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指挥信息系统重要构成部分,信息传输分系统效能发挥程度直接影响多平台体系作战任务完成度。针对舰艇信息传输效能评判需求多元、系统组织运用复杂的特点,采用技术量化模型与定性制约因素相融合的方法,围绕单链路、多链路和编组作战信息传输需求,构建了基于实战任务的信息传输效能评判及控制体系架构,可为舰艇通信指挥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2.
根据最小共享信息集的概念,提出了基于CEC系统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的智能系统模型,分析了舰艇编队CEC系统的作战功能和作战信息,提出了确定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的最小共享信息集的事件法,并应用信息论证明了事件法的确能够减少通信的信息量。在上述基础上,确定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的最小共享信息集。  相似文献   

3.
通信作为舰艇编队体系作战的关键环节,其作战效能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作战任务完成度。针对舰艇编队通信作战效能评估缺乏可靠理论支撑问题,创新地以作战任务为出发点,以信息传输时效性和准确性为评价核心,构建基于作战任务阶段分类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充分运用一致性排序、加权和、突变级数等技术,提出了基于作战任务的舰艇编队通信作战效能评估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舰艇编队信息作战视图是该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舰艇编队信息作战任务的需求分析,提出了该作战系统的整体构想,采用基于UML的设计方法,完成舰艇编队作战使命所需完成的任务和行动、作战节点描述,并给出了作战视图的模型产品,为进一步描述整个舰艇编队信息作战系统的体系结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海军舰艇作战系统是多输入、多输出、结构复杂的大系统,是实施海上战争的重要手段。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代作战系统——独立式作战系统。之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作战系统先后经历了独立式、集中式、分开式和分布式作战系统。目前,分布式体系结构的海军舰艇作战系统已成为海军发展的重点。一、海军舰艇作战系统基本组成传统的海军舰艇作战系统基本组成通常可分为作战指挥系统、警戒探测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舰炮武器系统、舰载直升机系统、反潜武器系统、电子战系统、综合通信系统、综合导航系统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基于敌情事件触发的舰艇作战系统工作模式及其作战对策。根据舰艇的内外部需求,依据传感器系统与武器系统所处的状态,提出了舰艇作战系统的五种工作模式。并研究了在敌情事件触发下,如何根据舰艇所处的工作模式,迅速做出相应的作战对策,给出各种模式下的模式转换流程。这种作战对策可使作战过程自动化、信息传输扁平化,从而提高舰艇在紧急状况下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20世纪,海洋与海军显得日趋重要。面对越来越多的作战需求,海军将领们拥有同样的梦想:建造一种通用的舰艇平台,根据作战使命的不同装备模块化的武器系统和相应载荷,大大提高舰艇的作战效能,同时还能减轻保养维护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针对舰艇装备作战需求论证以单舰论证为主,对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考虑较少,造成单舰作战需求牵引不足、使命任务定位不清的现状,提出了一种以典型编队为基础,强调不同舰艇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协同的舰艇装备作战需求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9.
舰炮作为水面舰艇装载的一种常规性作战武器,其具有防空反导、对海、对岸火力支援等多项重要作战功能,并具有费效低、作战范围广和作战指挥灵活等特点。随着技术和作战需求的不断发展,现代舰炮正在向模块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的方向发展。舰炮模块化设计是加快新型舰炮研制步伐,缩短舰炮研制周期和降低研制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模块化设计”是欧美国家50 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设计概念和设计方法。美海军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了“模块化有效负载”(Modular Payload)的概念,并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多个成员国进行了代号为NFR-90(NATO friga…  相似文献   

