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惠运 《军事史林》2007,(10):60-61
据我所知,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拉萨的时间,在史学界有三种说法:一是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指出: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二是上海市高校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认为:1951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三是郭大钧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根据协议,进军西藏首府拉萨,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经说过:“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毛泽东选集》第188页)后来党史界和军事界有不少同志一直沿用这个说法,认为在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已经形成了(有的说“全部形成了”;有的说“基本形成了”;还有的说“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我认为这些说法都不够准确。因为红军的作战原则不等于也不能完全包括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同时,也与历史事实不尽相符。在三次反  相似文献   

3.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被列入“五经”,其伦理大旨是“道名分”①,“惩恶扬善”。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②,司马迁也有孔子“作《春秋》”③之说。可是近代以来,相继有学者对此说进行考证,多以为孔子作《春秋》的说法缺乏史证,可能是孟子的伪造④。不过,孟子所谓“乱臣贼子惧”却从手段意义上道出了《春秋》的伦理价值。《春秋》被称之为“经”,解释这部“经”的书称之为“传”。《春秋》三传便是解释《春秋》的著作。《春秋左氏传》…  相似文献   

4.
漫话三国时期的砲战马鸿钧在中国古代作战中,是一种借助机械弹力抛掷石块来杀伤敌人的冷兵器,《左传》中写作“”(音kuai),《说文》曰:“,发石车也。”《孙膑兵法》又称为“投机”,《范蠡兵法》则曰“飞石”。此外还有“”(音pao)、“厥”、“霹雳车”、...  相似文献   

5.
对于八路军的编成人数,说法很不统一。现行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是三万余说。《中共党史大事年表》认为:“(1937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九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的命令。……下辖三个师……全军共三万多人。”二是四万二千说。《中国人民解放战史简编》中称:“八月二十日,中央军委根据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将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按战斗序列,九月十一日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其指挥机关简称‘集总’),下辖第115、第120、第129三个师,全军兵力共四万…  相似文献   

6.
被人们尊为“兵经”的《孙子兵法》 ,是参加 1 990年海湾战争的美国军人必读书 ,这是社会上十分流行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虽然不怎么符合常理 ,未必属实。不过《孙子兵法》在国人心目中和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于此可见一斑。《孙子兵法》是先秦兵书中的一种 ,或者说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 ,此外 ,还有《吴子》、《孙膑兵法》等一些重要军事理论著作。这些著作及其思想构成了先前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一家———兵家 ,兵家的思想不仅在日后的军事行动中不断彰显其巨大的实用价值 ,即使在今天也仍受到世界上众多军事家的重视和青睐。同时 ,她还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番号,启用一、二、三、四野的番号,纵队改称军,兵团、军、师、团番号全军统一排列,是在平津战役结束后全军休整期间(1942年2月以后)统一进行的。可是若干年来,有关四野的许多著作错误地把这个时间说成是1948年11月,并对首任军长做出很多错述。有必要予以澄清。时间印证首先,探讨一下关于四野纵队称军的误述:1“.1948年11月l日三纵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见王树和著《四十军征战纪实》第255页)这个说法的“根据”,可能是说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是1948年11月1日发出的。可是这…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基本形式”这一术语 ,在经典著作中并无明确的直接表述。比较接近的提法始见于毛泽东的《实践论》。毛泽东指出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①据此 ,我国哲学界便有了“实践的基本形式”这一说法。社会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 ,“基本形式”有几种呢 ?毛泽东直接称作“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形式是“生产活动”。但在无限多样的实践形式中 ,毛泽东两度列举最具普遍性最重要的实践形式有三种。一是在著于19 3 7年的《实践论》中 ,毛泽东说 :“人的社会实践 ,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  相似文献   

9.
1994年8月7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给我院谢守和等三名教员的亲笔信中说:“《军事经济研究》1994年7期上的《高技术条件下我军战场饮食保障的新模式》一文我读了,很受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的学者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奉为《孙子兵法》的精髓。黄朴民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孙子〉精髓说之驳议》一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关于红军时期的闽西军区和福建军区的关系,在一些权威著作中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福建军区由闽西军区改称,有的说福建军区与闽西军区没有关系.经考证,两者是同一个机构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名称,闽西军区即福建军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注释说:“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合后,(任弼时)任二、六两军团组成的第二方面军的政治委员。”注释说: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在贵州东部与贺龙同志率领的红军第二军团会合,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经作者查核,这种说法不准确。红二方面军组成的时间应该是1936年7月5日,任弼时同志任红二方面军政委,也在这时。  相似文献   

