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军事演习中,美军习惯把己方称为蓝军、把假想敌称为红军。因此,美军把研制用来跟踪己方部队的系统命名为“蓝军跟踪系统”(BFT)。该系统的全称为“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战斗指挥系统——蓝军跟踪”(FBCB2一BFT)。它是美国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旅及旅以下部队提供近实时的指挥控制和战场态势感知信息。“蓝军跟踪系统”虽然并无新兴高尖端技术,但通过对多项已经成熟的技术的组合运用,效果得到极大提高。一、“蓝军跟踪系统”的特点“蓝军跟踪系统”的出现,是现代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和GPS精确定位系统在指挥控…  相似文献   

2.
美军在军事演习中,习惯把已方称为蓝军、把假想敌称为红军,在沙盘上用红、蓝色小旗标出作战态势。因此,美军率先研制的用来跟踪已方部队的系统,很自然地冠以“蓝军跟踪系统” (BTS)的名字。“蓝军跟踪”(Blue Force Tracking,BFT)是敌我识别的关键一  相似文献   

3.
“蓝军”是军事演习中对模拟敌军部队的专称,而“红军”则是指已方部队。《沙场点兵》让我们充分领略了现代化“蓝军”的风采,那么,“蓝军”是如何产生和使用的呢?演对抗,兴蓝军“蓝军”最早起源于我国的模拟敌军对抗演习。公元1572年,明代将领戚继光在蓟州镇汤泉就组织过一次对抗演习,他组织了一支为数众多的“假扮敌军”部队与守备部队对抗,演练了突袭与报警、攻城与防守、突袭与增援、扩张与反击等问题。这次大演习持续了二十天,参战的士兵有十万之众,将士不下千人。这支“假扮敌军”部队就是“蓝军”的雏形。后来,我国又断断续续地组织…  相似文献   

4.
近期,美军正在对一艘设计独特、外形诡异的高速隐身快艇进行水上测试,计划在2006年5月开始的演习中首次使用。这艘快艇被称为“短剑”号,是美国为实现军队转型而制造的一艘作战试验艇。据美国海军称,“短剑”完全符合执行秘密任务所需要的“更快、更结实和更轻巧”的要求。“短剑”将成为美军近海作战的一把“利剑”,令人关注。美军转型的产物冷战结束后,针对变化了的世界格局,美国率先进行了战略调整,提出“由海向陆”等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近些年来,美国又提出军队转型,即把美军打造成“规模适中”、“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机动作战能力强”的武装力量。为了实现军队  相似文献   

5.
热播剧《我是特种兵》中高大队将特种兵身心都遭受巨大折磨和考验的审俘手段称为"SERE",令人印象深刻。从专业角度讲,SERE是"求生、隐藏、抵抗和逃脱"(Survival,Evasion,Resistance and Escape)的缩写,指的是战前被俘教育训练(即求生训练),因美军最早使用并在战场自救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而被各国军队效仿。众所周知,现代战争虽呈现出非接触性,但作战人员被俘仍不可避免。在如今信息高度透明的社会,参战人员一旦被俘,无疑会对己方的国家意志和军心士气造成重要的负面影响。美军认为被俘人员保全性命、安全归队的前提,是其  相似文献   

6.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8,(13):40-41
7个月前,驻伊美军克单斯托弗·莱杰恩中士开始在巴格达危机四伏的街道上执行巡逻任务。实际上,他真正的作用是充当诱饵,将伊拉克武装分子吸引到空旷之地,以便己方部队将其一举歼灭。7个月后,莱杰恩发现自己有了任务之外的“重要”收获——变得越来越抑郁。事实上,在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中,像莱杰恩这样的士兵不在少数,为了尽量减少非战斗减员,美军悄悄地开了先河:向士兵分发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7.
在天津某预备役高炮师的编制里没有“蓝军”的编制,却有一支特殊的“蓝军部队”,这支“蓝军部队”总共才有3个战斗员。四级军士长张宗理就是这支“蓝军部队”的“总司令”。身为航模班班长的他还是一名出色的“飞行员”。不过战友们却总是调侃道:“只遗憾他这个‘飞行员’从来没有上过天。”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战争中的“黑洞”效应●宋有法海湾战争之后,随着新的军事革命浪潮的冲击,许多国家的军事家和学者都把目光聚集在高技术兵器的研究上,而忽视了美军所运用的他们不称为“政治工作”的“黑洞”效应。开足马力造舆论美军的舆论宣传包括国际舆论和国内舆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去年12月5日,一架美军B-52轰炸机在对阿富汗南部重镇坎大哈实施轰炸时炸弹偏离目标,致使当时正在地面作战的3名美军特种部队士兵死亡,另有20多人受伤。而在此前的3天即12月2日,美军飞机连续两次误炸了阿富汗东部一个反塔联盟部队的总部,造成8人死亡。这一系列的误伤使人们在感叹高技术条件下精确的“点穴式”打击的同时,平添了几分不解和无奈。 自家不认自家人 精确制导的武器系统已成为高技术条件下战场上的“撒手锏”和“急先锋”。但透视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精确制导武器所扮演的尴尬场面仍历历在目,以致一些军事专家预言,战场上己方的自相残杀已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影响军队生存力和战斗力的“第二威胁”和“潜在克星”。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发生误  相似文献   

