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定远"级铁甲舰是中国清朝政府委托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7000吨级铁甲舰,其原型为德国"萨克森"级铁甲舰,并吸收了英国"英弗来息白"(Inflexible)铁甲舰的优点。舰上装备"克虏伯"火炮,铁甲的设计及技术均为当时最先进的。"定远"级铁甲舰有2艘,分别为"定远"号及"镇远"号。2舰于1885年开始  相似文献   

2.
镇远号铁甲舰是中国清朝海军于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订购及建造的炮塔铁甲舰。清末北洋水师主力舰之一。属定远级铁甲舰。当时有东洋第一坚舰之称。1880年(光绪六年)订购于德国伏尔铿船厂,排水量7335吨,造价为110.3万库平银。1885年由刘步蟾等带回国。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被授为左翼总兵的林泰曾兼管带;定员331人。  相似文献   

3.
“重庆”号轻巡洋舰是自1894年甲午海战中国损失了两艘7800吨的铁甲舰“定远”、“镇远”号后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重庆”号的前身是英国轻巡洋舰“阿罗拉”号(AURORA),译名为“曙光女神”号或“震旦”号。“阿罗拉”号1937年建成于英国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英国政府为了赔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征用  相似文献   

4.
在甲午海战前清政府的海军建设中,铁甲舰的购买和使用一直居于中心的地位,"定远"号和"镇远"号几乎就是北洋水师的象征。但在世界范围内铁甲舰并不是一个舰种的专称,只要舰壳包裹装甲,使用蒸汽作为动力,主要武器装备是可发射爆炸弹的火炮的海军舰船都可以称作铁甲舰。而在晚清政府,铁甲舰却被用来专指一个舰种,说明其对于铁甲舰的理解和认识实际上自成体系,与世界并不一致。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1874年日军侵台的刺激,清廷重要臣僚将不能战的原因归结为日本有铁甲舰而中国无,铁甲舰被当作一个克敌制胜的舰种。这样的认知对此后海军的发展影响重大,如何应对铁甲舰成为此后海军建设关注的核心问题。从一开始采购"蚊子船"(伦道尔舰)期望用巨炮击穿铁甲,到购买"碰快船"(撞击巡洋舰)试图用撞角撞沉"铁甲舰",到订购"定远"号和"镇远"号装甲舰以铁甲制铁甲,甚至大量采购并不成熟的鱼雷和鱼雷艇都是为了对付铁甲舰。这样的舰船装备采购缺乏战略目标,以采购代替建设,形成了拥有即终止的怪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只长4米、宽2米,重约4吨,锈迹斑斑、平平常常的铁锚。然而,它却经历过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1880年,清朝政府向德国订购了两艘铁甲舰,这就是后来成为北洋舰队的两艘主力舰——“镇远”舰和“定远”舰,这只铁锚就是“镇远”舰的铁锚。威风凛凛的“镇远”舰,舰员331人,航速14.5节,排水量7335吨。舰桥、炮塔和舰体的装甲厚度在20~35厘米之间。舰上动力装置为10台蒸汽锅炉和蒸汽轮机。配备火炮22门,鱼雷发射管3具。历史不会忘记,1894年7月25日,因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事  相似文献   

6.
咨询园地     
读者刘磊问清北洋水师的“定远”号、“镇远”号是什么舰种?主要性能如何?“定远”号、“镇远”号舰装有305毫米大口径主炮和14英寸厚装甲,故称其为铁甲战列舰。1882年,这两艘舰在德国伏尔铿船厂建成下水,1885年10月接收回国抵达天津大沽,编入北洋水师建制,是清朝北洋水师最大的军舰,为主力战舰,“定远”号为北洋水师旗舰。该型舰排水量7335吨,航速14.5节。舰长91米,舰宽19.5米,吃水5.9米。舰上装有2座305毫  相似文献   

7.
经过紧张的建造,“定远”、“镇远”2舰先后在1883年5月2日和1884年3月完工并通过航试。但同年,中、法两国因越南问题发生争执,8月23日,法国远东舰队突袭福建马尾,沈葆桢一手缔造的福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是日可算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最黑暗的一天。3天后,清政府向法国宣战,德国则宣布“局外中立”,拒绝让中国订购的“定远”等舰回华,法国也扬言如果中国军舰回国,则会在公海上劫夺。因此,虽然清政府对几艘已建成的新式军舰望眼欲穿,但也无可奈何。刚刚建成的“定远”、“镇远”2舰被迫滞留德国,一直拖延到中法战争结束。1885年6月9日,《中法新约》签署,2天后,清政府谕令“定远”、“镇远”2舰迅速回国。1885年7月3日,位于北海之滨的德  相似文献   

8.
110多年前.中日两个东方国家于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面上的展开了一场决定两国国运的生死搏斗.这是人类进入铁甲舰时代以来的首次大规模海战。在这场战争中.北洋舰队虽然损失惨重.但从战役角度看还远远谈不上彻底失败,甚至还可以说获得了胜利,日本舰队率先撤出了战场.而我方的两艘主力舰“定远”“镇远”仍在。  相似文献   

