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洲,是国内现存史料中记载郑和船队下西洋到达最远的地方。几年前,一位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考察郑和航路到非洲采访,在肯尼亚的一个岛上发现了自称是中国人的“法茂人”。他怀疑“法茂人”是500多年前中国郑和船队赴非洲途中遇难船只上船员的后裔。但,是真是假,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2.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队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树立了永久的丰碑。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功绩万古流芳。  相似文献   

3.
599年前,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从南京启航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的奠基人。他开明开放、坚忍不拔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他生活了30多年的南京城生生不息。八一前夕,在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进入倒计时之际,我人民海军“郑和”舰开进内河港口,首访南京。在气势磅礴的钢甲楼船——“郑和”舰上,市民代表、专家学者、解放军官兵及社会各界人士,翻阅着近6个世纪前的历史华章,共同追寻着郑和的足迹,掀开了纪念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的帷幕……  相似文献   

4.
桂志仁 《现代舰船》2011,(10):52-53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人类航海史上的一件大事,郑和的船队无论规模还是海上活动时间,在那个时代都是无与伦比的。从1405年开始,郑和奉明皇帝之命开始远航,之后28年间,七下西洋,最远抵达非洲亚丁湾畔,英国学者孟席斯更是认为郑和船队曾于1421年抵达过美洲和澳大利亚。郑和的远航以外交使命为主,并无探险和开辟新航路的任务,因为当时的明帝国并无这类需求。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 孟席斯掀起轩然大波 孟席期在去年英皇(?)地理学会(?)出惊人学说 2002年11月,北海舰队司令员(?)平中将在北京会见了南非海军司令(?)夫和驻华武官布雷克上校。当谈到中国人民海军舰艇队最近刚完成环球航行访问时,南非朋友兴奋地说,他们听说英国出了一本书——《1421中国发现了世界》,这是一本由英国皇家海军退役潜艇艇长加文·孟席斯撰写的,介绍了中国明代郑和舰队在约600年前已完成了环球航  相似文献   

6.
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著名学者李约瑟曾指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确实,明代郑和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下西洋,(1405—1433年),远航印度,阿拉伯和非洲,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而且亦对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学者三上次男在其著作《陶瓷之路》就指出:“十五世纪初期发生了把中国陶瓷和东非直接连接起来的重大事件,这就是著名的‘郑和远征’,即赫赫有名的中国大海军在印度洋的活动;”“如此庞大的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大规模活动是空前的,到目前为止也可以说是绝后  相似文献   

7.
明代郑和(1371~1433)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和杰出的外交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海军将领。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领一支强大的舟师,七下西洋,最远航程达6千海里以上,到达过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舟师组织严密,战船种类齐全,武备精良,航海技术先进,在当时是举世无匹的。郑和舟师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和海军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航海史和海军史  相似文献   

8.
长江入海口,有个颇有名气的小镇——江苏太仓县浏河镇。这里古名称浏家港。这个始于汉、唐,兴于元明的千年古镇,在永乐、宣德年间,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曾从这里起锚扬帆7下西洋。人到浏河,自然要先去朝拜郑和纪念馆和天妃宫了。进得大门,只见雄伟的郑和石雕像坐落院中。在大殿对面大门的墙上,郑和出海图,气势宏大,色彩艳丽且富立体感。两侧是郑和出海史料。  相似文献   

9.
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是军事史上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当前学术界多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航海等方面研究其贡献,鲜少从军事角度进行阐述.本文从郑和下西洋坚持维护和平、反对霸权的军事原则,确立经略海洋、"以海屏陆"的军事战略,展现恩威并施、灵活多样的军事艺术等三个方面集中论述了郑和下西洋在军事上的贡献,揭示了郑和下西洋在军事史上的重大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郑和不仅是一位和平使者,而且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运筹帷幄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0.
隐身舰炮     
一、引言先敌发现对方、尽量隐蔽己方已成为现代战争中掌握战场主动权至关重要的一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人首先使用雷达在对德作战中发挥关键作用之后,世界各国的武器制造商都在积极探索研究发展各种能够尽量躲蔽被对方雷达发现的兵器,以提高兵器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特  相似文献   

