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声音     
《环球军事》2010,(18):5-5
“结束伊拉克战争是我在竞选总统时作出的承诺,结束战争对伊拉克和美国都有好处。美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重大代价,在国内预算吃紧的情况下将大量资源投入国外战场,现在已到了翻开新的一页之时。结束伊拉克作战任务后,美国将把军事资源投入到阿富汗战场,从伊拉克撤军让美军能在阿富汗展开攻势。”  相似文献   

2.
军事转型是人类社会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技术发展向军事领域的自然渗透。由于各国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各自战略目标的分歧,2008年的军事转型将呈多样化特点。 一是与国家战略目标相一致.为国家战略目标服务。军事力量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因此,作为提高军事能力的军事转型也与之息息相关。美国由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拖累,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08,(3):60-61
英国《经济学家》2007年10月刊文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内部正在激烈的争论关于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由此而牵涉到美军未来的模式问题。由于美国的联盟和义务遍及全球,美国希望拥有“全套”军事能力,能够应付从全面战争到小规模治安行动在内的各种情况。但是.不同能力在其中所占的确切比例却引发了巨大争议。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表明,美军的军事行动越来越依赖于军事和商业空间设施。若没有 GPS 导航、高分辨率成像、信号侦察以及通信等各类卫星,美军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现有的军事优势。假设伊拉克拥有一定的太空战能力,使美国损失几颗关键的卫星,恐怕美军只能花1~2个月时间,被动地等待补充所需的卫星。此外,为了对付所谓的“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的威胁,美国希望能在航天领域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特种作战部队中的一支精英力量,美军海豹突击队无论在越战期间,还是在海湾战争,或是在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打击等行动中,他在侦察情报、排雷破障、解救人质、反恐怖、佯动欺骗等军事行动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取得骄人的战绩。但美军“海豹突击队”并不是在每次执行任务时都非常顺利,实现美军“零伤亡”的目的,有时还会因遭对手的强烈抵抗或用兵不当而带来惨重的伤亡.  相似文献   

6.
阿富汗反恐怖战争之初,美国多次向世人声明,美军进驻中亚完全是临时性的,与中亚各国的军事合作是出于反恐怖战争的需要。目前,支持恐怖分子的塔利班政权业已垮台,阿富汗过渡政府已宣告成立,美国打击恐怖活动的头号目标本·拉登已销声匿迹,“基地”组织成员除少数仍在顽抗外,基本上是“树倒猢狲散”,美国军事行动的目标已经达到,阿富汗的反恐怖战争基本上尘埃落定。按理美国应当“见好就收”,即刻从中亚撤军,可时至今日,进驻中亚的美军却没有丝毫要走的迹象。4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发表演讲时说:“我们将在阿富汗继续战斗下去,直到完成我们的使命”。另外,美国的各军政要人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声明,在阿富汗反恐怖战争结束后,美军不打算撤出中亚。人们不禁要问,美国为何在中亚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7.
唐保东 《国防》2005,(7):76-76
据报道,从2003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在伊拉克的主要战斗已经结束”以来,美军已经有1700名士兵在伊拉克死亡,其中至少有1300人是死于伊拉克反美武装的袭击。这些数字充分表明,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反美武装采取的游击战等传统作战方式,使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众所周知,美军可谓是当今世界上武器装备最优良、军事技术最先进、实战经验最丰富的军队,也是当前信息化变革的“领头羊”和先行者。围绕全面推进军队转型的战略目标,美军不仅提出了以“非接触作战”为代表的一系列全新军事思想,而且还在海湾战争、科索沃…  相似文献   

8.
李健 《国防》2011,(1):79-81
随着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美军对互联网信息空间军事功能的认识与利用,更是达到了相当高度。  相似文献   

9.
美国军事战略转型中海军扮演的角色“9.11”事件使美国军事战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美军在强调军事优势的同时,开始注重本土安全的防御力量建设。为适应美国国家战略的转型,美军提出了军队转型计划,即把美军打造成规模适中、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机动作战能力强的武装力量。2006年美国《四年国防审查》报告,总结了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规划了美国未来20年的国防战略和军力发展方向。报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以来,美国先后调整了全球反恐战略,将反恐重心从伊拉克转移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提出了“重点布防、先增后减”的阿富汗新战略,将美军人数增加到10万人,最近又投入巨兵在阿南部发起了代号为“共同行动”的军事行动,力图清剿盘踞于此的塔利班势力。  相似文献   

