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到直升机,人们会记得孩子们爱玩的“竹蜻蜒”,用一根竹竿和几片竹片做成,使劲一搓,便“嗖”的一声蹿向空中。人类就是受它的启蒙发明了直升机。 直升机的英文名为Helicopter,意为“旋转的翼”。这一名称表明了旋翼是直升机的象征。于是,设计师们在直升机旋翼上绞尽脑汁,经过多年的追求和探索,产生了形态各异的直升机旋翼。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对双旋翼直升机的微多普勒特性研究相对还很少。建立了直升机旋翼回波的微多普勒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别计算了共轴式、横列式、纵列式以及交叉式双旋翼直升机的微多普勒。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双旋翼直升机旋翼的微多普勒特性不同,通过对双旋翼直升机旋翼的微多普勒进行分析,可以对双旋翼直升机进行初步分类,为下一步双旋翼直升机的微多普勒识别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武装直升机是指依靠发动机带动旋翼产生升力和推进力并能够作战的航空兵器,它能垂直起落、空中悬停、原地转弯,并能前飞、后飞、侧飞;能在野外场地垂直起飞和着陆,不需要专门的机场和跑道;能贴近地面飞行和长时间悬停,超越障碍,或利用地形地物隐蔽活动;能吊运体积大的武器装备,不受本身容积的限制。尽管与固定翼战斗机相比,武装直升机存在着航程短、速度小、振动和噪音较大等缺点,但却因其独特的性能在军事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军队的重要技术装备之一。直升机虽然是西方工业大国的发明,但其基本原理却产生于古代的中国。从竹蜻蜓到直升…  相似文献   

4.
在2013年9月5日至8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天津直升机博览会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展示了两款先进的直升机:“蓝鲸”倾转旋翼机和“绝影8”高速直升机。这些飞机让西方分析人士大吃一惊,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在直升机科技领域的投入规模不断增大,以及振兴国产军工业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决心。“蓝鲸”倾转旋翼机采用四倾转旋翼构型,有效载荷为20吨,时速可达538千米,作战半径为815千米,飞行距离达3106千米。  相似文献   

5.
“鸷鸟将飞,先修羽翼”。旋翼系统是直升机最具特色而又关键的标志性部件之一,旋翼技术是影响直升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内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薄弱,直升机旋翼技术一直是制约我国直升机发展的一大瓶颈,曾长期靠测绘仿制或引进专利生产为型号提供装备。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我来到座落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明御河畔我国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准备采访实验室负责人、我国直升机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国际直升机界知名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正教授。 那天,阳光明媚。直升机实验室两扇大门敞开着,一眼便能看见河堤旁已经泛着新绿的杨柳在春风中舞动。那是春天特有的语言,它分明告诉人们季节的更替,也好象在向我讲述着主人公那些看似平凡的一段段故事。 在服从中不断升华的人生 在放置一台高高的“旋臂式模型旋翼机动飞行试验机”的实验大厅的一角,是一间用木板间隔出来…  相似文献   

7.
直升机对机载导弹的气动特性和初始弹道的影响,对于改进导弹发射技术和载机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时间滗步进自由尾迹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一种能快速收敛的悬停旋翼自由尾迹模型,并与机身面元模型耦合成旋翼/机身组合体气动干扰模型.发展了一种旋翼/机身组合体干扰条件下导弹气动特性的工程计算方法,并对某型空空导弹的气动特性和初始弹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导弹在最初几米内气动力系数变化十分剧烈,说明直升机确实对导弹具有很强的干扰作用.最后对结果作了简要分析,指出了直升机下洗气流对导弹的气动干扰规律.  相似文献   

8.
夜战之鹰     
米-28N是俄罗斯莫斯科直升机厂(即原来的米里设计局)在米-28武装直升机基础上,研制的一种能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全天候武装直升机。该直升机与美国的 AH-64D“长弓阿帕奇”相似,旋翼轴上方的大圆  相似文献   

9.
有关直升机的设想由来已久,从“中国的飞行陀螺”——种由一根竹棒和几个竹片构成的“竹蜻蜒”,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勾画的直升飞行器草图,种种灵感,不一而足。但是,直到1907年8月24日,法国工程师布雷盖驾驶着他自己设计制造的一架直升机飞到了空中,这些天才的设想才随之真正落到了实地。此后,直升机在迈向实用化的道路上又徘徊了30年的漫长时间。终于,在1937年的一天,一个叫汉娜里特斯的女子驾驶着德国福克·沃尔夫公司  相似文献   

