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 侠小说是以侠客义士为主角 ,以歌颂侠文化精神为主旨的小说 ,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武侠小说经历了古代、近代和当代三个时期 ,每个时期 ,武侠小说都以其独有的艺术品位拥有一定的读者群。如今 ,以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作家作品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 ,以其独有的平民意识和博大丰富的侠文化精神而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同时也吸引着部队的许多青年官兵。据调查 ,在某部基层官兵中 ,喜欢阅读武侠小说的占 2 9% ,涉及书目以《笑傲江湖》、《绝代双骄》等金庸、古龙的作品为主 ;而在最喜欢的作家中 ,金庸与路遥并驾齐驱 ,位居榜首。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惠民县27岁的青年民兵赵书林,历时1年,创作了长达31万字的武侠小说《枕月听刀》,已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滨州市第一部武侠小说。《枕月听刀》一书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围绕3个戍边的老兵迫不得已退出战场而展开的故事,情节严谨细密,跌宕起伏,叙事  相似文献   

3.
《兵团建设》2012,(12):44-45
20世纪末至今短短十几年来,航天飞船从无人到有人、航天员从一人到多人、飞行时间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舱内到舱外……3759米、4027米、5000米、6671米……中国神舟的每一次飞行、"蛟龙"号的每一次探海,都在刷新着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记录,报告着中国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的喜讯。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汇集的——  相似文献   

4.
防弹衣:综合防护、轻柔舒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金庸笔下的黄蓉姑娘身穿一件刀枪不入、轻柔舒适的“软猬甲”,着实让人羡慕。在火器时代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多种综合防护、轻柔舒适的防弹衣正向我们走来。应用高技术材料从防弹衣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其性能的提高一直与高技术材料的应用密切相关。60年代末70年代初,“凯夫拉”(Kevlar)纤维的问世不仅代表着合成纤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印度不断拓展升级“东进”政策,从经济到军事、从双边到多边、从东盟到东亚乃至整个亚太,“东进”政策已经成为印度“印太”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维护拓展在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利益构成了一定威胁挑战。中国需客观看待、保持警惕,加强预置、稳妥应对。  相似文献   

6.
中国陆基地地战略导弹经历了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发展道路,从近程、中程、中远程到洲际,从单级到多级,从液体到固体,从基本型到系列化,研制与发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多次试验失败的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7.
到今年7月1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从组建到发展走过了五年的历程。五年,历史长河的一瞬间,但这五年注定是中国船舶工业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五年。就在这短短的五年间,从中国到世界,从造船界到航运界崛起一个响亮的品牌——中船重工,中国造船业的这艘巨型航母扬帆起航,驶向世界,并以其自身的快速发展带动中国船舶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背景下,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实行从英才模式到大众模式、从学术模式到应用模式、从师本模式到学本模式、从接受模式到探究模式、从书本模式到实践模式"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9.
朝鲜战争作为新中国成立不久打的第一场战争,对中国后来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大多是理论化的东西,而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外交思路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并模式化。因此研究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勾勒出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决策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一、从朝鲜战争爆发到中国出兵朝鲜, 中国政策的变化 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0月25日中国宣布出兵朝鲜,中国对朝鲜战争的认识和政策有一个转变过程。 朝鲜战争刚爆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人议论纷纷。或曰会对中国民族工业造成极大威胁,惊呼“狼来了”,或自以为是,不以为然,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参加国际竞争究竟怎么样?中国的企业会不会被冲垮?不用争论,中国有现成的样板。那就是中国的船舶工业。中国船舶工业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参加国际竞争,至今已二十余年。其不但没有被竞争挤垮,而是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年造船产量从1980年的40万吨发展到2000年的300多万吨,手持订单、年造船产量从1982年的世界第十七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已能建造从万吨级到…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诞生,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近5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修理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发展道路。在人民空军创建初期,作战飞机主要从苏联进口,1956年后,国产战机开始飞上祖国蓝天,担负起保卫领空的神圣使命。现任,我国已成为世上界上少数能够研制、生产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  相似文献   

12.
民主革命时期,党基于中国基本国情、政党性质、革命任务、前途及党的建设方面不断深化对自身历史作用的认识,在革命实践中始终发挥着革命领导核心作用,从让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到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最后到实践全国范围内执政,使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3.
<正>7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新中国航空事业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航空装备已经实现了从第一代到第四代、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从陆基到海基、从中小型到大中型、从有人到无人的跨越;实现了对世界强者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的跨越;实现了我国民机产业从蹒跚起步到振翅欲飞的跨越;实现了航空科技研发从亦步亦趋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一、从"0"到"20"!为新中国航空事业70年发展骄傲点赞7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相似文献   

14.
抗战期间中美的战略合作与驼峰空运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在二战期间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在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中缅国际通道后,中美两国共同开辟了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的驼峰航线,空运援华物资到中国。驼峰空运在中美两国的战略合作与矛盾中得到发展,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沅霖 《国防科技工业》2009,(10):104-108
新中国的武器装备伴随着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发展而经历了从仿制到自制,从简单到复杂,从品种较少到形成包括核、常规武器在内、门类齐全的完整体系的过程。武器装备的发展,既见证着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也见证着国家国防科技事业的蓬勃兴盛。  相似文献   

16.
王涛 《军事历史》2012,(1):20-25
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认知和参与经历了从原则否定到积极支持、从坚决抵制到扩大参与的演进过程。尽管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历史并不长,但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且在规模和程度上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维和行动中正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中国将继续扩大参与维和行动的规模和范围。加强维和工作的战略规划、战略管理和战略研究,对于推动中国维和工作建设,促进维和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战时重庆     
邓霞 《环球军事》2014,(12):71-71
德裔犹太人卡佛岗一家为逃避德国纳粹迫害,1939年在接连被英、法、荷兰等国拒绝入境后,过境苏联到达乌鲁木齐,1940年转机到达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本书讲述了他从16岁到27岁,在重庆度过人生中最重要阶段的故事。据研究,二战期间犹太人到中国来,主要是在上海,少数一部分人到了天津、哈尔滨,但犹太人在中国内地、大后方生活的记录几乎没有,卡佛岗一家在重庆的生活经历显得尤为特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世”是近几年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能够真正青史留芳、为后世公认的盛世只有三次,即汉、唐盛世(前者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后者从“贞观之治”发展到“开元全盛”)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没有避免“盛极而衰”的结果,这一现象又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借鉴。一、汉、唐、清三大盛世的共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三、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保证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从基本国情出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轻重工业并重,再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我国工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引领了我国工业开启由大到强的新征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风险挑战持续加大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20.
我爱你,中国     
莺歌燕舞颂祥和,龙腾虎跃庆盛世!在这充满收获的金秋十月,十三亿华夏儿女以豪迈的激情迎来了新中国60华诞。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从边疆小镇到繁华都市,中华大地处处浸透着喜庆与甜蜜,流淌着幸福与欢歌:我爱你,中国!祝福你,中国!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文明富强!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们谨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区人武系统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的问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