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伊朗于2007年8月31日开始在波斯湾沿岸及附近水域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各军种联合演练,展示"隐形"导弹、鱼雷等各种新型武器。其海军则在霍尔木兹海峡又发射了多枚号称世界上"航速最快"、专门攻击大型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先进鱼雷,绰号为"鲸"的新式鱼雷(波斯语"胡特")。它是伊朗武器库中威力最大、航速最快、下潜最深的鱼雷,这种舰射鱼雷能够攻击在任何深度航行的潜艇,并能够将重型水  相似文献   

2.
2000年12月14日,被俄罗斯总统特赦的美国人波普乘飞机离开了莫斯科,从而为一场引起轩然大波的间谍纠纷画上了句号。此前,这位美国前海军情报人员被控偷窃俄国新式鱼雷技术。俄法庭以间谍罪判处他20年有期徒刑和70亿卢布的罚金。这一事件再一次让俄罗斯人意识到,冷战虽然已经结束10年,但美国人针对俄罗斯的间谍战却从来就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海军中的火炮和装甲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角逐:火炮口径迅速增大,舰船装甲不断加厚。当装甲的厚度和坚硬度发展到使炮弹难以击穿时,一种能够发送巨大威力弹体的新式武器——自行水雷,即后来被称为鱼雷的武器就应运而生了。十八世纪七十年代,鱼雷开始装备水面舰艇,二十世纪初,装备潜艇。鱼雷最初是放在小艇龙骨下或被拖着的木筏上面的专门管子内的。俄土战争中,两艘俄国小艇,于1878年1月14日,各发射一枚鱼雷,  相似文献   

4.
微型鱼雷     
80年代末期,一些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发出一种新式小型水中兵器,由于它们的口径小于小型鱼雷的323.85毫米口径,故被称为“微型鱼雷”(minitorpedo)。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意大利的 A200系列,德国的 STN 助推鱼雷、美国的“兰斯”(LENS)即洛克希德消耗性灭雷系统),瑞典的“(鱼安)(鱼康)(Angler)等,由于”(鱼安)(鱼康)是介于小型鱼雷和深水炸弹之间的双重性能武器,被人称为智能深水炸弹或手投鱼雷。由于它们体型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有的造价仅5万美元、相当于小  相似文献   

5.
线导鱼雷     
鱼雷武器已度过了百岁寿诞,百年前的鱼雷尽管外貌与今天相似,但到二次大战结束前,一直是体型较大、浅水反舰的兵器。今日鱼雷已发展成具有反潜与反舰两种用途,大型与小型(英、美称重型与轻型,日本称长鱼雷与短鱼雷)两种尺度的新品种。各国的小型鱼雷主要用于反潜(独联体与瑞典小型鱼雷口径为400毫米,除反潜外,还可装在潜艇艉管自卫反舰,其它各国通行的324毫米口径的小雷均只用于反潜,一般(除瑞典 TP 42及TP 43系列外)不装线导,只用主被动声自导;大型新式鱼雷全是线导加主被动声自导。基本上都是反舰又反潜的两用鱼雷(瑞典的 TP 61系列各型与德国的“海豹”及 SST 4只反舰;“海蛇”只反潜,它们不是两用鱼雷)。大型反潜、反舰两用鱼雷通常装备在潜艇上,少数也可装在驱逐舰与护卫舰的艉部二层甲板上向后发射,瑞典的鱼雷快艇则向前发射。本文着重分析介绍大型线导鱼雷,不包括小型鱼雷。所谓大型,各国通用口径为533毫米,法国有的用550毫米。独联体已有直径650毫米鱼雷,美国 SSN 21“海狼”级核潜艇的发射管口径为762毫米。这种特大口径者不妨称之为巨型鱼雷,它们虽代表大型鱼雷发展的新动向,但不是线导鱼雷,故不在本文介绍之内。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西洋战场,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使美盟国的海上交通线受到严重破坏。更有甚者,德国海军随后又开始装备和使用一种先进的秘密武器——“感音鱼雷”,这种鱼雷能探测到敌方舰船螺旋桨的噪音,并对目标自动进行跟踪和攻击。为了对付这种新式武器,盟军统帅部的将军们绞尽了脑汁,想尽一切侦察手段和措施也都无济于事。 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盟军看到了有可能解开这个难题的一线希望。  相似文献   

