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 4月至 6月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是围绕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南桑德韦奇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而发生的,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这场战争于 1982年 4月 2日阿军占领马岛起,至 6月 14日英军重占马岛,守岛阿军投降止,历时 74天。在这次战争中,阿方参战的兵力计有 6. 5万人左右,约占其总兵力( 18万人)的 36%。海空军主力基本出动,计有作战舰艇和辅助船只 33艘, 12万吨,参战飞机 350余架,地面部队计有陆战队 1个旅,陆军摩托化步兵近 3个旅,以及一些支援勤务分队,共约 1. 3万余人。英国参战兵力 3. …  相似文献   

2.
褰丁 《当代海军》2001,(7):27-28
前不久,阿根廷与英国签署了一份谅解协议,协议确定允许阿根廷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私人飞机和船只在阿根廷大陆与马岛之间直航,但不包括商业航行。协议签订中,阿根廷方面还特别声明,此直航协议不影响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所有。这一协议的签署意味着,自1982年马岛战争后,阿根廷与马岛之间中断的空中和海路交通开始恢复,表明英阿之间的战争阴影在逐渐散去。但是阿根廷有关马岛主权的声明,则又强化了近十年来英阿之间在马岛主权问题上不可调和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1982年发生在南太平洋的英阿马岛战争,是现代条件下的一次三军联合登陆作战。在这场战争中,双方虽然只使用了部分高技术武器装备,但其经验与教训对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登岛战役作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一、赢得战略战役上的主动权,是取得登陆战役成功的前提从阿英双方先后登陆成功的经验中可以看出,现代登陆作战要取得成功,登陆一方必须在战略、战役上取得主动地位。首先在战略上必须居于主动。英国获知阿军袭占马岛的消息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通过对马岛局势和国内外对此事件反应的分析,得出判断:在马岛归属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阿…  相似文献   

4.
(一)1982年4月至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归属,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局部战争。这是战后在大西洋上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海空作战,又是一个“新式武器的试验场”。马岛战争中,英阿双方广泛使用空袭兵器突击各种目标,大量使用各种地面(舰载)防空兵器进行对空防御,各种先进的空袭与防空兵器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空袭与反空袭的斗争十分激烈。概括起来看,英阿两军的空袭与反空袭作战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根据各自的条件,灵活地运用战术马岛战争中,英阿双方都比较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同时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较灵…  相似文献   

5.
英阿马岛战争是二战后航母编队最后一次典型的攻防战,双方动用航母、核潜艇、飞鱼导弹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以航母编队为作战力量核心,以岛屿进攻作战、海上封锁作战和反封锁作战为主要作战样式,开创了导弹视距外打击、编队远程防空作战等多种战术战法.英阿马岛战争已过去将近40年,时间久远,规模不大,但在战争史上影响深远,被视为现代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雏形.研究英阿马岛战争中航母运用的经验教训,对提升航母作战体系在未来联合作战中的地位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高技术兵器,是指应用现代高技术研制和改造的武器装备。它最早出现在本世纪60年代末,美军在“越战”中就使用了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炸弹等。由于当时投入战场的高技术兵器只有几件,加上美国“越战” 失败,尽管现代高技术兵器已初露锋芒,但并未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80年代,高技术兵器正式投入战争的步伐加快。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阿军使用“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发射1枚“飞鱼”导弹将英国现代化的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葬身  相似文献   

7.
马岛战争中英阿双方战争动员的经验教训贾恒阔马岛战争是80年代初期,英国与阿根廷为争夺长期有归属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而进行的一场有较多高技术兵器投入的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区远离英阿双方本土,气候、水文及岛上地形、道路等条件复杂,交战双方都力图通过...  相似文献   

8.
举世瞩目的英阿马岛战争结束后,一名阿军指挥官指责英军在战争中派遣特种部队“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进行前所未有的冒险,而这一切都是违反海战基本常规的”。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这些特种部队确实难以对付”。特别空勤团(SAS)就是英军这些“难以对付的”特种部队序列中最为著名的仅仅者。特别空勤团隶属于英国皇家陆军,总部设在伦敦西面的赫里福德,编有3个团,每个团600至700人不等,其中第22团属正规军,第ZI和23团同本上军(相当于美国的后备军)。这是一支戴土色贝雷帽、徽章上有“勇者必胜”字样、专门从事特种作战的…  相似文献   

9.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在南太平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域爆发了一场现代海上局部战争,史称英阿马岛战争。战争伊始,阿军挟天时地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马岛,用武力收复了领海主权。但好景不长,举国欢腾的气氛犹如一现之昙花,在远涉重洋的英国特混舰队的隆隆炮声中迅速凋落了。  相似文献   

