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李靖,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军事家。北宋颁行的兵书《李卫公问对》,采取唐初君臣一问一答的形式,反映了李世民和李靖在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李靖向来以“论孙(子)、吴(起)之术”而闻名,军事学上造诣颇深。一部“卫公李靖兵法”可谓著名的兵书,以致唐代杜佑编纂《通典·兵典》时摘录它的内容达二十多处。至于唐太宗,虽然没有留下理论专著,但他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是要超过李靖的。  相似文献   

2.
荚丽 《军事历史》2023,(3):64-69
战国时期经典兵学著作《孙膑兵法》,思想精邃富赡,内容博大精深,逻辑严谨缜密,与《孙子兵法》堪称中国古代兵学著作的“双璧”。《孙膑兵法》的战争观念、战略思想和治军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兵学的政治智慧、战略智慧、军事智慧和哲学智慧,其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丰富内涵,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墨子是从儒家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据《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忧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 (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子从儒家中分化出来,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有弟子数百。他精通军事,力主“非攻”,提倡“救守”,著有《非攻》、《备城门》等诸篇军事著作,对后人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社会伦理思想与军事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以“非攻”说为核心的正义与人道的军事伦理思想体系,在军事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下的新闻媒体正以全新的形态全方位展示着科技事件,而军事科技新闻报道也愈发因其针对性强、关注度高而成为军事新闻的重要分支。文章就如何写好军事科技新闻报道,从知晓军事科技新闻内涵、将军事科技新闻写成老百姓的日常读本、严控新闻报道中的军事秘密三个方面谈了一些自身体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一部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长篇壮丽史诗。我党从建立之日起,就开始了武装斗争的探索,一些领导人如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都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大革命时期,李大钊在北方地区领导的国共两党的军事工作,意义深远。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10周年之际,由军事科学出版社近期出版发行的《李大钊的军事活动》(军事科学院军史部萧裕声研究员著)一书,即是近年来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李大钊军事活动的一部力作。其特点是:一、思路创新,为研究我党早期的军事活动拓展了新的领域。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很长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军事科技与军事理论的命运是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往往是军事科技荣损于前、军事理论伴随其后。这是因为,军事科技是军事理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其对军事理论的发展必然产生由低向高、由点向面的影响。有些军事理论虽具有古今相通的特征,但其内容及应用方法必须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先进的军事理论对军事科技的发展具有牵引和拉动的功能,军事科技只有在正确的军事理论指导下才能不断得到发展。只重科技、轻视理论,与只重理论、轻视科技一样,对二者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周代军事测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是军事测绘的奠基时期。其间频繁的战争推动了军事测绘的迅速发展。军事测绘管理已经制度化和设立了专门职官 ;军事地图脱离了原始形象制图的范畴 ,向着精细制图过渡 ;以《孙子兵法》为标志的军事地理的理论框架初步形成 ;军事工程测量得到长足发展 ;测绘技术在实践中开辟着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郭化若作为毛泽东的军事高参 ,长期在毛泽东身边襄赞军机 ,协助指挥作战 ,他始终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 ,同时也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宝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从古兵法古战例研究、战略战术、军事辩证法、军事教育等四个方面 ,深入探讨了郭化若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后勤近代化建设经历了酝酿和初步发展两个阶段。两次鸦片战争是其酝酿时期,近代军事后勤思想开始萌芽,军队中开始引进西洋先进武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是其初步发展时期,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晚清军事后勤近代化在军事工业、军队武器装备、军费收支、军事交通、医疗卫生、后勤体制等方面初步发展。中国军队开始从传统军事后勤向近代化后勤转变,为清末后勤近代化的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参加编撰《中国古典战略丛书》时,发现一个发人深思的历史现象:大致在16世纪之前,中国的军事理论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如,早在春秋时期,军事理论名著《孙子兵法》就已问世,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一批兵书,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此时就已成为较完整的体系;而西方在这一时期还没有一部像样的军事理论著作。一直到明代前期,中国的兵学理论在世界上仍是比较先进的。但进入16世纪之后,中国的军事理论逐步落后于西方,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最终被西方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在西方,1512年马基雅维里的《论军事艺术》问世;1747年弗里德里希二世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简称《全书》)第二版编纂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指导,以战争和国防为研究对象,以军事实践和已有理论成果为基础,融古今中外军事知识,扬中国军事理论风采,反映军事特点和规律的理论形态的系统结构,是由多门类多学科组成的有机整体,是组织编纂《全书》第二版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依据。该编纂体系共设15个知识门类、100个学科单元,与第一版相比,在7个门类的基础上增加了8个门类,在57个学科的基础上增加了43个学科,首次成为由百个学科组成的“中国军事百科”。具体如下:(一)军事思想门类:共设7个学科。即:马恩列斯军…  相似文献   