7.
1866年,罗伯特·怀特黑德发明了鱼雷。鱼雷首次在实战中取得成功是在1878年,俄国鱼雷艇使用怀特黑德发明的鱼雷,击沉了土耳其的“英蒂巴”号炮舰。此后,鱼雷艇成为海战中引人注目的新式武器。几乎与欧洲列强同步,日本和中国海军先后在1880年和1882年拥有了本国的第一批鱼雷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两国鱼雷艇的实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双方的鱼雷艇都参加了甲午海战,日本鱼雷艇在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鱼雷艇却表现平平,最后还上演了可耻逃跑的一幕,在海军史上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线导鱼雷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是反潜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二战以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和正在研制的鱼雷有几十种型号,包括热动力鱼雷、电动力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等。潜艇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水下环境的日趋复杂,使得各国对鱼雷制导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导鱼雷使用导线或光纤将发射平台和鱼雷连接起来,使发射平台的火控系统与雷上的装置组成回路,用以对鱼雷进行遥控,引导鱼雷接近、  相似文献   

9.
潜艇在进行鱼雷攻击时发射噪声高于环境噪声,如果能及时检测到此时鱼雷的出管信息将有利于提高鱼雷的报警距离。针对鱼雷发射时瞬态噪声的特点,分析了基于高阶谱、双谱和小波分析等几种信号检测方法,探讨了进行鱼雷出管信号检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的应用将极大提高舰艇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潜艇上都装备有鱼雷武器系统。把鱼雷(含水雷和导弹运载器)从码头上装进潜艇耐压体内的鱼雷舱中雷弹存放架的过程叫装载。把放置在雷弹存放架上的鱼雷装到鱼雷发射管中的过程叫装填。现代潜艇装载鱼雷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从鱼雷装载舱口进行。在潜艇指挥台围壳的正前方、鱼雷舱的正上方配置着一个鱼雷装载舱口和鱼雷装载装置。该装载舱口和鱼雷装载装置都安装在潜艇耐压壳体的上部。装载舱口盖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当潜艇备战备航阶段,欲往潜艇装备鱼雷、水雷等武器时,才打开装载舱口盖和调整鱼雷装载装置用起重机吊车将鱼雷放置并固定在鱼雷装载装置(即可旋转式鱼雷存放架)上,随后启动装载装置的动力系统(电动机或油压作动筒)使鱼雷装载装置的鱼雷存放托架和鱼雷舱内的鱼雷托架相对接,形成一个倾斜的鱼雷滑道(与艇体水平面的夹角为25°-40°为宜),然后解开鱼雷的固定带,操纵鱼雷从滑道上缓缓地滑入潜艇鱼雷舱中,此时用鱼雷舱中的电动葫芦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鱼雷技术发展水平有目共睹,本刊已有详细介绍。然而俄罗斯研制的反鱼雷技术外界知之甚少。进入新世纪,俄罗斯透露了其研制的反鱼雷技术中的极品装备——“小包”-E/NK 反鱼雷鱼雷系统。“小包”-E/NK 系统是俄罗斯为水面舰设计的用鱼雷摧毁来袭鱼雷的反鱼雷系统。其由特制目标识别声纳、自动火控子系统、反鱼雷鱼雷、贮运发射箱和发射装置组成。目标识别声纳用于自动探测和识别攻击已方舰艇的鱼雷,将来袭鱼雷的航行参数生成目标数据,并将该数据传送给自动火控子系统。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现行的潜艇鱼雷攻击过程和特点,将其归结为"点对点"的鱼雷攻击模式,分析其在远距离接触情况下和引导兵力通报情况下的不适用性。提出潜艇"点对域"鱼雷攻击的概念,分析"点对域"鱼雷攻击的特点及其成为新的鱼雷攻击模式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尾流自导鱼雷的制导原理、弹道和自导开机过程,提出了最小开机距离的概念。分析指出了影响尾流自导鱼雷最小开机距离的主要因素是设定的鱼雷深度、鱼雷的航行精度和目标运动参数散布等。建立了最小开机距离的计算模型,并在不同攻击态势下进行了仿真计算和统计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在一定的攻击条件下,不同的设定深度、使用不同的鱼雷速制以及不同的目标运动要素误差、鱼雷航行精度,将使鱼雷的最小开机距离不同,即鱼雷的最小开机距离实际上是关于各种因素的函数。通过最小开机距离可以进一步计算出鱼雷自导开机的最大距离,若在工程中予以实现,将对提高潜艇攻击的隐蔽性和鱼雷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蜀雕鹏 《环球军事》2011,(23):40-42
欧洲(不含俄罗斯)除了能独立研制先进重型鱼雷外,还能研制可搭载更多平台的先进轻型鱼雷,在世界轻型鱼雷市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国际鱼雷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欧洲的现役轻型鱼雷。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现代海战。攻击水面舰艇的有力武器,首数导弹,鱼雷则后。攻击水下目标则鱼雷居先,特别是潜装重型线导鱼雷。可乐观地认为,在本世纪内,将不会发生东、西方的海上实力争霸之战。为此,鱼雷的研制和生产进程,将出现多研少产的一种无紧迫感、维持现状的局面。公认的看法是:目前九大鱼雷生产国所拥有的、在80年代  相似文献   

