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53-5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创建于1968年,是我国较早从事微电子技术研究的国家一类研究所,也是我国定位于混合微电子的专业研究所。43所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混合集成电路(HIC)及相关产品的研制与生产.为电子信息系统提供小型化解决方案,先后主持制定了《混合集成电路通用规范》(GJB2438)等30余项国家及行业通用规范和标准.已成为我国高端混合集成电路领域的领军者。为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坐落在渤海之滨天津市,是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中成立早、规模大、专业覆盖面广、科技水平高、产品类别多的综合性化学与物理电源研究所。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六个化学与物理电源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机构均挂靠在十八所,与国内外电池界有着广泛的联系。现有职工1700余人,其中科技专业人员8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人。科技人员中有集团公司首席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研究员级高工45人。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将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海军装备技术发展、最早以"系统工程"命名的军工科研单位,负责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多项任务,完成了多型舰艇千余台套系统和设备的供货。2018年6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发展原则,落实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精神,系统工程研究院/中船电科掀开了一体化发展新篇章。系统工程研究院/中船电科以建设强大海军、服务国家为己任,凝聚多专业、多领域科研售能力和多地布局的子公司产业化力量,立足海军、聚焦海洋,形成了从研发、设计、试验到产品生产及售后的全产业链架  相似文献   

4.
《当代海军》2010,(6):80-80
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614所)是中国航空上业集团公司所属的航空动力控制系统专业研究所,主要承担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验证以及系统集成和交付等任务,预研和型号项目以及产品覆盖了航空、舰船、导弹、燃机等多个领域,多项技术取得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50余项技术和科技成果获得各项奖励,一批科研成果应用于国防武器装备,多种型号的动力控制系统、综合电子控制器和功率分出轴等产品装备海军,形成战斗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我国大型电子技术综合性研究所,主要从事各种军民用雷达和电子系统的研制和生产。现有职工近500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3人、高中级研究人员近3000人。50多年来,取得科技成果近2000项,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家科技进步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工业》2005,(5):15-15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是我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中心、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研究中心及轻型燃气轮机研究基地。研究所创建于1968年,坐落在湖南省株洲市,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经过37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00多项,研制出了活塞6K、涡桨六、涡轴五、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工业》2012,(11):72-7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是我国组建较早的无线电弹、星精密跟踪测量专业研究所。主要从事国防科技研究、军用和民用电子设备及系统工程的设计、开发、生产、试验、安装、服务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坐落于武汉南湖之滨,作为我国从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及装置研制的专业研究所,该所始终坚持弘扬"自强不息,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以"引领动力,服务国防,奉献社会"为企业使命,朝着"做中国舰船电力推进和化学电源最强最大的供应商"的愿景目标跨步迈进。  相似文献   

9.
应长春,1936年生,195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行业。毕业后,长期在船厂从事船舶设计、建造及船厂规划工作。1982年调入六机部船舶工艺研究所,先后任副所长、所长,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0年代初任国防工委先进制造技术专家组成员,至今一直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制造技术规划,立项、评审工作。近年来先后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及船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获得过多项科技进步奖,先后发表过各类论文30余篇。现为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成员,中国船舶集团公司军工科研专家组专家,船舶工艺研究所高级顾问和外高桥造船公司专家,上海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江苏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不久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应长春同志。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04,(1):33-33
成功为中国航天员提供人身保险 2003年7月18日,新时代集团公司所属新时代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优势和综合实力,通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和中国航天基金会的严格评审,获得了为中国航天员提供保险经纪服务的资格,开始为参与“神舟五号”发射的所有候补航天员及家属提  相似文献   

11.
“十五”时期,江麓集团公司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要务,以改革创新为手段,抓住机遇,负重奋进,经济规模效益实现跨越增长,累计创造工业总产值29亿多元,实现销售收入24.4亿多元,职工人均年收入在2005年时达到了1.5万元,比“九五”末期增长了两倍多。“十一五”时期是江麓集团公司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关键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在江麓集团公司首届七次职代会上,总经理柳秀导向8000余名干部职工提出了未来五年江麓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一、江麓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思路“十一五”时期乃至今后一、二十年,江麓集团公司将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是一个有40多年历史的国家骨干研究所,也是我国模拟集成电路专业研究所。"十一五"以来,二十四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力量凝聚,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累计取得科研成果近4000项,为国防事业提供大型装备数千台套,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十四所的发展过程中,宣传工作始终围绕科研生产中心工作展开。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1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为推进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坚持把应急救援系统、装备和技术的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以苏州江南航天特种车辆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以江南航天为依托,通过整合基地内部资源进行组建,成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应急救援装备江南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成立表明集团公司领导坚定不移地把应急救援装备产业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搞下去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04,(7):35-35
中国装备集团公司成立五年来,与时俱进,励精图治,走出了一条脱困之路、发展之路。五年来,集团公司实现了两个翻一番、三个历史性突破和四项创新。即工业销售收入和军品销售收入翻一番;扭亏为盈,改革脱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精干主体的历史性突破;体制创新(“2 4 5”管理模式)、管理创新(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  相似文献   

16.
“神六”飞天,举国欢腾。得知飞船成功发射的喜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七一八研究所的干部职工心情格外激动,因为他们的水电解制氢和消除一氧化碳催化剂两项技术再次用于“神六”航天飞船,为宇航员安全邀游太空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的有利时机,依据"需求牵引、技术推动"的原则,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和国防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十七所是固体运载火箭控制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自1968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固体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测发控系统、瞄准系统研制及箭上、地面产品设计,承担了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及批生产任务,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国家级新产品1项;重大科技奖项163项;申请软件著作权43件。经过40余年的发展,十七所业已成为以集系统试验、预先研究、批量生产为一体、具有较强的产品设计、试验、批生产和质量保证能力的综合性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指挥控制与仿真》由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主管、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主办,1979年创刊,是以海、陆、空三军C4ISR系统和仿真技术为主,包括作战系统、武器系统及其设备的武器工业与军事装备技术类学术期刊。目前,本刊为军事装备类重点学术期刊,武器工业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中国核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三研究所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直属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所。建所40多年来,203所一直承担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研制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共获得科技成果奖1500余项,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