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0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个探测任务,这在世界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将面临巨大挑战。此前,只有美国海盗1号、2号火星探测器曾通过一次发射实现了"环绕、着陆"两个探测目标。目前,我国已通过嫦娥1号、2号完成了对月球的"环绕"探测任务,通过嫦娥3号、4号完成了对月球的"着陆、巡视"探测任务,所以有些航天爱好者可能会问,我国的火星车能否借鉴玉兔号、玉兔二号月球车的研制技术?探测月球与探测火星有什么区别?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月球和火星各自的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顺利启程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8月2日7时0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N发动机工作20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太空中飞行约230个小时,距离地球约300万公里,各系统状态良好。后续,"天问一号"探测器还将经历深空机动和数次中途修正,奔火飞行6个多月后抵达火星附近,通过制动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着陆火星的准备和科学探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从载人航天到北斗导航,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历史的天空上,中国航天将写下新的精彩。汇聚创新创造的中国力量,让中国梦与航天梦相互激荡,我们一定能标注中国发展的新高度、开创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境界。——新华社评论员设立"中国航天日"有利于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助力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培植创新文化,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也有利于促进开放共享,"中国航天日"可以  相似文献   

4.
在新千年里太空计划的重点仍然是自动化探测和载人探测两个方面。对远距离的行星、小星体、太阳的探测等开拓性任务最主要的是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太空飞行器来实现,而在近地空间和火星上执行高度智能化的详细研究,以及在地球以外探索扩大人类生活环境可能性的研究就需要载人飞行器来完成。而无论是哪一种探测任务,未来的太空探测与传统的探测相比大大不同,将更强调成本效益和高度集中的任务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是开发特别小型化的功能专一  相似文献   

5.
正"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前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王珏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大火箭肩负大使命作为我国目前起飞规模和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将直接服务于我国探月三期工程、载人空间站工程和火星探测工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并用于不同轨道大型载荷及深空探测任务载荷的发射。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火星表面获取的首批科学影像图,标志着天问一号一步实现"绕、着、巡"的目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正主管主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栏目设置"特别报道" "专题报道" "中国报道" "口述钱学森工程" "航天传承" "商业航天面对面" "航天系统工程" "航天系统与技术" "航天政策与管理""航天产业观察" "法律研究" "载人航天" "空间探测" "导弹与其他武器系统" "航天科技与创新教育""博闻航天" "瞰视界"等栏目。  相似文献   

8.
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令世人瞩目,也引起了世界各主要国家更加注重发展各自的航天事业。目前,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等纷纷加快了航天业的建设步伐,并将国际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以及以月球和火星为探测核心的太空探索活动作为未来载人航天发展的重点,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太空探索计划,意欲争夺和主宰未来航天领域发展的主动权。美国:重整旗鼓美国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航天大国,其在航天发展的投资每年多达10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航天领域覆盖面广,包括载人航天飞行,无人航天器深空探索,各种运载火箭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國航天     
<正>欢迎订阅2017年《中國航天》月刊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栏目设置"中国报道"、"人物访谈"、"航天产业与国民经济"、"法律研究"、"航天活动"、"航天系统与技术"、"航天政策与管理"、"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合作伙伴"、"空天暸望"等栏目。  相似文献   

10.
<正>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栏目设置"中国报道"、"人物访谈"、"航天产业与国民经济"、"法律研究"、"航天活动"、"航天系统与技术"、"航天政策与管理"、"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合作伙伴"、"空天瞭望"等栏目。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13,(7):16-16
在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完成了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在任务实施中,天地之间协同密切、操控精准,特别是三名航天员技术娴熟,表现出色,整个过程实施得非常顺利,堪称完美。以此次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21-21
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博尔登 国际社会越来越需要在太空探索方面进行合作。目前,美国在为2025年的火星探测计划而努力,正在完成大载荷系统,2014年将会进行联合的非载人试射,2017年将实现载人试射。重点工作还包括地球科学及火星探测。欧空局局长多尔丹去年欧洲成员国齐聚一堂,做出了一系列决定:新建了两个通讯平台;和有关方面合作开发新一代气象卫星;在发射器技术方面做了很多投入,已研制第五代发射器模型,正在研发第六代发射器。欧洲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技术有这么大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刚刚过去的2010年,世界航天工业稳步发展.美国和俄罗斯继续引领航天工业的发展.美国发射了各种用途的航天器,奥巴马总统发布了新的<国家空间政策>,旨在进一步强化美国太空探索的领导地位.俄罗斯新上天的航天器虽然没有太多新亮点,但在发射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欧洲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在亚洲,中国进行了15次航天发射,且全部成功,而日本、印度和韩国就没那么幸运,均有发射失败的记录.2011年是火星探测年,探测火星仍将是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4.
正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踏上探索火星之旅。外媒对此高度关注,主要关注点为:"天问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日益增长的太空实力、探测背后国家的力量角逐和中国尚面临诸多考验等方面。NASA局长在其个人推特上祝贺"天问一号"顺利发射并祝福其安全到达。多家境外媒体关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发射成功香港商报网、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台湾媒体ETtoday新闻云报道,中国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  相似文献   

15.
《军事文摘》2023,(20):10-11
<正>你知道吗?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经全面启动实施了!据称,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在加紧推进,近期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新一代载人飞船、载人月面着陆器的名称呢。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等。中国人要如何登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相似文献   

16.
1.结束了520天漫漫"火星之旅"后,中国志愿者王跃从俄罗斯返回北京。2011年12月6日,"英雄航天员"费俊龙在中国航天员中心欢迎王跃凯旋。2.作为国际性的全面模拟载人火星探测试验,"火星500"项目称得上是"人类首次"的壮举。2010年6月3日,来自中、俄、法、意4国,经过  相似文献   

17.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于今年金秋在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继"神五"、"神六"任务圆满成功之后,我国进行的又一次重大载人航天科技实践活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开篇之作,它将首次进行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技术,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水平实现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飞跃。目前各路大军已齐聚发射场,为确保实现"准确入轨、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空间应用系统核心舱任务等主要系统于近日分别通过出厂评审,标志着空间站建造即将转入任务实施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主任郝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有关系统"两总"代表等参加评审会议。目前,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7月23日中午12时41分,随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腾空而起,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式启航,从此探测火星的科学大军中有了中国航天的身影。发射成功后,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行星探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50年前的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太空奏出《东方红》乐曲,亿万国人翘首仰望,由此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序幕;50年后的7月23日,"天问一号"载着中国人民的"探火情"正式  相似文献   

20.
正主管主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栏目设置"特别报道"、"专题报道"、"中国报道"、"口述钱学森工程"、"航天产业与国民经济"、"法律研究"、"航天活动"、"航天系统与技术"、"航天政策与管理"、"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航天科技与创新教育""合作伙伴"、"空天燎望"等栏目。读者对象在航天、航空、船舶、兵器、核能、电子、工控、能源、交通、通信、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中从事科研、设计、制造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事业单位的决策者、管理者、教师及广大航天爱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