11.
2000年9月17日至29日,中国海军“郑和”号训练舰在郑宝华少将率领下,对俄罗斯海参崴进行了友好访问。 “郑和”舰从青岛启航,经过波涛汹涌的对马海峡,俄罗斯遥遥在望。“郑和”号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舰上装有现代化的航海、教学和武器装备系统。近年来,我海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将学员海上实习同远航出访结合起来,让这些未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年底,查尔斯王储到英国皇家国防研究学院接见2000级全体毕业学员。我作为其中一员自然也受到了接见,并有了面对面与他交谈的机会。 英国皇家国防研究学院是英国军事院校中的最高学府。其学员都是上校以上军衔,且有一半以上来自国外。其校友网络遍及全世界。因此,英国当局非常重视利用该学院展示其大国风范。英国政府安排查尔斯王储接见毕业学员,其用意也在这里。 英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仍旧保留王位的国家。英国女王及其王室成员在现代英国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大多数民众对女王及王室成员有着较为深厚的感情。1999年底我在约克补习英语时,住在英国房东家里,曾经与房东太太威廉姆斯夫人聊到  相似文献   

13.
速成的军校流水的官——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见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赴外的军事留学生之一,我曾在著名的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军事留学生涯。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坐落在英格兰西南风景秀丽的海滨小镇达特茅斯,是一所有着100多年悠久历史的海军军校。在近一年的留学期间,我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对这所著名的西方军校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军官速成学校 皇家海军学院常年在校学员人数一般保持在300人左右。与大多数国家的军队不同,英国军校教育的学制普遍较短。例如,皇家海  相似文献   

14.
大国争霸世界的活动基于对世界地缘政治的基本认识。研究从拿破仑与英国争霸迄今两百多年的世界政治史不难发现:大国争霸,犹如下棋.不同的棋局用的却是同一个棋谱,一个棋谱围绕着的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控制印度洋。  相似文献   

15.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虽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明显削弱,但由于长期的积累,其科技基础仍十分坚实,军事工业相当发达,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英国的军事工业规模可观、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有1.2万多家军工企业,军事科研与军工生产的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居西欧各国之首。2004年,在世界前100强军工企业中,有11家来自英国,仅次于美国。  相似文献   

16.
位于长江出海口的江苏省太仓市,是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 600多年前,这位明朝航海家率领水军从这里走向海洋,播撒和平友谊种子,向世界展示了明朝水军的风采。 600多年后,在郑和船队启航的古渡码头,一支身穿迷彩服的矫健队伍,年年由此誓师出征,在海上练远程支前保障、遂行多样化任务,成为一支远近闻名的海上支前劲旅。这支队伍就是太仓市海上民兵应急大队。  相似文献   

17.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从领土归属所必备的"先占原则"、"时效原则"、"资料证明原则"3个原则中的哪个原则看,都是不争的事实。钓鱼诸岛是由中国人首先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并最先列入海防范围的。历史记载表明,在1874年以前,从未有哪个国家对中国拥有钓鱼诸岛主权提出过异议。 日本图谋侵吞我台湾和钓龟诸岛等岛屿的事件最早发生在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时。其后,日本屡屡滋事。1884年,日本商人古贺辰四郎硬闯入钓鱼岛探险调查,才"发现"了该岛。实际上这比中国人发现该岛并予以命名晚了400多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日本  相似文献   

18.
海洋,烟波浩渺的水天世界,倾注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郑和率领的世界上第一支最庞大的远洋船队,奏响了人类征服大洋的凯歌。400年之后,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却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至今还可从殉难英雄的墓碑前,依稀听到当年大海的呻吟,大海的哭泣。历史终于揭开了新的一页。1949年10月,当红星照耀下的中国,用睿智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这片蔚蓝色的疆土时,亿  相似文献   

19.
以"兴海护海,舟行天下"为主题的2011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于7月11日在浙江舟山举行。据悉,这是我国第七个航海日,也是郑和下西洋606周年纪念日,同时还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  相似文献   

20.
本刊去年第5期刊出了《带“■”的海空幽灵》一文,对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并投入实战使用的空舰导弹HS293作了介绍,但对这一“空舰导弹鼻祖”的身世未作详细交待。近来,笔者又发现了一些资料,可对HS293问世前后的情形作一番披露,以飨读者。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最先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二战中,德国人对于军事领域科学技术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