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反潜反鱼雷火控设备攻击水下来袭目标的作战特点,将电子海图技术应用其中。重点研究了基于电子海图背景的反潜反鱼雷作战态势显示以及辅助指挥决策、快速目标定位、快速目标指示等关键技术,用输入设备提取电子海图信息实现了快速目标定位及快速目标指示功能。研究表明:借助电子海图技术的应用可为反潜武器火控设备有效攻击目标起到积极地作用,对于提升反潜反鱼雷火控设备的作战能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鱼雷目标进行定位跟踪是舰艇反鱼雷的关键,报警声纳能够给出水下鱼雷目标的方位信息,但仅利用方位信息对鱼雷目标进行定位跟踪是不够的。对本水面舰艇舰壳声纳和拖线阵声纳纯方位协同探测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协同探测条件下鱼雷目标定位跟踪算法进行探讨,建立可应用于鱼雷目标定位跟踪的滤波算法模型,对其定位精度进行分析,并与最小二乘算法进行比较,通过仿真比较,最终确定出可用于鱼雷目标定位跟踪的算法模型。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面舰艇末端拦截鱼雷的作战需求,在提出舰载超空泡射弹反鱼雷武器系统构成和典型作战想定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声纳不同探测性能和来袭鱼雷不同攻击态势情况下系统对来袭鱼雷的命中概率,提出了对系统中鱼雷定位声纳的主要性能要求,可为舰载超空泡射弹反鱼雷武器系统及声纳的论证与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反鱼雷作战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攻击鱼雷(或鱼雷齐射)实现它的使命。为此,本文介绍的基本解决办法是迫使鱼雷跟踪一条使它尽可能远离舰艇的航线,从而耗尽鱼雷的续航时间(软杀伤)。 为达此目的,受威胁的舰艇要进行规避机动,并在预警方向上,按照符合一定最佳策略的时间和模式发射诱饵和干扰。 各种研究已引出一个方案,它包括有三个主要子系统的自适应模块化系统: 鱼雷报警子系统:它的功能是提供自动预警。 反鱼雷综合和反应子系统:它根据一定的策略和鱼雷报警信号,推敲舰艇机动建议和诱饵和干扰发射机的部署。该模块包括处理设备(报警、环境、工作配置)。 反鱼雷干扰子系统:它的功能是欺骗或干扰鱼雷或者使鱼雷失效(将来系统发展)。 在提供的基本解决办法中,该子系统包括诱饵/干扰发射机系统、运载火箭、火箭和发射平台间的接口和部署系统。 本文将重点叙述作战系统的一般概念和功能,不涉及有关报警系统和干扰的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是反舰导弹研制、生产和装备的大国,SS-N-2“冥河”、SS-N-12“沙箱”、SS-N-19“舰毁”等都是曾经闻名于世的先进导弹。近年来,俄罗斯在反舰导弹的研制上广泛采用先进的航空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出了“白蛉-E”(Moskit)、“天王星-E”(Uran-E)、“宝石”(Yakhont)、“俱乐部”(Club)等新一代反舰巡航导弹系统,系统中的反舰导弹可以从各种水面舰艇的发射平台和潜艇的标准鱼雷管以及通用型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发射,不仅实现了超声速飞行,增大了射程、提高了导弹控制系统的目标选择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还显著降低了导弹的重量和尺寸(幅度超过50%)。据俄罗斯称,这些反舰导弹系统的性能领先其他国家至少10年。本刊将分别介绍这几种先进导弹系统。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鱼雷目标探测及跟踪能力的提高,水面舰艇很难通过改变航向、航速和利用传统武器等手段来摆脱鱼雷的攻击。建立了反鱼雷鱼雷(ATT)迎面拦截方式下的火控模型和拦截效能仿真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声纳探测测向、测距、报警作用距离等重点指标对其发现概率的影响。结论表明,在迎面拦截方式下,提高鱼雷目标定位的精度水平均能提高反鱼雷鱼雷的发现概率,但是目标的测向精度对反鱼雷鱼雷拦截效能的影响远大于测距误差,同时提高声纳的报警作用距离不仅可以增大拦截来袭鱼雷的时机区间,对于提高发现概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国防研究机构人士透露,俄罗斯专家正在研制和试验一种迄今为止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新型鱼雷,它的攻击速度要比英国皇家海军先进的“矛鱼”鱼雷快2倍。俄罗斯研制的这种新型鱼雷  相似文献   

8.
鱼雷被用作海战武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人们根据声波能在水中传播的原理,研制成一种能自动发现并跟踪敌舰的鱼雷,叫做“自导鱼雷”。这种鱼雷不是用无线电遥控来操作,而是由它自身的“大脑”——雷体前段的音响自导系统操纵航向和跟踪敌舰的。  相似文献   

9.
“海蜘蛛”反鱼雷鱼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通过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装备尖端的抗干扰设备,变得越来越聪明, 能有效地对抗软杀伤反鱼雷措施,从而成功地对舰艇实施攻击。此外,浅水复杂的水声环境,使舰艇防御来袭鱼雷的时间也更短。为应付现代鱼雷的威胁,德国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研制了“海蜘蛛”(SEASPIDER)反鱼雷鱼雷。“海蜘蛛”直径210毫米,长2260毫米,重115千克,采用主/被动自导,自导作用距离数百米,水下航程1000米,速度小于50节,可在潜艇工作深度内使用。雷上声呐具有主动、被动及拦截作战模式,水平和垂直视界范围大,采用多普勒处理的主动探测。战雷头采用全方位爆炸,以便更好地拦截迂回的鱼雷,1枚“海蜘蛛”能对抗1枚鱼  相似文献   

