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兵在反恐维稳行动中,具有合理布局的编组优势、亦兵亦民的群众优势、熟悉地形的地缘优势。多年来反恐维稳行动的实践证明,民兵特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能否“打得赢”的关键因素。大力培育民兵在遂行反恐维稳任务中的战斗精神,是摆住各级人武部门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反恐维稳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必须高度重视民兵战斗精神培育。遂行反恐维稳任务时刻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没有昂扬的战斗精神作支撑是不行的。近年来,各级在战斗精神培育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单位对战斗精神培育,喊得凶、抓得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民兵片面认为反恐维稳主要靠武警、公安和部队,“首战用我”的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因各种利益矛盾引起的思想问题与种种腐朽思想文化渗透对民兵  相似文献   

2.
反恐维稳,是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内容。作为边防军分区,既要抓好边防执勤,又要兼顾反恐维稳;既要抓好部队建设,又要加强民兵建设。从实际情况看,边境管控任务繁重,平时部队主要兵力倾向于边防执勤,民兵自然成为遂行反恐维稳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做好反恐维稳中民兵政治工作,提升民兵队伍遂行任务能力,是我们必须重点把握和探索的课题。反恐维稳前提是教育引导、纯洁队伍,切实解决好"恐、散、乱"的问题。反  相似文献   

3.
刘卫华  刘加楼 《国防》2014,(7):60-61
正参与反恐维稳是民兵的重要职能任务。新形势下,由于种种原因,恐怖活动日益上升,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稳定,必须充分做好组织民兵参与反恐维稳准备。健全指挥体系,优化编组、依法用兵。权威高效的组织指挥、坚实厚重的力量基础、合法可循的出兵依据,是民兵参与反恐维稳的基本前提。健全指挥机构。反恐维稳是一项关系多个方面、涉及多种力量的综合行动,必须建立权威高效的指挥机构统一决策指挥。要在  相似文献   

4.
郭景洲 《国防》2009,(11):43-45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缘政治特殊,自然条件特殊,人文环境特殊,历史沿革特殊,对民兵遂行反恐维稳任务的要求也特殊。如何有效遂行反恐维稳任务,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兵建设必须深入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民兵作为准军事组织,是反恐维稳行动中主要的作战力量。为此,军分区系统只有在平时的民兵整组和训练中加大力度,并发挥情况熟、分布广,组织严密的优势,才能确保在未来的反恐维稳行动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新时期民兵预备役部队肩负的重要使命任务.在近年来组织的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奥运安保、反恐维稳等重大活动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充分发挥了动员快速、亦兵亦民、组织健全等优势,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民兵应急处突力量编组,要突出"重点方向".如在反恐维稳任务较重的地区组建常备型反恐维稳分队,在重要交通沿线地区组建铁路护路、交通运输、道桥抢修等保交护路队伍,在沿江河湖泊地区组建渡河、舟艇等抗洪抢险队伍,在山区、林区组建森林防火等救灾队伍,在大型化工企业附近组建防化等救援队伍,力求形成与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与担负的任务相适应、与职能使命相一致的民兵应急力量体系.  相似文献   

8.
参与安保维稳是民兵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省军区系统要着眼构建平安社会、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素质过硬、反应快速的民兵安保维稳力量体系.要根据民兵在安保维稳行动中担负的重要目标外围警戒、道路设卡检查、协助公安维护秩序等任务,采取"小建制、多专业"的方法,重点抽组编强四类安保维稳队伍:重要目标防卫力量.根据辖区内重要目标性质及其分布进行力量编成和部署,担负外围警戒任务.卡点守卫力量.以就近乡镇(街道)应急排为基础,按交通节点编成若干个小组,担负卡点执勤和沿线巡逻任务.  相似文献   

9.
李继忠  朱贵宝 《国防》2008,(12):59-59
参与反恐斗争是民兵的重要任务.民兵作为反恐斗争的重要力量,具有熟悉社情环境、就地就近使用、整体威力大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裴永华  谭小勇 《国防》2014,(9):29-30
边境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面临的安全威胁随机多样。边防民兵在支援边境作战、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行动中作用突出,新形势下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大力提升完成多样化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孟合 《国防》2003,(7):41-41
维护社会稳定是民兵的优良传统和重要职责。着眼高技术战争中社会治安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积极组织民兵发挥熟悉社情民情的优势,配合国安、公安、武警维护社会治安,为国家和军队集中力量组织作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夺取战争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兵配合维稳行动的主要任务 高技术战争一旦爆发,敌在对我重要目标实施空袭的同时,很可能派遣特种部队,勾结黑社会、恐怖分子、民  相似文献   

