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说坦克装甲用两层软硬不同的钢板复合,增强抗弹能力,没人会有怀疑。但是,要说空气可做复合装甲,依靠空气来防弹,恐怕不相信的人就多了。事实上,现代坦克装甲制作确有这种技术,这就是屏蔽装甲。所谓屏蔽装甲,就是装在坦克主装甲外并与主装甲有一定间距的附加屏蔽材料,用以提高主装甲对主心装药破甲弹的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2.
贫铀装甲(depleted uranium armour——DU armour)贫铀装甲是把贫铀材料嵌入钢装甲内制成的复合装甲,1988年由美国发明,用于 M1A1坦克及其改进型 M1A2。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陆军派大批 M1A1坦克参战,伊拉克的苏制T-72坦克发射的125毫米炮弹未能击穿 M1A1坦克的贫铀装甲;在几起误杀事故中,同伙发射的120毫米贫铀穿甲弹也没有把这种装甲击穿。实战证明,贫铀装甲是目前世界上防弹能力最强的复合装甲。  相似文献   

3.
装甲防护是坦克防护的一个主要手段,除了传统的均质钢装甲外,还有各类特种防护装甲,本文就此做些探讨。复合装甲复合装甲系由两层以上不同性能的防护材料组成的非均质坦克装甲。这种  相似文献   

4.
军事百科     
当今世界先进坦克排名榜 最近,国际武器预测小组从技术角度对当前世界上已经生产或即将生产的先进坦克进行评估。 日本90式坦克排名第一。它在设计上借鉴了德国坦克的许多先进技术。其主要武器为120毫米滑膛炮,加装了自动装弹机,火控系统具有目标跟踪能力。该坦克还采用了先进的陶瓷复合装甲,乘员减至3人。  相似文献   

5.
生存能力的保障:装甲防护 “黄鼠狼”Ⅱ型与一式相比,攻击力明显要强得多。现在再来对比一下两者生存能力的指标——装甲防护能力。 与坦克相比,自行火炮的装甲防护能力并不太重要,这是因为坦克是进攻型武器,而自行火炮多是防守型武器。自行火炮的开发过程就是去除坦克上的大部分装甲,为换装大口径火炮节约出重量。但是,装甲的薄厚对生存能力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装甲防护力最直接的指标是装甲的厚度,但被发现的几率对生存性也起着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6.
自坦克诞生以来,装甲战车的防护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坦克的前部、两侧以及炮塔周围,都有较厚的各种复合装甲、反应装甲作防护。面对坦克周围这一层层先进的装甲防护,一般的反坦克武器,如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炮,以及第一、二代反坦克导弹等都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即使是制导炮弹和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也不能保证将其击毁。于是,人们不得不把反装甲的突破点转移到防护薄弱的坦克顶部。  相似文献   

7.
钟柏 《宁夏科技》2001,(9):26-27
100毫米APFSDS-T穿甲弹是一种尾翼脱壳穿甲弹,主要用于攻击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这种穿甲弹用于59式坦克(北方工业总公司产)或苏式T54/55坦克的100毫米线膛炮。其高密度的钨合金弹丸能以65°角穿透150mm厚的均质复合装甲板。它也能有效地用于苏T-72式坦克。在穿透后,具有较好的残余效果。其适用温度一般为-40℃-+50℃。  相似文献   

8.
法国第三代主战坦克“勒克莱尔”。其车体和炮塔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坏接钢装甲入装甲与反装甲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在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共同得到发展。 自!916年索姆河战役以来,坦克装甲车辆已在现代陆战场上纵横驰骋了近一个世纪。在二战期间的苏德战场上,甚至出现了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 战后,坦克进入了全速发展时期、各类中型/重型坦克及主战坦克先后诞生,以坦克底盘为塞础的各类装甲战斗车辆也陆续出现。它们与两次大战期间的坦克相比,在战术/技术性能上有了质的提高,在战术战法上也更趋完一善,因此,在战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发挥…  相似文献   

9.
主战坦克是惟一的一种集下列各种优势于一身的武器装备:高度机动性、高强度火力、可靠装甲防护和具有产生装甲突破的能力。主战坦克如果有步兵的支援可以对付装备有手持式反坦克武器的敌军步兵以及清除坦克前进道路上各种障碍,能够比坦克外的步兵夺取更多阵地并占领更长的时间。但如果步兵搭乘在坦克外面,暴露于敌军火力之下,就极易被轻武器火力或炮弹破片杀伤。 步兵战车是用于步兵机动和战斗、能与主战坦克直接协同冲击、也可独立遂行突击任务的装甲战斗车辆。目前世界各国装备的  相似文献   

10.
军事零讯     
ASia亚洲 台“勇虎”坦克将装备台自制的“反应装甲” 台湾陆军日前首度展示由台北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反应装甲”。这种装甲已用于CM11“勇虎”坦克。据报道,由该院研发的“反应装甲”就是在钢板里内衬炸药,制成块状,再挂在CM11“勇虎”式坦克的炮塔周围和车身的正面,以降低反坦克火箭或炮弹命中后的破坏威力。因此,近年各方也开发对付“反应装甲”的武器,如破甲弹就能成功对付“反应装甲”。  相似文献   