10.
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反舰鱼雷的发展概况、基本工作方式和运动轨迹(弹道),分析介绍了反舰鱼雷对目标的攻击方式及防御措施和水面舰艇的反鱼雷防御系统,最后介绍了两种反舰鱼雷的防御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面舰艇使用助飞鱼雷攻潜时,可以利用舰载声纳系统或舰载直升机吊放声纳系统分别对目标潜艇进行定位并引导舰艇攻击潜艇,本文建立了这两种目标定位方法的散布误差模型,并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两种定位引导方法目标散布误差的优劣,为助飞鱼雷攻潜指挥决策提供了依据,对提高助飞鱼雷作战效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反鱼雷武器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讨论了鱼雷武器对抗中反鱼雷鱼雷武器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系统预警与反应技术、制导技术、拦截弹道导引律、引战配合技术和总体技术;并对我国的反鱼雷鱼雷武器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线导鱼雷     
英国线导鱼雷英国开发大型线导鱼雷按年限而论,仅次于美国,1959年开始研制。1974年 Mk 24—0型反潜鱼雷开始服役;1980年反潜反舰两用鱼雷 Mk 24—1研制成功,1986年英国自用的标准鱼雷 Mk24—2型开始研制。1977~1979年开始执行第二代大型鱼雷“旗  相似文献   

14.
在各海军大国中,俄罗斯的鱼雷武器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冷战时期,外界对苏联的鱼雷武器研制发展情况及其作战使用思想了解较少。冷战结束后,继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由于经济困难,其庞大的军工企业不得不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寻找出路。近十几年来,随着俄罗斯武器出口以及参加各种军火展销会的日益频繁,外界逐渐对其鱼雷武器的战术技术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战使用思想注重专用这一思想是与俄海军兵力战术运用思想密切相关的。俄海军强调在一次战斗行动中特定的作战平台执行单一作战任务而不是兼顾几种任务,以利于达成既定作战目标。与此相适应,俄海军在鱼雷武器的使用上强调  相似文献   

15.
具有旁侧视声纳鱼雷攻击末弹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具有旁侧视声纳鱼雷攻防对抗单一目标的模拟仿真,利用力学与现代数学的方法,建立了具有旁侧视声纳鱼雷攻防对抗单一目标的弹道设计动力学模型与运动学模型,并以此建立了鱼雷导引弹道段、平行航向弹道段和程序弹道段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鱼雷攻击末弹道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6.
ATT鱼雷终结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鱼雷鱼雷简称ATT,是一种用作舰艇多层防御系统中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可跟踪和摧毁来袭鱼雷的特殊小口径鱼雷。研制背景历经了14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鱼雷在航程、航速、杀伤力、智能化程度上已是今非昔比,普遍具备了多种搜索模式和机动打击方式,从而使传统的用诱饵欺骗鱼雷的对抗方法日显力不从心。另一方面,随着美国海军战略思想从远洋作战调整为濒海作战,鱼雷更加成为航母、两栖  相似文献   

17.
以反潜巡逻机使用声纳浮标和鱼雷反潜武器为研究对象,在简单描述鱼雷和声纳浮标投放、入水过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它们的飞行性能,即飞行过程中鱼雷和声纳浮标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和方位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这对于研究鱼雷和浮标的空中弹道,提高布放声纳浮标的位置精度和鱼雷攻击潜艇效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义 《当代海军》2001,(7):31-33
鱼雷自19世纪60年代问世、20世纪初用于实战以来,就一直在反潜、反舰作战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鱼雷一般按轻、重两个系列分类。轻型鱼雷的直径一般小于450毫米,适用于水面舰艇和飞机空投发射:重型鱼雷的直径一般为533毫米,适用于舰艇和潜艇管装发射;超重型鱼雷的直径可达650毫米以上,世界上只有俄罗斯装备。目前世界上装备使用鱼雷的国家很多,但只有美、俄、英、法、德、意、日、瑞典、中国等几个国家能够自行研制和生产。  相似文献   

19.
随着鱼雷对舰艇威胁的日益加剧,为确保舰艇安全,不少国家都在采取多种措施增强舰艇对鱼雷的防御能力,各种鱼雷防御技术应运而生。美国AN/SLQ-25A“女水精”拖曳鱼雷诱饵系统已装备了大多数美海军的主战舰艇并广泛出口。该系统由两个TB-14A拖体、1部绞车和相应的辅助设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水下平台获取目标信息客观实际的分析,指出以固定的导引周期、自动实现线导鱼雷整个过程的导引是难以实现的.为此,线导鱼雷导引方案设计必须综合利用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目标信息资源和鱼雷的高速制资源,才能大幅提高线导鱼雷的使用性能.通过仿真研究提出:“由条件确定导引时机”的概念,给出利用“依赖条件调度的管理器”对来自各方面的目标方位进行优先级排序并控制导引算法调度时机的技术方法;利用“间断导引”兼顾导引平台听测与鱼雷快速接近目标之矛盾的技术方案,给出了确定“听测速度”、转换方法和转换时间间隔的技术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