9.
"定远"号铁甲舰,是中国海军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的一艘著名军舰。它诞生于19世纪中后叶的中国洋务运动时期,最终消失在近代决定中日两国前途命运的甲午战争中。 采用了大量前无古人的设计、具备强大武备的"定远"舰在当时世界上威名显赫,堪称时瑞精华,是亚洲国家拥有的第一级一等铁甲舰,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凝聚了中国海军一个时代的辉煌。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时,更是在海军  相似文献   

10.
北洋精华100多年前,北洋海军的“定远”、“镇远”、“济远”、“经远”、“来远”、“致远”、“靖远”和“平远”8舰,被并称为北  相似文献   

11.
提起历史上最早的铁甲舰战斗,人们会习惯地想起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汉普顿海战。在那场著名的战斗中,“梅里麦克”号和“监视者”号进行了一场未分胜负的较量。但是,军事史上第一次真正的铁甲舰队之战却是发生在1866年奥意战争中的利萨海战。 19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国家初步获得了统一,只有罗马和威尼斯仍在奥地利占领下。为了彻底解放全国,意大利加入了普鲁士的反奥联盟,于1866年对奥地利开战。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6日,南非海军在西蒙斯顿举行仪式,宣布向德国订购的4艘“梅科”A-200轻型护卫舰的首舰“阿玛托拉”号正式入役。“梅科”A-200的加盟,标志着南非海军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支战功卓著、英雄辈出的艇队,曾拥有以小打大、以劣胜强、以木壳船打铁甲舰、跳帮抓俘虏的辉煌战绩。它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先锋1号艇”,被国防部授予“海上先锋艇”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金牛座”KEPD 350是一种先进的空射巡航导弹,该弹由EADS德国LFK公司和瑞典萨伯博福斯动力公司联合研制。在2002年8月8日,德国花费5.7亿欧元.为其空军订购了600枚“金牛座”KEPD 350导弹,导弹的交付从2004年11月持续到2009年。这是德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巡航导弹,德国计划用其装备“旋风”战斗机和最新型的“台风”战斗机。除德国外,西班牙空军已经订购了43枚导弹,用于配备其EF-18战斗机,目前该导弹已经进入了全速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15.
面对重建海军的迫切需要,美国国会从1883年开始陆续批准建造一批大型战舰的提案。此时正赶上舰船史上铁甲舰方兴未艾,工业发达的美国迅速跨过了木质战舰时代,开始了建立“新海军”的步伐,“奥林匹亚”号巡洋舰就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6.
美海军与水雷水雷是一种重要的海战武器,早在1864年美国内战期间,水雷就有伤沉军舰的战例。当时美国拉法格将军率军在莫比尔湾作战时,他所统率的一艘1034吨的铁甲舰“特库姆塞”号被水雷炸伤,水雷爆炸几分钟后“特库姆塞”号就沉入海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16日,南非海军在西蒙斯顿举行仪式,宣布向德国订购的4艘“梅科”A-200轻型护卫舰的首舰“阿玛托拉”号正式入役。“梅科”A-200的加盟,标志着南非海军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梅科”A-200是为满足南非海军的需求而设计的,该舰使用了德国 MEKO(由德文“多用途标准舰”一词各单词头一个字母拼成)新技术,其显著特点是:采用模块化技术设计,舰艇信号特征大为降低,海上生存能力强等。在南非海军现役舰艇中,现代化程度最高、打击火力最猛、技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6日,南非海军在西蒙斯顿(Simonstown)举行仪式,宣布向德国订购的4艘“梅科”A-200轻型护卫舰的首舰“阿玛托拉”号正式入役“。梅科”A-200的加盟,标志着南非海军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梅科”A-200是为满足南非海军的需求而设计的,该舰使用了德国MEKO(由德文“多用途标准舰”一词各单词头一个字母拼成)新技术,其显著特点是:采用模块化技术设计,舰艇信号特征大为降低,海上生存能力强等。在南非海军现役舰艇中,现代化程度最高、打击火力最猛、技术性能最好者,非“梅科”A-200莫属。“梅科”A-200轻型护卫舰可说是南非现代海…  相似文献   

19.
庞晋 《当代海军》2001,(1):44-45
1996年3月,我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举行三军联合演习期间,美海军先后派出“独立”号、“尼米兹”号两支航母作战大队,共计19艘各型舰船赴台湾海峡附近海域对我进行监视,并首次在“现实危机”情况下运用了“网络中心战”这一美海军面向21世纪的作战新概念。  相似文献   

20.
张俊 《当代海军》2004,(11):58-59
一部《泰坦尼克号》大片让全球观众仿佛亲临般感受了那场无比悲惨的海难。孰不知半个世纪以来,德国人一直避而不谈那场灾难:1945年苏联红军潜艇击沉了一艘满载德国士兵和难民的德国巡洋舰--“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船上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内的9000多人葬身波罗的海,制造了一起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海难。恐惧让德国人逃离本土“我们到了德国,城里一片火海,我感到很高兴。德国人是冷血动物,我们要在柏林搭起断头台。恐惧驱赶着德国人向西方逃窜。德国将翻滚着、燃烧着、哀嚎着,垂死挣扎着。复仇的时刻来到了!”这是苏联著名记者伊利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