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7年7月,贺敏学率领永新、安福、宁冈、莲花四县农军举行的永新暴动,有力打击了反革命的气焰,鼓舞了湘赣边界人民的斗战勇气。永新暴动后,贺敏学在工农革命军和袁文才、王佐绿林武装之间"穿针引线",为毛泽东引兵井冈山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恢复和发展地方党组织,积极协调联络永新、宁冈、莲花三县党组织;在改造袁文才、王佐绿林武装中功不可没,为革命军队的锻造进行了有益探索;点燃九陇山革命烽火,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相呼应;黄洋界保卫战中立奇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斗争历程中,贺敏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1930年2月23日晚,彭德怀受湘赣边界特委之令,派出红五军第4纵队赶到永新县城,包围了袁文才、王佐及其部队住处,袁文才被枪击身亡,王佐跳窗而走,溺水在禾水河。这就是震惊江西苏区的袁、王事件。毛泽东诚收绿林首领袁文才,1898年10月生于宁冈县茅坪镇...  相似文献   

3.
冯都 《军事史林》2007,(8):53-59
袁文才与王佐,是井冈山两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俩原是立志救贫的社会叛逆者,一跃成为井冈山的“山大王”,又神秘般地双双加入了共产党,踏上了甘愿献身革命的壮烈征程,在而立年华倾其全力,为点燃井冈星火,创建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毛泽东“这两个人对革命有很大功劳”的赞誉。但是,正当他们横刀立马,大展宏图之时,传来中央一条极“左”政策,加上土、客籍矛盾激化,两位铮铮英雄好汉,竟成为我军最早被错杀的将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王佐如何从一个漂泊井冈山的裁缝,筹措枪械,组织绿林,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大小五井的山林、村寨,杀富济贫,走向社会,后被中国工农红军收编,在斗争中成为红军初创时期的骁将。他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 墓碑下的哀思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4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清来到了革命圣地井冈山。 红军初创时期的骁将王佐烈士的墓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罗霄山脉中段的大井村。在3面环山、一面靠水的杜鹃花丛中,“王佐烈士之墓”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首先映入了我们眼帘。这位曾经一度叱咤风云、威震湘赣边界数县、在红军初创史上有过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就长眠在这块养育他的土地上。王佐,这位红军早期将领中传奇式的人物,既不是战死在疆场上,也不是牺牲在叛徒的暗箭中,而是沉冤在自己人的枪口之下,从而酿成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60周年,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峥嵘岁月里,培育了井冈山的革命传统。它是我党我军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两个6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我军在井冈山时期形成的光荣传统,对于加强新时期的军队建设,完成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兵团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都是党在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红色基因,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同时,兵团精神实践主体来源于井冈山,兵团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井冈山精神,特别是井冈山精神中坚定执着追求理想、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等成为兵团精神的强大思想动力。兵团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结合边疆实际的继承和发扬。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通过广泛实践来践行;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融入大学生课堂教育;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创新教育传播。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斗争意味着一段历史,更蕴含了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井冈山精神锻造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伟大实践,熔铸于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艰难探索,孕育于井冈山血与火的艰苦斗争,是具有原创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最核心的内容是坚守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斗转星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时代光芒,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汲取精神动力的重要营养源。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火炬,是穿越了两个时代的圣火。巍巍井冈山五指峰,刻在人民币100元面值的背面,它仿佛在提醒人们:没有强大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作为中国革命发祥地的井冈山,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山势雄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刘进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概况1.阶段划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故乡、双拥工作的发祥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深情的井冈山人民曾经用乳  相似文献   

11.
那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封锁,点灯用油很困难。当时,按红军的规定,毛泽东本来可以点三根灯芯,但他在茅坪的八角楼办公室写文章经常用一根灯芯。一次警卫员给他添了两根,他却给挑开了。而就是在这只有一根灯芯的青油灯的微光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斗争》等光辉著作。就是借着这一根灯芯  相似文献   

12.
用井冈山精神育人卢会来我们办事处地处江西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教育资源。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用红军的传统教育和激励官兵,促进了部队的各项建设。用井冈山精神育人,最根本的是要教育官兵听党的话,坚定忠于党、跟党走...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如火如荼的斗争岁月锤炼出宝贵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相似文献   

14.
长坪乡,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数革命志士在这里留下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历史足迹。 长坪乡,也曾是一片贫穷的土地。来访过井冈山的许多人曾说,这里是“老区中的老区”。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主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江西省社科院协办的"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1月1日顺利闭幕了.  相似文献   

16.
难忘井冈山     
前年5月,我随全军一个学习研讨班前往革命圣地井冈山。早上6点多,我们从鹰潭出发,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中午抵达目的地。第二天,正逢井冈山下起了小雨,云雾在绿水青山间时隐时现,宛如人间仙境。按计划,我们首先是瞻仰井冈山烈士陵园。待大家来到烈士陵园时,里里外外已人头攒动。  相似文献   

17.
在江西省井冈山("冈",意指较低而平的山脊;"井",意指四面环山中间的平地,由上而下俯瞰似乎是井.井冈山主峰早已是一座荒废的山.井冈山是以当地的山冈及山间平地取名的)市茨坪镇("茨",意指茅草或芦苇盖的小屋;"坪",意指山区或高原上的平地.  相似文献   

18.
在井冈山现地教学,思绪万千,感慨万千我们到井冈山寻根去,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诞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此霹雳星火燃遍神州大地。实事求是这个根啊,我们要把她牢牢地扎在心里。  相似文献   

19.
特长兵的警示王佐仕战士小刘是个有一定造诣的文艺人才,吹拉弹唱、写写画画样样行,指导员对他尤其偏爱。可是小刘平时作风稀拉,不少人向指导员反映,没能引起指导员的重视,仍对小刘的毛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加偏爱。小刘便无所顾忌,我行我素,以致发展到私自参加地...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人们对井冈山历史的认识可能不够全面,认为井冈山自古就是蛮荒之地,只不过是后来有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才开创了它的历史。其实不然,对其溯源很有必要。位于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区,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最早有李族人溯溪涧而上,来到今天的茨坪一带结庐躬耕,繁衍生息。当时的茨坪人迹罕至,柴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