12.
一、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着力构建应急专业力量体系.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专业力量是后备力量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实施动员行动的基础,必须从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中突出出来,重点筹划、重点建设,形成与安全形势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建设格局.反恐维稳队伍.按照“建在身边、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要求,在继续巩固应急分队市(地)建营、县建连、乡(镇)建排的基础上,高度关注边境一线地区、敌情社情复杂地区、大中城市民兵反恐维稳分队建设,将村级治安分队纳入反恐维稳力量加强建设,探索“网格化”执勤、村级警务室联建和组建常备民兵应急分队的方法路子,着力解决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力量不足、装备器材配套率低、防暴训练针对性不强、关键时刻反应慢等问题,确保一旦有事能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5月28日,十二师三坪农场首个"青年民兵连"正式成立。据了解,该连是十二师根据当前疆内反恐维稳形势需要,按照中央和兵团党委有关部署,积极打造的一支青年民兵队伍,今年1月开始组建,目前共有民兵80名。该团党委书记、政委李新军介绍,青年民兵连民兵除了要完成团场生产目标外,还将在重点部位的维稳执勤和抢险救灾等方面承担重要任务。屯垦戍边是中央赋予兵团的职责和使命。对内,兵团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  相似文献   

14.
蔡运华 《国防》2010,(5):48-49
协助地方完成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应急处突任务,是《国防法》、《国防动员法》赋予民兵的重要职责。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深刻指出,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民兵寓兵于民,兵民合一,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具有就近用兵、人熟地熟等优势,其他任何力量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5.
民兵队伍具有亦兵亦民、分布面广、组织严密、训练有素、政治素质较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和自身条件决定了他们在反恐斗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立足现有装备和条件.充分发挥民兵队伍在反恐维稳行动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有效防范和打击恐怖丰义.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复杂的反恐怖斗争形势,笔者认为,反恐维稳中的民兵政治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政治工作要突出一个"早"字。一是早准备。平时的民兵政治教育要把反恐维稳作为重要内容加进去,突出形势教育、根本职能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把广大民兵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作好反恐怖斗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上来。二是早计划。加强对恐怖性突发事件的发生、进展、结束等各阶段特点的研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反恐怖斗争纳入军队的职责范围,搞好针对性训练,协助地方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民兵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抵御外来入侵及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力量,而且还理应成为反恐、维稳、安边的重要力量,履行好御外稳内的双重职能。为此,建议将反恐怖写进《民兵法》,在民兵的任务中增加反恐怖、抢险救灾、维护治安等非战争行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任伟杰 《国防》2013,(12):48-49
安倮维稳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军队和民兵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军分区组织民兵参与安保维稳行动,应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一要建立指挥机构,明确指挥关系。由军分区和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员,吸纳公安、武警及相关单位参加,对安保维稳行动实施统一指挥。重要目标以及主要方向上的行动,还应建立现场指挥所,以利及时处置情况。二要严格人员选配,规范日常管理。适应安保维稳行动政治政策性强的特点,严格参加行动人员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从民兵预备役部队近年来参加抗击南方冰冻雨雪灾害、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奥运和国庆安保、南方部分地区抗旱救灾等多项行动来看,民兵预备役部队执行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日趋常态化,这就要求民兵预备役部队各级党委必须适应职能的新拓展,在加强参战支前核心能力建设的同时,把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抢险救灾、反恐维稳  相似文献   

20.
加强边防民兵建设,应结合边境地区线长面广的特点,本着"加强一线、建好纵深、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地(市)、旗(县)、乡镇不同层次区域的特点出发,立足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后备兵员素质等基本条件,针对各地抢险救灾、维稳反恐、边境处突等多样化任务的具体需求,科学优化边防民兵的力量布局.一是着眼遂行使命任务需要,优化力量布局.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