10.
拉姆斯菲尔德执掌美国三军后,为适应冷战后军事变革的需要,启动了美军最大规模的“变脸”,即所谓的美军“军事转型”,由此引发了世界军事领域的“转型热”。军事转型为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军事速胜起了很大作用。然而,美军的军事转型并没有对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稳定局势、促进经济发展起到多大作用。美军被迫再次进行“转型”,将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到非军事领域,承担起包括人道主义援助在内各种民事援助任务,美军从一支战斗队转变为援助队。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草原深处,面部涂着迷彩色,标有特殊蓝军符号的坦克、装甲;车、步战车、自行火炮卷起滚滚黄龙,向“红军”防线开进,先进的战场监视系统在方圆千里草原星罗棋布,记录着红蓝两军的生死角逐。  相似文献   

12.
日前,美国军事运输司令部司令在新闻会上表示,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进行的各项军事调动、部署非常快速、高效、到位,这主要得益于美军完全控制了军事行动的“跳板”——“战略岛”。 “谁控制‘战略岛’,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 美专家指出,遍布全球的8个具有极其重要战略价值的岛屿和16个包括海峡和运河在内的“海上咽喉”,是美军实施全球作战的重要依托。这些岛屿因大都坐落在海上交通线上,因而被美称为。战略岛”,也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13.
美军参联会在2000年发表《2020 联合构想》,将《2010联合构想》中“谋求信息优势”的目标改为“谋求决策优势”,相应的手段从“四个任何(any)”变为“五个恰当(correct)”。即从“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将任何信息送到任何人手中”,改变为“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将恰当的信息、以恰当的形式交给恰当的接收者”,同时压制敌方谋求同样能力的企图。引起这一转变的根本,就在于美军信息系统从“网络”到“全球信息栅格”(GIG,也称“全球信息网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美军于1996年3月正式颁发的《2010年联合作战构想》中,已将远距离精确打击与信息战并列为“未来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并预言,“到2015年,在战场上被对方看到就很可能等于死亡”。中外不少军事家们把美军的这种作战思想归纳为“发现即摧毁”。几场局部战争中,由于太空,空中、地面“三  相似文献   

15.
在刚刚偃旗息鼓的伊拉克战争中,由美军各型导弹而引发的“误击”事件层出不穷,相关报道不绝于耳。3月21~22日,位于伊朗西南部边境的石油城市阿巴丹遭到美军“误炸”,3名伊朗平民受伤,罪魁祸首是美军先进的AGM-86B型空射式巡航导弹,3月23日,美军4枚BLOCK-Ⅲ“战斧”式巡航导弹在飞经土耳其“空中走廊”轰炸伊拉克的途中“掉弹”,落到了土耳其境内,引起了土耳其人的极度恐慌;最令人诧异的是,3月24日,美军的一架F-16战斗机竟然用  相似文献   

16.
从形似到神似、从模仿到超越,一支形神兼备、全时作战、全域到达的新型空中“蓝军”展翅蓝天—— 黄秋,华北某飞行试验训练基地,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红蓝对抗打响。“蓝军”战机迅速与各个作战单元形成火力网,抢占制空权。空军首支专职歼10“蓝军一首次亮相,便以出色表现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零伤亡”是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叫响的一种思想。美军所谓的“零伤亡”,并不是指绝对的毫无伤亡,而是指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优势,尽可能将战争中的人员伤亡率降至最低,以最小的人力资源代价获得最大的战争利益;做到“小战而胜”、“一战而胜”,甚至“不战而胜”、兵不血刃就赢得战争的胜利;其中,绝对的“零伤亡”是最高的、理想的境界。“零伤亡”思想体现出美军对先进技术的迷恋和对自身优势的高估,是“唯武器论”和“一超独霸”思想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8.
在历经“9·11”事件的沉重打击之后,为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美国开始以“反恐”的名义频频插手国际事务。2014年,在美国防部新出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明确:美军下一步将进一步保持并发展快速地将部队由一地转移至另一地,即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作战的能力,其中在研发远程打击、精确打击侦察监视装备等技术方面将继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实际上,既可避免引发核大战危险又可快速达成战术乃至战略目的的“即时全球打击”系统已经成为美军的优先发展项目。在“即时全球打击”系统的支撑下,美军可以在一小时内对全球任何地方实施常规打击。  相似文献   

19.
郭凯  暴轩 《环球军事》2014,(15):46-48
6月14日,美国“乔治·布什”号航空母舰、“菲律宾海”号导弹巡洋舰、“特鲁斯顿”号导弹驱逐舰、“梅萨维德”号运输船进入波斯湾,以对美国可能在伊拉克采取的行动提供支持。此外,美军正紧锣密鼓派兵遣将,抓紧组织临战训练,以应对伊拉克日趋恶化的局势。认真审视美军近段时间来发动的几场战争,美军之所以能迅速取胜,除了其战略指导正确、武器装备先进、战术运用得当等原因外,也是与美军实行临战训练密不可分。美军遵循“用训练设计战争,用战争锤炼部队’的理念,把临战训练当作作战前的“最后一场训练”,不断提高部队执行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据2005年7月5日的《纽约时报》披露,五角大楼正考虑对其常规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即“由同时打两场战争调整为只发动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那么,美军“准备同时开展并且打赢两场大规模战争”的常规战争战略是如何出台的、其内容实质是什么?而美军现在又为何将其调整为“只发动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呢?这需要从冷战时期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