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嗨!”伴随着这首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冀东平原人民群众创造的以地道战为主要斗争形式的敌后游击战闻名全国、享誉中外,在抗日战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人们至今仍忘不了电影《地道战》中这首豪迈、雄壮的歌曲。听到这熟悉的旋律,眼前便浮现出一组组电影画面: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四通八达的地道,苍劲的古槐,高悬的大钟,头扎羊肚毛巾、手举驳壳枪的民兵们,鬼子汉奸被打得死的死来伤的伤……  相似文献   

3.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人们至今仍忘不了电影《地道战》中这首豪迈、雄壮的歌曲。听到这熟悉的旋律,眼前就会浮现出一组组电影画面: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四通八达的地道,苍劲的古槐,洪亮的钟声,民兵们羊肚头巾驳壳枪,鬼子汉奸被打得死的死来伤的伤…… 位于河北省清苑县的冉庄,在古城保定南30公里处。抗日战争中,创造出了神出鬼没、令侵华日军闻风丧胆的地  相似文献   

4.
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坐落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的焦庄户村,距市区60公里。1964年,焦庄户民兵斗争陈列室改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由张爱萍将军题写馆名、在抗日战争中,焦庄户人民群众和民兵在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战”这一特殊形式。同国内外敌人展开英勇斗争。这里是北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地道战起源于战国时期,此后经过长时期的停滞,到三国时期又有了引入注目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使用次数空前频繁。从战国末年到东汉后期的四百年间,只有在公元23年新莽昆阳之战中,王寻使用过一次地道战术。而在三国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有幸回故乡冀中平原采访。冀中平原是地道战的发源地,地道战是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因此,一说起抗日,少年时代所见到的兄长们挖掘地道和利用地道神出鬼没地抗击日寇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我把采访点定在地道战模范村——冉庄。  相似文献   

7.
抗日烽火年代,河北省清苑县民兵创造地道战法,打得日寇魂飞魄散,地道战故乡由此名扬天下。 和平建设时期,在地道战故乡这片热土上,该县人武部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成为冀中人武战线上响当当的“排头兵”,连续6年被保定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评为先进单位;1996年荣膺何北省军区“先进人武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清苑县以冉庄地道战闻名天下,冉庄地道战遗址已成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每年吸引着数十万的中外游客到这里参观旅游。在这片热土上,历任县委书记都十分重视地方民兵组织建设,现任的清苑县县委书记李国英更是心系国防,情注武装。一年多来,全县人武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国防教育、征兵工作、基层武装组织建设等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相似文献   

9.
“我愿为广大民兵战友放声歌唱”当有关部门要录制《中国民兵之歌》立体声磁带,特邀请著名的歌唱家、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蒋大为领唱《地道战》这首歌时,蒋大为十分高兴。他说:“不少音像公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清苑县冉庄地道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中一部重要的战争诗篇。冉庄民兵连,为粉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蚕食”、“扫荡”。开展了被誉为冀中平原奇观、地下长城的地道战,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奇迹,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地道战》:一部世界上印制拷贝最多的黑白影片,同时也是世界上观众人次最多的影片,迄今,全球共有观众40亿人次观看过此片。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和电影《地道战》的编导任旭东等一起回顾电影拍摄过程,挖掘这部传奇电影拍摄中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2.
<正>《地道战》:一部世界上印制拷贝最多的黑白影片,同时也是世界上观众人次最多的影片,迄今,全球共有观众40亿人次观看过此片。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和电影《地道战》的编导任旭东等一起回顾电影拍摄过程,挖掘这部传奇电影拍摄中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华北平原军民曾采用灵活多变的地道战,有效地保存了自己,打击了日军。作为一种攻防兼备、粗具体系的作战方法,地道战不愧是华北抗日军民的一项创造。但作为一种战术手段,它则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一)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以野外车战为主,但在攻城围邑中已开始采用地道。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郑子产"帅车七百乘伐陈,宵突陈城,遂入之。"杜预注曰:"突,穿也。"无论是穿地还是穿城,都可将其视为一种地道战术。战国时期步兵的围城攻邑战开始上升为作  相似文献   

14.
宝琳  燕兵  荐钧 《华北民兵》2005,(9):F0002-F0002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保定预备役团组织官兵来到清苑县冉庄村,参观了当年“地道战”遗址。  相似文献   

15.
游击战曾经是我们的拿手好戏。麻雀战、破袭战、地道战、地雷战……在战争舞台上大显神威。战法虽然是五花八门,但都体现着一个基本的战术思想,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这一基本思想,对于民兵的致富也有现实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一首"周恩来诗词歌曲"曲作者傅庚辰,曾为电影<雷锋>、<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等作曲,现为解放军少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定襄县城西河头村地道战遗址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地道战遗址之一。1940年,定襄县境内的日寇对西河头、炭窑沟、藏孤台等13个村庄先后制造了8起惨案。枪杀百姓上千人,烧毁民房2000余间。为了躲避日寇的烧杀抢掠,“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依据当地地形条件,挖掘了大量地下隧道。该村地道最初挖于1942年,全长5公里,南北中3条主干线横贯东西,纵横交错的52条支线网络全村。其结构共分3层,上层地道与高房工事、祠堂、庙宇、  相似文献   

18.
明年7月7日是芦沟桥事变五十周年。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八一厂决定拍摄影片《破袭战》。《破袭战》是继《地雷战》、《地道战》后,又一部反映敌后军民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民兵战斗故事的影片。它以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为背景,以对敌实施交通破袭战为中心情节,生动地描述了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的冀中根据地之所以驰名中外,是和当地军民的地道战分不开的。晋察冀的民兵们就是依靠这种纵横交错的地道战胜了凶恶的敌人,演出了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斗争故事,被载人人民战争的史册。  相似文献   

20.
吴名 《军事史林》2008,(9):26-30
提起电影《地雷战》,我国四十岁以上的人几乎人人皆知。当年电影少,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翻过来翻过去的放,电影的台词,群众都背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