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隐身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美军隐身飞机频频亮相,隐身技术已为公众所瞩目,成为各国在军事高技术竞争中竞相争夺的一张重要“王牌”。隐身技术是改变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性技术。隐身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军事目标的隐蔽性能,而且增强了武器的突防和攻击能力。隐身技术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发展迅速。一、隐身技术的现状当代隐身技术主要包括反雷达探测、反红外探测、反电子探测、反可见光探测和反声波探测等隐身技术,其中反雷达探测和反红外探测隐身技术是当前发展的重点。(一)雷达黑洞—反雷达探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回顾隐身技术发展及隐身飞机作战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B-3隐身轰炸机及其发展、提出了无源雷达作为B-3隐身轰炸机"克星"的对抗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战争中,隐身飞机的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隐身飞机价格昂贵、高维护要求和在—些领域的有限能力应用,使人们对隐身飞机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看法。进入20世纪90年代,"隐身"或"低可探测性"(LO)技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种技术措施很快被运用到对现有作战飞机的改型上。由于现有作战飞机的总体结构已定,难以将其改成隐身飞机的布局,但是,如果在飞机的改型上应用一些隐身技术,则可显著地降低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不失为上策。美国在改进  相似文献   

4.
反隐身技术现已成为国土防空预警探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为了评估制导雷达反隐身探测效能,依据隐身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和制导雷达相关技术参数,引入了影响制导雷达组网反隐身探测效能的两个因子:雷达探测覆盖系数和保精度系数,基于上述因子建立了单基地制导雷达反隐身探测效能评估模型,推导出了衡量单基地制导雷达组网反隐身探测效能评估的数学表达式,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该仿真结果为雷达组网探测隐身飞机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隐身飞机突防飞行规划,分析了隐身飞机对警戒雷达网突防过程问题特性,建立了雷达探测模型与组网警戒雷达信息融合模型;综合考虑隐身飞机的隐身能力、预警时间和燃料消耗将隐身飞机低可探测性轨迹规划问题形式化为一个复杂多目标非线性连续时间最优控制问题;并提出基于伪谱法的低可探测性轨迹规划方法。仿真实验实现了在组网警戒雷达下隐身飞机的低可探测性突防轨迹规划,证明了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飞机隐身技术及其雷达对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战争表明,隐身飞机已成为雷达防空系统的主要威胁之一,给雷达的生存和探测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分析隐身飞机的发展情况、雷达隐身机理和作战特点,阐述了它对作战样式和防御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分析讨论对隐身飞机进行雷达对抗存在的困难和可能性,并从研发新式反隐身雷达、利用新技术改进现有雷达和运用战略战术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雷达反隐身能力进行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7.
吴宗旺  樊福辉 《国防》2006,(8):75-76
俄罗斯国家科学研究院电磁理论与应用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俄罗斯在隐身飞机的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了许多实质性进展,并对一些新技术进行了试飞验证。据俄罗斯从事隐身技术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已在苏-35战斗机上应用了隐身技术,并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可有效降低该机的雷达反射截面,使敌方雷达对该机的探测距离平均缩短一半。电磁理论与应用研究所也把隐身技术应用到了米格-21飞机上,而且把该项技术提供给了印度。就苏-35战斗机而言,进气口对该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影响最大,电磁理论与应用研究所研制了一种高效能的磁性雷…  相似文献   

8.
隐身技术的研究从采用塑料发动机部件的黑幕计划巡航导弹,到战斗机和轰炸机使用玻璃纤维塑料机翼,预示着难于探测的飞机和导弹的出现。美国空军正在迅速地发展隐身技术,这种技术极大地降低华沙条约国家雷达和其他探测设备探测轰炸机、战斗机和巡航导弹的探测灵敏度。雷达吸收材料和折射材料的应用,先进的电子干扰系统,完善的空气动力设计和低红外特征的发动机能对抗苏联改进的,包括有俯视和俯射能力的防空系统增加飞机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9.
自80年代以来,军用毫米波技术受到世界各国军方的极大重视,并且得到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微波波段和光波波段的对抗不断激化.更促进了毫米波技术的发展,毫米波有可能成为21世纪战场重要的电磁频谱。雷达是毫米波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军用雷达界关注毫米波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电子战接收机系统和电子支援措施(ESM)几乎都不能探测到毫米波威胁;现有的防厘米波、分米波雷达探测的隐身技术的发展也迫切要求扩展雷达的工作频段,以满足探测隐身武器的需要。毫米波雷达比普通  相似文献   