10.
谢明 《当代海军》1999,(4):26-26
广泛应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技术成果的舰艇作战系统,把舰艇上的各种探测设备、武器系统利用高速的通信网络联系起来,能自动探测、评估来自空中、海上、水下等各方面的威胁,并指挥控制相应的武器系统同时对多个目标实施攻击,使现代海战武器的整体效能有了新的飞跃。70年代以来,各国都十分重视舰艇作战系统的研究,相继开发了各种高智能的舰艇作战系统。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Agent舰空导弹协同反导作战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舰艇编队中多个舰空导弹系统协同反导作战系统是一个异构、分布、开放和松散耦合的复杂分布式人工智能控制系统,而多智能体(Multi-Agent)原理与技术是研究复杂分布式人工智能控制系统的有效方法.从舰艇编队协同反导作战需求和多智能体结构特点分析入手,提出了舰艇编队协同反导防御作战"两层三网"的体系结构,阐明了系统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水面舰艇编队防潜仿真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在攻防对抗条件下水面舰艇编队防潜作战过程的仿真,通过对分布式水面舰艇编队防潜仿真系统功能、组成、仿真流程和仿真模型的研究,提出了分布式水面舰艇编队防潜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分布式水面舰艇编队防潜仿真系统可用于研究防潜作战战法,验证新型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论证各种反潜武器装备的作战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进传统水面舰艇作战系统训练方式,通过设计舰艇作战系统嵌入式时装模拟训练设备,将该设备与舰艇作战系统设备联为一体,并设计了作战模拟训练的流程,着重阐述了嵌入式模拟训练设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实现了作战系统嵌入式实装模拟训练,提高了作战系统训练真实程度,增强了训练效果;最后提出了未来模拟训练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自冷战结束以来,模块化舰船设计概念已经在各国海军舰船的研制中广为应用。所谓模块化舰船设计概念就是在通用的平台上,通过更换不同功能的模块,组合成新的作战系统,以实现不同的作战目标和任务。这种一舰多用的思想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舰艇的作战效能,而且起到简化维修、节省人力的作用,从而大幅度降低武器装备的全寿命费用。如  相似文献   

15.
作战网络中信息通信保障力量使用是否合理,关系着作战网络中信息流转的效率,深刻影响着作战网络能力的生成。以OODA环优化为目标,研究了作战网络中信息通信保障力量的需求。首先,确定OODA运转效率的评价标准,采用面向作战网络特征的遗传算法优化网络;根据优化后作战网络的节点度以及社团结构,分析了作战实体和网络整体的信息通信保障力量需求。实验表明,作战实体的信息通信保障力量需求不仅与其重要性有关,还受实体类型影响;信息通信保障力量需满足含3类子网的作战网络构建需求,包括两类星型网、一类网状网,且3类子网需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16.
介绍新型现场控制总线CAN(Controller Aera Network)的基本概念、特点、器件、总线协议。研究由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和CAN总线所组成控制器局域网在舰艇作战仿真系统中分布式控制的应用,以及某型舰舰导弹武器系统仿真过程中CAN总线的应用。模拟系统研制成功后的实践应用表明,CAN总线在舰艇作战仿真系统中通信可靠、性能稳定,提高了传输效率,实现了灵活的通讯组合,使其在舰艇分布式作战仿真系统中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Agent仿真方法对水面舰艇编队反舰作战中指挥模式问题进行了探讨。构建了基于多Agent的反舰作战仿真模型,着重考虑了通信可靠性对Agent之间信息共享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大样本仿真手段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编队指挥模式。研究结果确定了在不同的敌舰艇防空能力、不同的通信可靠性条件下,编队反舰作战的最佳指挥模式。研究方法为调整编队指挥控制结构、充分发挥编队作战效能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一个完整的反潜战作战系统综合了反潜战中协同作战的所有设备,即ASW水面舰艇(若有的话,协同作战)的设备、舰载ASW直升机的设备和可能协同作战的海上巡逻飞机的设备。 在每一个平台上,有关的系统包括一些子系统,如主/被动声学系统、非声学系统(雷达、ESM、IR、通信设备,……)、ASW战术决策支援系统和ASW武器控制系统(鱼雷、导弹,……)。 因此,为ASW水面舰艇设计一个有效的C~3I系统意味着要全面考虑各种不同的问题,如: ASW作战要求,这主要取决于地理、政治和战略的各个方面,它能确定系统的总作战效果; 所有技术问题,既包括技术性能问题(探测概率……)又包括系统操作问题(包括人员配备、通信、与总的作战系统的综合),这些问题涉及硬件和软件的实现; 总的成本问题。 下面介绍“汤姆逊-森特拉”水下作战分部在设计这种系统时普遍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概念方案评估是现代舰艇作战系统研制过程中一项关键的工作,作战能力评估又是作战系统概念方案评估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比较了3种典型的作战能力评估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仿真的舰艇作战系统效能评估方法框架,设计了基于XML的作战想定标准化描述技术和组件化的概念方案实体化建模方法,描述了作战系统动态效能评估过程,分析了概念方案优化设计问题,为作战系统概念方案评估工作迈人正规化和规范化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20.
以工程实践中获取、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论述舰艇作战系统嵌入式仿真的基本原理,归纳舰艇作战系统嵌入式仿真的主要特性,并以此为理论支撑进一步分析其两类应用形式,即舰艇作战系统的嵌入式模拟训练和舰艇作战系统的嵌入式作战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