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基于降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能耗的要求,根据三原色混色机理将镍钛黄与钴蓝颜料共混制备了浅绿色建筑节能涂层。通过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红外辐射率仪和精密色差仪对2种颜料和涂层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自制的隔热装置测量了涂层的隔热性能。结果表明:镍钛黄颜料的近红外反射率平均值为77.21%,比钴蓝颜料高29.24%;涂层的近红外反射率随镍钛黄颜料共混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当共混质量比为10∶1,涂层的近红外反射率平均值最大可达66.81%,比颜色相近的钴绿涂层高36.18%,平衡温度低2℃,隔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针对车辆等装备的低温热源部位红外隐身受限于红外特性屏蔽与可见光隐身特性兼容的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包膜铝粉技术的低明度低发射率涂层制备方法。首先,利用油酸刻蚀包膜铝粉,显著降低了铝粉的明度,同时不影响其发射率性能;然后,利用包膜铝粉与玻璃微珠、红外透明颜料、树脂等相结合,成功制备了明度低于38、8~12μm发射率低于0.48的红外隐身涂层,并将该涂层应用于车辆轮毂以及舰船模型的喷涂。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制备的涂层在显著降低目标亮度的同时,还能有效屏蔽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达到良好的光学与红外兼容隐身效果,可用于车辆等装备的低温热源部位红外隐身。  相似文献   

3.
热红外降温-相变复合隐身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伪装技术和红外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双波段热像仪能够很容易地识别出传统热隐身涂层下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隐身,从红外融合思想出发,提出了热红外相变-降温复合隐身涂层,并对涂层的作用原理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复合涂层的面层(降温涂层)强调对背景辐射的吸收越少越好;底层(相变涂层)则强调目标的表观温度与背景温度相对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隐身涂层同时具备调节发射率和温度的功能,不仅能对付双波段热像仪的侦察,而且适用于单调背景或复杂背景下的伪装.  相似文献   

4.
红外隐身一维光子晶体结构反射特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传递矩阵方法,研究作为红外隐身材料的PbTe/Na3A1F6一维光子晶体结构在中远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结果表明:PbTe/Na3AlF6复合光子晶体结构在3~5μm和8~14μm波段具有很高的反射率。这为装备在中远红外的隐身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多波段隐身兼容是隐身技术发展的方向,但是每增加一个隐身内容或波段,都对隐身兼容的实现增加很大的难度。分析了多波段隐身兼容技术中存在的几个矛盾问题,包括1 06μm激光隐身与近红外隐身兼容的矛盾、主被动毫米波隐身兼容的矛盾、10 6μm激光与8~14μm热红外隐身兼容的矛盾,同时探讨了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红外薄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针对这一特点,在综合考虑外部环境以及太阳辐射的基础上,建立了涂覆红外薄膜的目标红外特征模型,分析研究了薄膜长波、中波以及短波反射率对目标红外特征的影响。以目标与背景的辐射对比度小于0.04作为红外伪装的评判标准,设计出短波、中波以及长波反射率分别为0.95、0.1和0.08的理想薄膜,仿真结果表明:该薄膜基本上能够实现全天候的实时红外伪装。  相似文献   

7.
反舰导弹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舰载红外警戒系统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海空背景下低空来袭反舰导弹目标,深入研究导弹的红外辐射特征,并建立其红外辐射简化模型.通过导弹尾喷管、尾喷焰及蒙皮的气动加热3个导弹主要辐射源,计算某型反舰导弹在长波段(红外警戒系统主要工作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并针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8.
飞机的红外隐身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采取的红外隐身措施主要是冷却、屏蔽、遮挡和红外隐身涂料等手段,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对目标的低可探测性。概述了红外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对飞机红外隐身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了飞机红外隐身技术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运用分子振动光谱、红外涂层模型和红外吸收系数迭加性等理论,对所选择的粘合剂、颜料和填料及其配制成的远红外涂料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涂料是一种在8~12μm波段具有较强吸收性能的远红外涂料。  相似文献   

10.
水雷总体的声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水雷隐身的总体声学问题概念.通过对水雷声隐身的两种手段:壳体上涂涂层和改变外形进行比较,发现隐身的关键在于外形设计.讨论了改变水雷外形以降低其目标强度(TS)途径,分析了几种不同水雷外形对声纳探测距离的影响,认为改变水雷外形是降低声探测距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