10.
隐身飞机已逐步成为大国重器,并将持续发挥重要影响,隐身技术也已成为飞行器设计的关键技术。隐身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 RCS)测量是设计、制造、维护隐身飞机的必要手段。从缩比模型的RCS测试、全尺寸飞机室外RCS测试、全尺寸飞机室内近场测试三个方面,回顾了隐身飞机RCS测量的基本流程,总结了隐身飞机RCS近场测量的理论基础,并着重对具有成像诊断功能的近场RCS测量技术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隐身飞机RCS测量的应用趋势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有利于对隐身飞机RCS测量形成总体性了解,并把握RCS测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卫星隐身技术在空间攻防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与在地面装甲车辆、舰船、飞机上应用的隐身技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卫星研制条件以及所处的太空环境不同,卫星隐身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更具有挑战性。基于卫星工程应用,归纳了卫星隐身需求、应用环境等,重点介绍了国际前沿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手段、红外及可见光隐身手段,同时探讨卫星隐身的技术瓶颈及未来展望,促进隐身技术在卫星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隐形战斗机带来的威胁量化分析及防御对策是现代防空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隐形与非隐形战斗机,分别估算了防御系统内地面雷达网、预警机、战斗机、空空导弹、地空导弹各要素对其的作用距离,以此为指标度量了隐形战斗机对防御系统的威胁。重点分析了远距离支援干扰对隐形战斗机的干扰效果,得出了目标暴露区和压制扇面,以此作为应对威胁的一种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超音速隐身飞机难以探测的问题,仿真分析了F-22飞机在不同运动特征下的动态RCS,并对其频率响应和极化响应特性做进一步的研究。首先设定飞行航迹,并考虑实际中随机抖动的影响,获取时变的雷达视线姿态角;其次应用物理光学并结合等效电磁流的方法,计算分析了飞机以不同的速度沿不同航迹飞行时的动态RCS。对于使飞机动态RCS变化最明显的运动特征,仿真计算了其在不同频段、不同极化下的动态RCS。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航迹下,飞机速度对其动态RCS的影响程度不同,且当飞机沿小航路捷径低速或者高速飞行时,其RCS值减小最为明显,利用极化响应和频率响应特性可以有效地削弱这一影响。研究成果对于超音速隐身飞机目标的预警探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涂覆型RAM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覆型RAM 技术是隐身技术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并在隐身武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分析阐述了涂覆型RAM 的重要地位,然后介绍了铁氧体RAM、超细金属粉末RAM、高分子聚合物RAM 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最后介绍了手性材料、纳米材料、多频谱RAM 及智能隐身材料的最新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于飞行器隐身等离子体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雷达波隐身对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的要求 ,分析计算说明了热平衡与非热平衡等离子体以及冷等离子体可应用于飞行器的隐身。通过对等离子体不同产生方法、临界电子数密度的分析以及气体击穿电场强度的计算 ,归结出了不同等离子体的特点 ,并进而说明用稳态电源以及微波源产生的等离子体适合应用于飞行器隐身  相似文献   

16.
舰艇隐身对反舰导弹末制导 雷达目标截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法国海军的拉菲特级隐身舰为典型对象,就水面舰艇目前的隐身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和计算了典型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隐身舰艇的检测概率和理想状态下对隐身舰艇的截获概率。指出在反舰导弹的攻击过程中,如果能够保证末制导雷达对目标的多次捕捉,舰艇隐身的效果将被抵销;隐身舰艇利用电子干扰产生假目标将可以抑制末制导雷达对真实目标的捕捉。因此,反舰导弹及其末制导雷达要对付舰艇隐身,其关键不是采用新体制雷达来提高检测能力,而在于提高现体制末制导雷达的目标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道尔-M1"武器系统对F-117的拦截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美国F 1 1 7隐身飞机和俄罗斯“道尔 M1”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 ,对“道尔 M1”拦截F 1 1 7的可能性进行了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道尔 M1”可以对F 1 1 7进行拦截 ,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道尔 M1”对F 1 1 7进行拦截的最佳作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