16.
鱼雷壳体结构优化设计是鱼雷外形优化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后期鱼雷总体优化设计的成败.但是,目前的鱼雷壳体优化设计方法仅是将设计变量作为固定变量来处理,没有考虑到设计变量存在的不确定性,另外环境变量也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说明鱼雷壳体优化设计实际上是一个模糊优化问题.如果忽略了鱼雷壳体优化设计的模糊性,会导致优化结果存在较为严重的危险性,同时也会对后期的鱼雷总体设计带来无法预知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在鱼雷壳体结构优化设计中引入模糊理论,建立鱼雷壳体结构模糊优化模型,并用单目标模糊优化方法进行鱼雷壳体结构模糊优化设计.将鱼雷壳体结构优化设计中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海战环境下,利用鱼雷向敌方舰艇发起攻击是一种常见的、威胁巨大的作战样式。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水面舰艇发展的因素之一。在很长时间内,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是停留在以拖曳式诱饵为主的手段上的,上世纪80年代后,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鱼雷防御领域的局面为之一新,世界各国海军都开始不断升级和改进原有鱼雷防御系统的性能,重视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研制和开发新型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和手段,并将防御贯穿对鱼雷探测、识别和定位的全过程,力图使水面舰艇鱼雷防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法国、意大利 SLAT 鱼雷防御系统进展近年来,法国、意大利海军在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一种提高正横布置潜艇发射装置发射安全性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横布置的潜艇发射装置在发射鱼雷诱饵时,由于受潜艇航行带来的水流作用力的影响,鱼雷诱饵出管后将向潜艇的尾部方向回转,如果潜艇发射鱼雷诱饵时的航速较高,则这种回转将十分严重,有可能与发射艇的尾部相碰撞,这将给发射艇及鱼雷诱饵带来安全性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鱼雷诱饵发射装置在艇上作向前倾斜的斜置式布置结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此种布置方式可以削弱鱼雷诱饵出管以后的回转趋势,从而可以避免较高航速时鱼雷诱饵与发射艇的回转碰撞.  相似文献   

19.
线导+尾流自导鱼雷传统的导引算法均依赖目标运动要素,目标运动要素误差将会导致鱼雷进入尾流点的偏差,从而降低了鱼雷自导装置捕获目标尾流的概率。在过去方位导引法基础上根据瞄点和目标尾流特性对过去方位进行一定的修正,从而对线导+尾流自导鱼雷实施导引,无论有无目标运动要素,也无论目标如何机动规避,只需连续测得目标方位,就能将鱼雷准确地导入目标尾流的期望位置。  相似文献   

20.
针对鱼雷武器试验的仿真需求,从各型鱼雷运动规律的相同点入手,建立了通用性好、扩展性强的鱼雷六自由度运动仿真模型,在对输入、输出接口信息标准化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鱼雷模型层次结构,基于C 开发了鱼雷模型基础类库,方便开发人员或用户对模型的维护及修改。并将其应用于鱼雷武器作战对抗仿真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