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日本航空自卫队武器装备的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追求政治大国地位也成为日本的战略目标,而加强军事实力则是日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冷战结束后,日本抵抗前苏联远东部队对其本上进攻的作战设想已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在这种形势下,9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事实上逐渐放弃了一直奉行的“专守防卫”的国防政策,其作战思想从“日本有事”转变为“周边有事”,即从“对付前苏联对日本本土的进攻”转向“对付对日本安  相似文献   

2.
挟洋自重是台湾当局推行“渐进式台独”路线的一贯伎俩,在其为数不多的“后台老板”中,日本一直以来是隐藏较深的“铁杆”之一。近年来,台湾当局为使日本的外交政策对台湾有利,更是不惜血本,重金收买日本政要,试图将日本拉下“台独”死水。前不久,陈水扁对日本对台交流窗口团体交流协会会长服部礼次郎表示,台湾“能够事前向日本提供相关情报”,感到“十分光荣”,献媚嘴脸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王伟 《环球军事》2014,(15):54-55
7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澳大利亚期间,澳总理阿博特不仅对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表示支持,还称“日本是澳大利亚在亚太维护和平、繁荣与法治的伙伴”“澳大利亚人对日本人战争中的技能与使命必达的荣誉感相当钦佩”,以及“日本是国际一等公民”。此番言论随即引发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4.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日本决定建造大型“直升机母舰型驱逐舰”。这是继日本近年建造“大隅”级大型运输舰之后,日本再次建造的“准航空母舰”。“直升机母舰型驱逐舰”建成后,日本航母梦想离实现已不太遥远,日本也向军事大国跃进了一大步。航母情结,挥之不去由于深远的历史原因,日本人的航母情结始终挥之不去。日本是世界上研究和发展航母较早的国家之一。1922年12月,日本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标准型航空母舰“凤翔”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国家利益追求十分明确,即要在21世纪中叶前建成一个“新的日本,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继续保持经济大国地位。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在世界上火得很,世界震惊,美国害怕,日本对谁都敢说“不”。从1991年到2002年,日本的G D P年增长1.1%,不仅大大低于高增长时期,也低于世界同期平均增长率。这就出现了所谓的日本“十年低迷”、“失去的十年”的说法,日本人从政府到民间也都不停地“哭穷”。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讲甚至还可能是一个假象。因为,从1991年至2001年,日本海外总资产年平均增长…  相似文献   

6.
海奇 《当代海军》2001,(2):34-35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日本决定建造大型“直升机母舰型驱逐舰”这是继建造“大隅”级大型运输舰之后,日本再次建造的“准航空母舰”至此,日本航母梦想离实现已不太遥远。  相似文献   

7.
5月12日,一部名为《我为君死》的电影开始在日本国内公映,当天的观众据称达到200万人次。电影描写的是二战末期,一位日本“母亲”目送一个个“孩子”登上“神风特攻队”的飞机,去完成与美舰同归于尽的任务。不过,这部影片可不是普通的战争题材电影。它是日本右翼的代表人物、东京都知事石原太郎用8年的时间策划并兼制作总监的“大作”,其目的之一就是让日本人想起并记住这些“勇敢”的“神风特攻队”。  相似文献   

8.
胡小刀 《环球军事》2012,(19):14-15
冷战时期,美国驻日盟军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曾表示:“日本是装在瓶子里的魔鬼,而我们(美军)是这只瓶子上的瓶塞。”这一比喻用在日本的核武器研发上也恰如其分:日本这个“魔鬼”一直跃跃欲试,试图制造核武器,而由于受到本国的核政策这一“瓶塞”的影响,一直未能得逞。在钓鱼岛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核武器研发这个“魔鬼”又成为日本国内炒作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4月1日,日本政府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新的“三原则”将大幅放宽日本对外输出武器和军事技术条件。“武器出口三原则”与“放弃战争”“专守防卫”“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等日本基本国策一样,建立在日本战败后的“和平宪法”之上,但对于急于将日本变为“正常国家”的安倍政府而言,犹如喉中之鲠。《东京新闻》报道称,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是“日本向能够发动战争的‘正常国家’迈出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0.
9月3日下午,安倍内阁改组大名单出来不久,《华尔街日报》日文版便有“惊人”发现:包括首相安倍晋三在内,安倍新内阁19名成员中,15名是右翼团体“日本会议”成员,比改组前还多了两人。“日本会议”是何方神圣?用日本媒体的话说,设立于1997年的“日本会议”是日本最大的右翼组织,并与“神道政治联盟”等其他一些主要右翼团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起着“孵化器”和“吹风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开始进入“战后”时期。至于日本“战后”时期终结于何时,其说不一。日本政府曾于1956年发表“经济白皮书”,宣称这一时期己经绪束。后又以美军占领下的冲绳回归做为划期界限,面这一事实的发生是1972年。还有人认为,只要未发生以日本为主体的大战,日本的“战后”就无  相似文献   