13.
张玉华 《国防》2010,(7):69-71
2010年2月5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批准《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以下简称新版《军事学说》)。这是继1993年版和2000年版后俄罗斯公布的第三版军事学说。  相似文献   

14.
《军事历史》1992年第6期刊载何素光《红二十七军成立地点小考》(以下简称《小考》)一文,读后认为其结论颇值得商榷。《小考》提出红二十七军在趾风河成立,我以为红二十七军在英山县建立,这已为多数史学者所承认。《小考》的主要依据是徐海东1965年1月写的《生平自述》,但纵观《小考》引证,并未发现红二十七军成立时间地点的确切说明。《小考》以时间词“不久”,说事词“整编”、“战斗”以及红二十七军首战告捷地点是在宿松趾  相似文献   

15.
栗硕 《环球军事》2014,(16):14-15
2014年8月5日,日本内阁正式通过并公布了2014年度《防卫白皮书》(后文简称R白皮书》),这是13本自1970年发布首部《白皮书》以来的第40部。此外,2014年版《白皮书》还是安倍内阁在2013年制订最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之后的首部《白皮书》,因此具有浓重的安倍色彩,在对华表述方面措辞比以往更加强硬。而且,新版《白皮书》还综合介绍了日本一年来在安全保障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可以说,新版《白皮书》是对安倍执政一年多以来日本安保政策与实践的梳理与展示。那么,在安倍内阁军国主义之路越走越远,中日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新版《白皮书》中表达了怎样的对华战略认知呢?与往年《白皮书》相比,日本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力量部署等方面的表述又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正>《丝路古今》栏目中,古有《塞种多源同流》一文,作者提出了塞种人“多源同流说”,作为一家之言,不乏道理。人类历史上,中亚作为欧亚大陆的腹地,本是一个多种民族、多种文化交绥、冲突、交流和融合的历史大舞台,民族和文化的源流关系极  相似文献   

17.
读了《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上佟明忠副教授的《利益代偿规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一文后,觉得耳目一新,颇受启发,该文不失为一篇探索现代政治工作内在机制的好文章。然而,读罢掩卷思索一番,又觉得其中有些说法值得进一步推敲具体说,在“利益代偿的特征”中,关于“利益追求”的层次划分,本人不敢苟同,该文中有一段话的原文是:“在所有这种利益关系的层次性转化代偿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我们称之为跃升式转化。在跃升转化中,从物质追求直接上升到精神追求的称之为利益升华,这就是顺向式或良性转化;与此相反的逆  相似文献   

18.
“非对称作战”是近年来美军提出的一种新的作战理论。它是指“不同类型部队之间的交战”,如空军对海军、海军对陆军的作战等。美军在1991年颁发的第1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当时被称为“不对等作战”。1993年在其出版的第3号联合出版物《联合作战纲要》中,又改为“非对称作战”,并作了具体论述。此后,美军在《2010年联合构想》(1996年)、《四年防务审查报告》(1997年)和新版《作战纲要》(1998年)等条令和文件中,进一步发展了“非对称作战”思想。之后,在1998年底的“沙漠之狐”军事行动和近期的科索沃战争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验证。由此,“非对称作战”正式成为美军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每逢春节,老百姓喜欢门窗倒贴“福”字,以求喜庆吉利,福运到来。春节倒贴“福”字习俗由来,民间有三种说法: 一说源于周朝的姜子牙。姜子牙 (即姜太公)封神时,其妻也来讨封。姜子牙说:“你嫁我,我穷了一辈子,你是个穷命,就封你为穷神吧!”姜妻不知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史上著名的“革命三策”由谁提出?何时提出?其序次如何?关于前两个问题,学术界有三种说法:其一、由宋教六1910年8月于“东京会议”上提出①;其二、由谭人风、邹代藩于“东京会议”前夕提出②;其三,“东京会议”期间提出,然后由家教六千1911年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会议上“衍述”而成③。关于其序次,以上三说虽有表述的不同,但无实质性差别,要言之即:中央革命为上策,长江革命为中策,边疆革命为下策Q。本文认为:此三说皆失之偏颇,实则,“革命三策”非一人一时所想定,且有一个由无序而有序的演化过程。略陈所见: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