11.
据第23届弹道会议录报道,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和荷兰TNO防御保障安全公司对AZ31B-H24新型镁合金的弹道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弹道试验表明:新型镁合金装甲对抗7.62毫米、12.7毫米和14.5毫米穿甲弹的抗弹性能优于铝合金等当今主流合金装甲.一种陶瓷面板镁复合装甲能有效抵御冲击速度为每秒911米的14.5毫米API/B32反坦克弹药的攻击,是很有潜力的轻质装甲材料.镁合金在汽车以及轻工业界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密度是铝的2/3,强度也远远高于铝合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核武器、反坦克武器的大量出现,坦克的装甲防护也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继上期刊出《坦克“眼睛”知多少》一文后,本期对坦克的防护能力作以简单的介绍。近年来,在科技的推动下,坦克的装甲技术也日新月异,犹如坦克的“时装”。下面我们欣赏几款坦克的“时装”。  相似文献   

13.
现代地面战争中,坦克与反坦克武器之间的较量将在更长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展开。今天,反坦克导弹以其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已跃升为反坦克武器的主力。目前,世界上有90多个国家装备40多种反坦克导弹,还在研制一批新型反坦克导弹。在海湾战争中,约有60%的坦克是由便携、车载和直升机载反坦克导弹摧毁的。60~70年代,反坦克武器与坦克基本处于势均力敌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复合装甲、反应装甲等新型防护装甲的相继出现,第一、二代反坦克导弹已相  相似文献   

14.
坦克被誉为“陆战之王”,是一种有直射火力、高度机动,又有坚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主要用于同敌方坦克及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用来对付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等。主战坦克是坦克队伍中最重要的成员,它代替了传统的中、重型坦克,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二战以来,主战坦克已发展了三代,现正在发展第四代。欧洲是世界  相似文献   

15.
最重要的指标:攻击力 在对二战中各类反坦克自行炮的比较中,应最先考虑它们的哪一项指标呢? 作为坦克如何优先考虑火力、防御力、机动力这3要素是一个难题,不过一般认为最重要的是火力,其次是装甲,最后是机动性,毕竟将敌人击毁是最重要的。 而反坦克自行火炮是对付比自己强大的敌人,这是建立反坦克自行火炮的原因。基本上,自行火炮使用旧式坦克的底盘,所以与坦克有相近的机动能力,在底盘上设置用装甲板围绕的装甲战斗室,并尽量减轻战斗室的重量,在战斗室中装一门比坦克强1~2个等级的武器。所以,武器的性能是评价  相似文献   

16.
装甲战车是一种介于坦克与军用卡车之间的、十分重要的地面武器装备,可防枪弹及炮弹碎片,可配备火炮,机枪反坦克导弹等武器。它包括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现在人们又把自行火炮也算在其中。装甲战车一般都具有水陆两栖的功能。装甲战车就底盘来分,可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种。履带式一股有两条履带,5~7对负重轮;轮式一般有4、6、8甚至10个轮子,而且大多采用全轮驱动方式,即发动机的动力经过传动装置之  相似文献   

17.
《华北民兵》2013,(6):55-55
中国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战坦克的简称,是我军最新的主战坦克,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617厂1989年开始研发,首次亮相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99式坦克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形,其炮塔和车体均采用复合装甲,抗弹能力成倍提高,被称为中国的第三代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精细陶瓷在坦克装甲车辆动力装置、装甲防护装置、火力装置及腐蚀与防护等方面的应用现状与发展,阐述了制约精细陶瓷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措施,同时展望了精细陶瓷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12.7 mm穿甲燃烧弹靶试陶瓷基的3种复合装甲板,探讨弹-靶的相互作用,研究陶瓷基复合装甲结构与陶瓷材料的抗弹性能.结果发现:当陶瓷板对弹丸的阻力与弹丸的作用力平衡时,陶瓷板可将弹丸挡在陶瓷板前;Al203陶瓷的抗弹能力优于(SiC+ Si)陶瓷;须约束陶瓷板才能充分发挥其抗弹优势.在分析弹-靶作用的基础上,提出“陶瓷基复合装甲存在陶瓷组元的弹靶临界厚度”概念,当陶瓷厚度大于临界厚度时,陶瓷板能将弹丸挡在陶瓷板前,而陶瓷自身的损害几乎可以忽略;陶瓷材料存在弹靶临界厚度的必要条件是其动态硬度高于弹丸,临界厚度取决于材料动态特性、靶板结构和靶板各组元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20.
目前,苏联正在采用加厚的反作用装甲来加强部署在东欧的坦克以便能更多地削弱NATO/北大四洋公约组织的能力,从而中止一场常规的攻击。反作用装甲技术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已经研究了多年。但是,越来越清楚的是俄国人已经在广泛的领域内掌握了这项技术,在过去的18个月内,估计有6,000辆主战坦克装备了加厚的反作用装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