12.
军事思维效率(efficiency of military thinking) 关于军事思维过程及其结果间投入-产出分析的一种综合评定.作为军事认识论的一个范畴,它是单位时间内军事思维主体提供的思维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综合量值.从量上说,它是对思维速度的测定,即单位时间内提供的思维产品数量;从质上说,它是对思维创新性、严谨性、深刻性、科学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论戚继光的军事思想——纪念戚继光逝世四百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不仅是一位英勇善战的著名将领,而且是一位具有独到见解的军事理论家。他戎马生涯40余年,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在建设国防、练兵和作战过程中,继承和吸取历代军事思想之精髓,总结了自己练兵、育将、作战的实践经验,写下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正确地处理了继承和发展,冷兵器与火器,技术与战法,士卒与将帅,军人与军队,军事与政治诸方面的关系,丰富了我国古代军事学的宝库。他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军事思想进行探讨。一、戚继光的治军之道——训练“节制”之师  相似文献   

14.
薛暮桥的军事经济思想集中体现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经济工作》一书中。其主要内容包括:战时生产建设论、战时货币论和战争成本论。文章还对薛暮桥军事经济思想的特点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5.
清代民国重庆军事地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国传统绘法绘制的驻防舆图,大致贯穿整个清代,以《四川通省山川形势全图·重庆府附巴县》《全川营汛增兵图·重庆镇绿营驻防图》《重庆附近府州县驻防舆图》为代表。另一类是民国时期伴随西方绘图技术广泛传播而出现的各类军事测绘地图,主要有军用地形图、军用航空图、军事要图、军事工程图等。这些军事地图集中反映了清初至民国时期重庆地区的军事信息,是研究重庆军事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6.
军事需求工程技术之需求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事需求牵引实质是解决军事系统发展、建设的有效性问题。开发军事需求,目的是将其用于指导、约束军事系统的发展、建设的方向、内容。因此,军事需求本身必须是有效的,必须进行需求验证,确保军事需求“可达到”(Attainable)和“可实施”(Realizable)。在《军事需求工程的活动与作用》一文中,我们对“可达到的需求”和“可实施的需求”进行了详细解释:(1)“可达到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需求能够转化为现实;(2)“可实行的需求”是指在一定限制条件下,需求必须转化为现实。目前,关于军事需求验证的研究还出于起步、探索阶段。本文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目前,这场新军事革命正在深入发展。正确认识和恰当把握新军事革命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是迎接新军事革命挑战的重要条件。从总体上看,新军事革命具有如下的发展趋势:从时间上看,新军事革命要经过一定的阶段和过程才能完成作为当今世界军事发展史上一次深刻的时代性革命,新军事革命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而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和复杂的过程才能实现。这是因为,在以新旧军事体系的更替为基本标志的军事革命中,不仅新的军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一个复杂过程,新的军事体系战胜并取代旧的军事体系也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的国家和军队莫不把军事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加以研究。在中国军事史上,有过无数次的战争,涌现出众多的军事人才(主要指将帅),留下大量的兵书专著,如《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等等,其中不少章节直接或间接地论述了军事人才问题。在其它一些重要文史典籍里,议论军事人才问题的篇章也很多。因此,对中国军事人才思想的发展作些纵向考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我们研究今天军事人才问题是有裨益的。纵观中国历代军事人才思想,其主要特征是: 一、充分肯定军事人才在决定战争胜败、国家兴亡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我国历史上,大凡有所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都认识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兵书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高峰,自秦汉至唐,逐渐衰微,到宋朝,这种衰微的趋势持续了一个短暂的时期后,很快地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是继先秦之后的第二个高峰时期。造成这种兵书繁荣发展的主要历史氛围,即是国防的多事之秋。外族的入侵、军事上的连连失利及北宋的亡国等,刺激着一些文臣武将们对边事和军事的关注。民族生死存亡的呼唤,国防战势攻守的需要,把兵法的研究和兵书的整理著述推向了新高潮。据史料记载,这个时期的兵书多达100余部,虽然大部分已经流佚,但从保留下来的有限著作来看,这个时期的兵书有一个鲜明的军事伦理特点,这就是:以史为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议和与抗战为焦点,以继承和申发传统的武德精神为主导价值取向。 宋代的兵书比较完整保存下来的尚有十多部。但有的多是对前人的思想的综述,如《武经龟鉴》,内容虽然很丰富,但无更多创新;有的则是阴阳迷信占重要成分,如《九贤秘典》等。今仅选择具有创新意义且又有丰富军事伦理意义的几部略加阐释。  相似文献   

20.
从军事历史研究的角度看,在军事领域存在着保存军事数字遗产———军事电子文件的问题,要保存军事电子文件,最主要的就是使军事电子文件在空间、时间上实现跨平台互操作,实现军事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因此,军事电子文件长久保存不仅仅涉及到现在,而且是涉及到未来军事历史研究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