11.
2月20日晚,美军驻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士兵把《古兰经》等伊斯兰宗教书籍运往垃圾填埋场焚烧,事件曝光后,立即在阿富汗掀起轩然大波。连日来,数万名示威者挥舞棍棒、焚烧轮胎,高喊反美口号。2月25日,阿富汗一名官员闯入门禁森严的内政部密室,枪杀了2名美国军事颐问。截至目前,抗议已造成4名美国人在内的3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目前,抗议美国对伊斯兰文明的亵渎行为持续发酵,巴基斯坦、伊拉克、黎巴嫩、也门等国也纷纷爆发游行示威活动,针对美国人的暴力冲突不断发生,让美国从其十年精心编织的“大中东战略”美梦中猛然惊醒。  相似文献   

12.
在伊拉克死伤200多人的连环爆炸案发生之后,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哈桑·菲罗扎巴迪于12月25日发表声明,说伊朗准备在美军“被迫撤出”伊拉克后加强与伊拉克的军事和安全联系。此事对于酝酿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的美国和以色列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虽然,据此认为两伊已经完全捐弃前嫌结成反对美国以色列的攻守同盟,也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世界各国普遍奉行“质量建军”原则。到20世纪末,军队建设基本上完成了由“大战争型”向“局部战争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机械化军事向信息化军事的转变。进入新世纪,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变化,各国普遍思考如何实现军队建设的“跃升”。其中,美军提出的军队建设转型的思路引起各国军队的强烈关注。美国军方一直在探讨转型方案,“9·11”恐怖袭击使其军事转型加快了步伐。美国当权者认为,美军需要减少过多的海外军事  相似文献   

14.
于淼 《国防科技》2003,(4):63-64
以“倒萨”和“重建”伊拉克为战略目标的伊拉克战争已经打响。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军事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美国军事实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扩充,军队作战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12年后再次对伊动武美军正在力求以新的作战方式取得一场速战速决的胜利。一、围绕“速战速决”的主导思想,进行作战筹划  相似文献   

15.
信息管理是美军战争传播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有效的信息管理有利于建构军方、媒体与民众三者良性关系.从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对实验型信息管控的探索,到伊拉克战争中对战时信息管理的改进,再到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美军开启了对社会关系建构模式的探索,美军信息管理思维正努力从“控制”转向为“规制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美军为了在阿富汗推行“新战略”,派出了一支由美国海军陆战队女兵组成的特别行动队(Female Engagement Teams,简称FETs),主要活跃在阿富汗的城镇和乡村。她们在美军的强势军事占领之外,以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影响当地的妇女群众,并为美军搜集各种情报,成为引人注目的“红粉军团”。  相似文献   

17.
整个五角大楼和白宫夸大了伊拉克军队的训练水平和能力。考虑到职业生涯可能会因承认受自身监督的训练存在失误而折戟沉沙,将军们开始编造谎话、粉饰漏洞.或者选择视而不见。数十亿美元被挥霍殆尽。与此同时,白宫开始对伊拉克的军事能力进行吹捧.以便为美军撤离伊拉克辩护。然而,虚夸之词通常会被事实所击破,奥巴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在从阿富汗撤离之前,美国是否在针对阿富汗的培训计划中重复着同样的盲目信任。  相似文献   

18.
美军高度重视军事文化建设在军队转型中的作用。美军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军事文化转型的核心资源,坚持把美国社会价值观念作为军事文化转型的精神动力,坚持把实用主义作为军事文化转型的思维方式。美军军事文化转型对我军军事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近几场局部战争,尤其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特种部队以神秘、高效的作战行动赢得了众多军事专家的褒奖。他们在阿富汗战争中创立的“阿富汗特种作战模式”,在美军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并一度引起是否以“阿富汗模式”来指导美军地面部队转型的争论。对于我军来说,以美军特种部队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的表现为模板,深入分析特种部队在现代战争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不仅对于界定特种部队的职能价值有参考意义,而且对于深入认识新形势下的部队转型也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民营公司发挥了巨大的军事作用,为美军的作战行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民营公司表现出来的军事功能,使传统的企业性质定位面临新的挑战,即在现代战争中,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非军工企业可能会具有相对的“军事性”,在此情况下,挖掘非军工企业的军事功能将成为未来国家发展战略关注的焦点。实践中,国家应顺应时代发展和军事变革需要。不断拓宽视野,对企业性质重新定位,并对具有较强军事潜力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在实现国家安全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