12.
连鲁军 《国防科技》2003,(11):61-61
二战后,日本奉行的是“无核三原则”(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但在1969年日本外务省制定的文件中明确表示“要保持制造核武器的经济上和技术上的能力”。那么进入21世纪后,日本拥有核导弹的能力如何呢?制造核弹头的潜力 1994年6月17日,日本首相在国会答记者问时透露“日本确实有能力拥有核武器”。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核动力与核武器扩散的专家们指出:日本已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者一般都肯定裕仁天皇的战争罪责,但是如何看待他的罪责?他在战争中只是“参与”制定了侵略政策,还是侵略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他是“日本垄断资本和军国主义的手中工具”,还是日本垄断资本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总代表:他“本人是一个性情温和的生物学家”,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国主义分子。这是史学界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9月2日在夏威夷举行“战胜日本纪念日”活动和在冲绳等地举行庆祝活动。 英国,将举行两次庆祝会,一次是5月庆祝“欧洲战争结束”,另一次是8月庆祝“战胜日本”。  相似文献   

15.
日本著名作者川端康成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其主要表现是:师法日本古典美;用西方现代派手法表现“虚幻美”与“悲哀美”;使文学作品沉浸着“悲哀美”与“病态美”。  相似文献   

16.
东邻日本,向来以为自己是“万国之本’,是使命在肩、统领“大东亚共荣”的“桃太郎”。然而,这不过是一种角色定位的自欺。美国当代激进派经济学家保罗.巴兰就指出,日本当年的发迹,并非因为它善于见贤思齐,而是因为它在西方列强的眼里,不配成为被抢掠的对象。“因为日本地狭民穷,没有多少可供列强榨取的资源,也不能为西方商品提供销售市场,因此,根据收益与代价的考虑,  相似文献   

17.
1944年初,充当日本傀儡的印度国民军司令苏巴斯·钱德拉·鲍斯派遣30人到日本学习飞行。半年多后,美军开始对日本实施“地毯式轰炸”。在日本的印度飞行员组成“印度大队”,参加了冲绳对美空战,日本人把这些印度人称作“东京男孩”。  相似文献   

18.
日本厚生劳动省政务官森冈正宏近日在执政的自民党国会议员会议上发表谬论,妄称“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任意以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进行单方面审判的”。而小泉首相的助手也表示,小泉纯一郎仍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在全世界人民都在揭露战争罪行、谴责战争罪犯时,日本政要的这些言论,不能不引起战争受害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军事实力受到重大限制。但战后《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署,为日本军备复活提供了保护伞,借此日本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日本根据当时的安全形势制定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对原来的“专守防卫”方针作了较大的调整。其陆上自卫队为避免在本土作战,将“内陆持久”反击战略调整为“歼敌于水际滩头”  相似文献   

20.
刘庆 《环球军事》2013,(12):22-24
2013年5月底,众多国际媒体都在报道一个消息:日本政府即将正式设立日本版的“国家安全委员会”(NSC,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有观点说这是日本“照抄”美国的结果,还有分析意见认为这是二战中“五相会议”的战后“翻版”。其实,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本意来说,“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个机构与其说是“美国造”或“二战造”,还不如直接说是“安倍造”,因为它毕竟更多展现了安倍晋三本人的信念和追求——尽管这种信念和追求未必是世人之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