10.
张欣  钟波  刘海建 《国防科技》2004,(12):31-33
军用无人直升机穴VTOL雪,是指由无线遥控设备或飞行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非载人军用直升机。它不仅拥有同“捕食者”、“全球鹰”等固定翼无人机相近的功能,而且由于起降便捷、机动性好,作战用途更加广泛,具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和作战潜力。目前熏全世界约有十几种无人直升机在军中服役,广泛运用于侦察监视、通信中继、扫雷测绘等方面,而真正具备攻击能力的无人武装直升机穴UCAR雪正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穴DAPRA雪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共同研制中。一、军用无人直升机飞行与控制无人武装直升机同直升机一样,有可以旋转的旋翼,旋翼…  相似文献   

11.
<正>年仅33岁的熊绍海,在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旋翼传动室从事旋翼研制工作岗位上度过了11个年头,尾桨叶旋翼动力学组的每一项工作,他无一没有涉猎,通过扎实的实践历练和理论钻研,他已然从青涩的设计员成长为旋翼技术领域的骨干。直升机设计系统是充满风险与挑战的,这是一项要求近乎苛刻、极其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旋翼系统是直升机的核心,它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标志着直升机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两栖登陆作战的三大难题众所周知,两栖登陆作战存在三大难题:人员输送、扫雷破障和对岸火力支援。为破解这三大难题,涌现出了一批新的装备和技术。例如,以船坞登陆舰 大型气垫船 舰载直升机(或倾转旋翼直升机)为体系的超视距登陆装备已使人员输送的难题得到基本缓解;“机载快速灭雷系统”(RAMICS)等一批机载反水雷装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卡-50”(“黑鲨鱼”)、“卡-50H”(“夜鲨鱼”)和“卡-52”(“短吻鳄”)是俄罗斯最新研制的陆军航空兵系列战斗直升机。“卡50”是世界上首创的单座共轴反转旋翼式战斗直升机。1991年投入批生产,1992年获得初步作战能力,1995年装备部队。“卡-50”被选作俄罗斯下一代反坦克直升机。除能完成反坦克任务之外,还可用来执行反舰/反潜、搜索和求援、电子侦察等任务。“卡-50”具有明显的空中优势,目前西方还没有与之相当的直升机。为提高生存  相似文献   

14.
3435美国陆军CH-47D型“支奴干”双旋翼纵列式全天候中型运输直升机@张雷  相似文献   

15.
依据实测的直升机动态回波数据,分析了直升机机身的重点散射源及散射特征,应用Kolmogorov拟合优度检验方法及三种标准分布模型,研究了直升机动态RCS的统计特征,得到了动态RCS对各模型的拟合效果以及X2模型随视向角的半自由度分布,最后通过建立一简单的旋翼叶片散射模型并对散射中心的周期性运动调制效应进行了讨论,分析计算了直升机动态回波的谐波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直升机具有独特的飞行性能——依靠旋翼在空中悬停、在狭小空间内垂直起降,使其成为重要的空中运输和作战平台。目前,在旋翼设计中还存在一些空气动力学问题,对直升机飞行产生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直升机在起飞、降落和空中悬停过程中,旋翼气动噪声很大;在巡航飞行中,旋翼振动比较剧烈。上述问题大大影响了直升机的乘坐舒适性,降低了直升机的使用寿命;对于军用直升机,还会削弱其隐蔽性,降低行动的突然性和战场生存力。  相似文献   

17.
美军正在研制一种新型舰载混合直升飞机。这种直升飞机既可以像原来的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也可以像固定翼飞机那样在空中自由翱翔。该型直升机的名字为“鸭式旋翼飞机”(CRW)。 这种鸭式旋翼飞机研制计划曾因技术和经费问题受挫,但是飞机的研制者们一直坚持认为这种新型直升飞机一旦问世,就会引起飞机设计方面的革命性变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极力推进这一计划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10,(4):44-45
<正>1907年8月,法国人保罗·科尔尼研制出一架全尺寸载人直升机。这架直升机被称为"人类第一架直升机"。它不仅靠自身动力离开地面0.3米,完成了垂直升空,而且还连续飞行了20秒钟。1938年,德国姑娘汉纳赖奇驾驶一架双旋翼直升机在柏林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飞行表演。这  相似文献   

19.
正直升机对旋翼系统要求极为严苛,旋翼技术也成为衡量直升机先进程度的关键指标,更被视为直升机行业花钱也买不到的核心机密。让六片每片120公斤重、9米长的直升机旋翼,在动平衡试验台以每分钟100到215转速,旋转画一个直径18米的圆圈,这个圆旋翼的翼尖高度差只允许正负5毫米,力矩差只  相似文献   

20.
形形色色的非常规布局飞行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的世纪里,一些外形奇特、性能先进的飞行器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们通过改变传统的飞机气动布局来实现特定性能,不属于新概念飞机而被称为“非常规布局飞机”。刚性旋翼直升机美国正在研制名为 A160“蜂鸟”(Hummingbird)的无人驾驶直升机。这种隐身侦察直升机的设计指标是:能携带136—227千克有效载荷、持续飞行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