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登月飞行器的级间组合设计方法对载人登月飞行器的构造进行设计,在级间方案的论证中分析了不同组装模式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建立了航天员和机器人联合探测的载人登月方案。级间组合方法可为应转移飞行器和登月飞行器设计提供另一种思路,根据飞行器级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对登月飞行器的质量规模进行了初步估算,并对比了不同飞行方案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研究可为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登月飞行器的级间组合设计方法对载人登月飞行器的构造进行设计,在级间方案的论证中分析了不同组装模式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建立了航天员和机器人联合探测的载人登月方案。级间组合方法可为应转移飞行器和登月飞行器设计提供另一种思路,本文根据飞行器级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对登月飞行器的质量规模进行了初步估算,并对比了不同飞行方案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研究可为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继掌握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之后,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首次"太空相拥",中国航天人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高度。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工业》2011,(11):44-45
浩瀚太空,再次书写中国航天新传奇。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重要一步。从无人实验飞船到模拟载人飞行,从单人单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出舱行走到航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技工业》2006,(5):48-5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加大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力度,在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器、深空探测飞行器以及航天民用产业等领域,正在朝着创建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6.
耿海军 《中国民兵》2008,(10):54-55
载人航天器是指可以搭载人员进入太空的空间飞行器,它是人类从事载人航天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正在研制中的空天飞机。载人航天器不仅对于人类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深入地认知宇宙,更好地开展各种试验和研究活动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在军事上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器是人类在太空进行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 产活动所乘坐的航天器。截至目前,载人航天器主要有载人宇宙飞 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三大类。本期向读者介绍“天地运输器”—— 载人航天器(上)。  相似文献   

8.
正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并参加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12日09:00,举世瞩目的中国第2艘载人飞船神舟-6把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太空飞行5天后于10月17日04:33安全返回地面。神舟-6飞船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为目标,搭载了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终成现实。9月28日17时37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成功着陆,5名航天员在顺利完成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又一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辉煌盛事。此次飞行任务实现了“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圆满、安全返回”等工程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推动空间信息走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和支持;联合东盟国家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空间信息前沿科学研究,利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定期举办空间信息培训班,促进航天人才交流与培训。在探月方面,2019年中国将发射长征五号发射器,实现采样返回。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在2020年实施,2021年首个火星探测任务将抵达,在深空探测领域还将实施三次升空探测任务,包括采样、小行星探测等。在载人航天工程方面,在已经实现载人航天获得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基础上,2022年将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邀请各国参与各项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硕 《国防》2002,(6):32-34
北京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顺利升空,虽未搭载宇航员,但其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跃上了新台阶。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乘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及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在研的空天飞机。  相似文献   

13.
李万顺  赵岩 《环球军事》2012,(13):30-30
人类—直怀着“上九炙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载人航天器和深海载人潜水器正是人类探索太空和深海奥秘的重要工具。6月16日18时37分,中国“神舟”9号载人飞船载着两男一女三名宇航员飞上蓝天,奔向在天宫等候261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成功下潜至7020米深度,在这个世界最深海沟写下了目前中国载人深潜的最深纪录,  相似文献   

14.
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顺利进入太空,经过40余小时的空间飞行,于13日13时18分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自动交会对接,再一次实现"天神之吻"。这是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在中国航天由大向强行进的宏伟蓝图上留下历史的定格。一次次的神舟升空,都在递进着中国速度。载人飞行走过十年、神舟系列十发十捷、10名航天员遨游天宇  相似文献   

15.
正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并安全返回,13天的时间内创造了6项新记录,这是中国航天之路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新跨越。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又掀开新篇章。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升空到6月29日10时许安全返回,在这13天的时间内,中国航天创造了6项新记录:首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考核飞船手动控制系统、首次进行航天员访问在轨飞行器、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与补给、首次考核天宫一号支持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能力、首次将女航天员送上太空。这是中国航天之路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6.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在探索浩瀚太空的征途上又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在为之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同时,也不禁要问:是什么支撑了酒泉中心接连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巨大成功?答案也许见仁见智,但悬挂于发射中心主礼堂前的大幅标语或  相似文献   

17.
美国正在研制未来城区作战中极为重要的装备──微米级的微型空中飞行器,其翼展约15厘米,形状如空中普通飞鸟。作为未来战场上探测装置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包括空中监视、生化战剂探测、目标确认、通信转播、空中布雷以及对大型建筑物和设施内部的侦察任务。 微型空中飞行器的研制方案,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在研制一种小型空中监视平台时提出的。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宣称:“尽管用于此类飞行器的探测装置尚未成型,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已基本具备,该方案代表着微型探测装置的发展趋势。”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已经组…  相似文献   

18.
经过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美国的航天飞机终于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之时迎来了它的第100次发射。从而第100次地向全世界表明,航天飞机在人类航天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出入太空的“雄鹰”。 一、展翅高飞上九天 在载人航天的早期,人类进入太空的唯一工具是宇宙飞船。这种航天器因战功卓著而被誉为载人航天器的鼻祖。然而,它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无法重复使用,不能把较大的卫星、空间站等大型航天器送入太空等。为此,人们一直盼望着能有一种象普通飞机那样的可多次往返于天地之间的运输飞行器。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9.
快讯传真     
《国防科技》2003,(12):80-83
中国“神箭”总指挥透露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 中新社长沙十一月十七日电:“神箭”载人运载火箭总指挥黄春平研究员十六日在此间透露:“神舟”五号飞船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中国还将逐步建立空间实验室、载人空间站等,进一步延伸探索太空的视线和脚步。 黄春平透露说,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分为三步走,在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之后还将努力向在太空的出舱活动、建立空间实验室等目标发起冲击。“‘神舟’五号飞船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仍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改进技术,研制出更可靠、更安全的空间运载工具。”据他预计,能带更多航天员上天并在太空停留更长时  相似文献   

20.
曹裕华 《国防科技》2021,42(2):14-20
按照现行装备试验鉴定体制的要求,装备作战试验是新研太空目标监视装备在正式交付使用单位前必须完成的一类试验。太空目标监视装备具有精密昂贵、价值高、单台套、集成度和复杂度高等特点,开展作战试验与普通的侦察探测装备和常规兵器区别较大。本文介绍了太空目标监视装备作战试验的对象与要求,分解了太空目标搜索发现、监视管理、目标识别、信息共享等实战能力和实战能力的生成与保持要求,构建了作战试验评估指标体系,并依据太空目标监视任务剖面和环境剖面设计了作战试验项目,基于作战试验指标考核评估确定了评估数据采集需求,紧贴太空目标监视装备实际使用面临的环境条件构设了逼真的作战试验环境条件。这些研究可为太空目标监视装备作战试验实践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