进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向打赢聚焦。吉林省军区结合年度预备役军官整组,在一类预备役军官选拔配备上着力解决“重平时有用,轻战时管用”的问题。切实提高预备役部队应突维稳能力。一是紧缺专业从快选拔,将85名通信工程、电子技术、软件开发与应用、法律、心理学等与信息化建设、“三战”力量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人才编入预备役部队。占今年预备役军官配备总数的65%;  相似文献   

19.
孙久文 《国防》2003,(7):26-26
预备役部队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决定了选拔预备役军官既要注重“战时”的需要,又要兼顾“平时”的建设,做到“平时管用”、“战时能用”。 所谓“平时管用”,就是在和平时期,预备役军官要为推动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选拔任用预任军官时,一是要选拔“热心”预备役部队工作的人。选拔的预任军官除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好、国防  相似文献   

20.
预备役军官是预备役部队干部队伍的主体,其能力索质的高低、职能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质量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整体推进。要提高预备役军官的素质,必须在发挥职能作用中、在实践中进行全面磨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