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课是关键,但是其他课程同样具有育人功能。“三全育人”理念旨在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课程思政”的提出,充分肯定了高校思政课这一主阵地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又强调其他任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应协同合作,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思想修养、政治水平以及道德品质的提高,从实践层面推进了“三全育人”理念的深入。当前,高校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面临一系列的实际困难,这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深入和提升育人功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高校应协同所有教师,深化对“三全育人”以及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构建全过程育人链,融汇全方位育人空间,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有序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根本,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受到了较高的重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增强了教育的交互性、便捷性,拓宽了教育的范围,同时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保证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的开展,需要思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以适应新媒体时代需要,发挥思政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当前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本文以二十大精神为切入点,分析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性、原则与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择业观的影响。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融媒体思政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就业择业观的多样性和职业规划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而言,融媒体视域下的思政教育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范围,提高他们的职业规划意识,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持。研究结果还表明,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教育资源等融媒体工具在思政教育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中心任务,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思政教育资源和元素被纳入其中,高校应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全段位合作,教育内容全过程覆盖,教育资源全方位整合,守好思政育人工作的责任田、生态圈和工作渠。  相似文献   

6.
陈海鸣 《中国军转民》2023,(22):160-162
在新时代,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推动了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需要培养协同育人共同体意识,构建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水平,深化协同育人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7.
李晓  汤丽娟 《中国军转民》2023,(17):108-110
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设计的过程中,选择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为切入点,从不同的视角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全面创新和优化设计,能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指导体系,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高效化的培养,使思政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得到充分彰显。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入手,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分析,旨在能全面突出思政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保障高校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亦是思政教育有效延伸的必要环节。本文主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如何认识课程思政、如何开展思政课程、如何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在高校如何有效的开展课程思政,并希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为基础,源源不断为党和国家培育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内化要以职教特征为切入点,有效引导学生从理解到认同,再到最后对劳动价值的遵循。当前,高校对劳动教育中思政元素挖掘力度不足,对思政教育价值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缺乏劳动教育机制的构建,弱化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高校需将教师与学生主体二者的内化要素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搭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平台,创设融合介体,构建校内外三全育人体系,融入思政教育“知-行-情”过程,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全国思政教师提出了情怀要深的新要求,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教师的情怀对学生发展的深远影响。文章深入挖掘思政课教师情怀培育内容,明确了以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提升传道情怀、在师生的情感互通中深化仁爱情怀、在提升思政教师幸福感的过程中强化教师爱岗敬业情怀。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效思路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徐佳 《中国军转民》2024,(3):172-174
主旋律影视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思想教育媒介,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本文通过对主旋律影视片思政元素在高校课堂中育人价值的实践探索,旨在探讨主旋律影视片如何应用于高校课堂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文章介绍了主旋律影视片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其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然后,通过实践案例,阐述了主旋律影视片思政元素在高校课堂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最后,文章总结了主旋律影视片在高校课堂育人中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学习强国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与挑战。通过分析平台的优势,如智能化学习、多样化资源和时效性,以及挑战,如技术应用限制和内容质量问题,提出了创新路径。强调整合资源、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提升内容质量以及加强师生互动是推动平台在思政教育中发展的关键。最后,强调平台需持续创新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进一步促进思政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是适应数字化时代教育需求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围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价值、现状和路径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对教师成长为“四有”好教师、契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趋势、满足数字时代学习者需求变化等方面的价值意义。其次,深入解读了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包括顶层设计待完善、教师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技术应用与育人功能平衡问题、教师设计能力不足等方面。最后,从国家、高校和教师自身三方面入手,着力在赛、教、研、改四方面增强思政课教师数字化课程建设能力、建立并完善数字化教学能力评估标准等路径,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资源被认为是大学生加强和巩固理想信念的重要教学资源,也被视为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控引擎。思考且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能有效推动思政教育见效,促进思政教育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分析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其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提出注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优化专业队伍与融入保障体系和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活动链接相关路径,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和高质转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肩负着用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是培养国家优秀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阵地。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一些研究表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其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实现我国优秀传统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一次重要改革,本文主要就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红色资源的实践进行研究说明。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变革的必然选择。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数字技术契合了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推进了网络思政教育范式转换;同时,也要认识到数字技术带来的数据伦理失范、算法预测引起的意识形态淡化、数据滥用诱发的信息安全失序问题。因而,需要从价值引领着眼提升教育主客体的数据素养、从技术融合着手促进网络思政的数字化转型、从完善框架着力提供网络思政高质发展保障,使得数字技术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质效。  相似文献   

17.
刘念  曹哲 《中国军转民》2023,(23):75-76
红色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通过梳理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剖析应用红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荣 《中国军转民》2023,(22):111-112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对思政教育的影响,结合网络舆情的挑战与机遇。文章明确了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与目标,并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双重角色。研究发现,尽管信息技术为思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存在网络舆情的潜在威胁。结论指出,恰当的整合策略和创新方法是确保思政教育在数字时代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范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不仅连接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也承担着师德养成和职业规范形成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讨,以期通过课程学习,对师范类学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引领,同时也为其他师范类平台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对祖国的一种情感,是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支柱,发扬爱国精神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到高校的思政课中,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深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