10.
海鹰 《环球军事》2012,(6):22-24
1月31日,英国皇家海军(下文简称英海军)宣布将向马岛部署该级舰的2号舰“无畏”号,以接替23型护卫舰“蒙特罗斯”号在马岛执勤,使世人再次关注英国海军,关注其能否在英阿矛盾激化后可能引发的第二次马岛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在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为了确保其作战部队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顺利实施登陆,伍特沃德将军派出了一支精干的突出分队,在发起登陆进攻前一天的晚上对阿根廷军队在马岛上修建的野战机场进行奇袭一举摧毁了机场上停放的11架阿军作战飞机和机场设施,拔除了阻碍英军登陆的一颗钉子。战争结束后,一名阿军指挥官指责英军派遣特种作战部队“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进行前所未有的冒险,而这一切都是违反作战基本常规的”。但同时,他不得不承认“这些特种部队确实难以对付”。这支奇袭阿军机场的突击分队就是来自英军著名的特种作战部队——英第22特…  相似文献   

12.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在南大西洋爆发了一场轰动全球,海、空、陆战俱全的现代化局部战争。这就是当代二流军事大国——英国和一个发展中的拉丁美洲较大国家——阿根廷之间,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等岛屿的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世人通常称之为英阿马岛战争。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局部战争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战争的高技术性,即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及与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由具有较高文化知识与技术水平的人所驾驭;其次是战争的局部性,即战争目的有限、投入兵力有限、作战范围有限、作战时间有限。1982年以来,世界上接连爆发了英阿马岛之战、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国  相似文献   

14.
1982年的4—5月,全世界都把目光集中在两伊战争和英阿马岛战争上,狡猾的以色列政府决心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发动侵黎战争,即第五次中东战争,报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与自己作对的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相似文献   

15.
水师 《环球军事》2012,(6):25-26
2012年1月31日,英海军宣布向马岛部署最先进的勇敢级防空驱逐舰“无畏”号。2月10日,阿根廷外交部长齐默尔曼强烈指责英国在马岛部署一系列先进战舰的举动,英阿马岛局势火药味骤然变浓。面对英海军驻马岛地区实力的大幅提升,阿根廷海军(下文简称阿海军)在发生战事的情况下能否HOLD住战争主动权,战胜英国强大的远洋舰队呢?让我们先看看“白银军团”的实力到底怎样。  相似文献   

16.
龙文 《环球军事》2010,(6):12-13
据阿根廷《号角报》等媒体报道,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一直是英阿两国关系上的!定时炸弹”,双方曾在1982年为马岛主权开战,结果阿根廷落败。今年2月初,英国政府允许迪塞尔公司在马岛附近海域开采石油,引发阿根廷不满,阿根廷高级将领纷纷表态要收复马岛,英阿两国又处在剑拔弩张之中。  相似文献   

17.
近日,就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归属,阿根廷与英国之间关系再度紧张。2月21日,阿根廷宣布封锁马岛附近航线。英国针锋相对,已向该群岛派出了4艘军舰及1个步兵连,提高岛上英军的防御能力。双方剑拔弩张,第二次马岛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8.
所谓马尔维纳斯群岛(英称福克兰群岛)指的是三个群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和桑威奇群岛。马岛在阿根廷海岸以东约750公里。南岛在马岛以东约1,500公里,而桑岛则在马岛以东偏南约2,100公里。这些岛除马岛上住有英国居民约1,800人外,基本是不毛之地,人烟稀少。由于它们是两个大洋间通过南美洲南端海路的必经之地,南乔治亚又是进人南极大陆的门户,所以历史上曾是帝国主义之间争夺的对象。近年来发现马岛附近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这些岛的地位就更显得重要了。自1832年起马岛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但阿根廷却坚持对马岛拥有主权。两国间进行了多年的外交谈判,然而争端一直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9.
1 高技术局部战争给汽车部队提出了新的要求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的局部战争,如两伊战争,英阿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后勤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可以说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础是后勤。我军从淮海战役到抗美援朝战争积累了一条很宝贵的经验:千条万条,运输是第一条。可见汽车部(分)队在未来局部战争中的作用。青藏地处祖国边陲,高寒  相似文献   

20.
1982年的4-5月,全世界都把目光集中在两伊战争和英阿马岛战争上,狡猾的以色列政府决心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发动侵黎战争,即第五次中东战争,报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与自己作对的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6月3日,以色列借口驻英大使被暗杀,对巴解游击队据点和难民营实施炮击,24小时内空袭60次,发射炮弹、投掷炸弹万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