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器装备体系需求方案通常只能给出装备型号的性能指标,性能指标到能力指标的转化和型号能力到体系能力的聚合成为体系评估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从装备型号性能指标出发的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方法。首先通过使命任务到能力需求的分析,建立了能力需求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建立装备性能与底层能力指标的关联关系,以及各层级能力指标之间聚合关系,得到从武器装备型号的性能指标到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函数关系,从而完成装备单元能力评估和装备体系子能力评估,最终得到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结果。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该评估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预警反击作战是我军未来的重要作战样式之一,是增强战略威慑力和提高积极防御能力的有效军事战略活动。针对预警反击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评估问题,构建了置信规则库(Believe Rule Base,BRB)参数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DEA)的置信规则库参数优化方法,通过优化参数后的置信规则库分析,提出了能力对体系贡献率评估过程和步骤。以国外已有预警反击装备体系为基础,开展贡献率评估示例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基于作战需求和实际应用,可为能力的优先发展提供决策支撑,研究成果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沿着"体系-体系构建-体系保障性"的思路,深入分析了体系概念及其构建机理,界定了体系保障性的概念;分析了国内外装备体系保障性研究的现状,重点对保障性任务规划与调度、保障资源需求确定与优化配置、维修实施与优化研究进行了分类综述;对体系保障性研究中重点需求解决的"指标构建-智能决策"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研究的特点,提出了下一步可能的技术解决方案.对后续开展装备体系保障性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应用作战数据开展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的问题,剖析了能力的定义和体系作战能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的层次,提出了包括作战效能、能力成熟度和能力就绪度的体系能力指标分类,构建了数据驱动的作战能力评估模式,设计了包含“定研究问题、建指标体系、理数据需求、采数据建库、立评估准则、评体系能力、验评估结果”7个环节的评估过程。论文成果可用于从战、建、备多个方面评估体系的能力状态、水平和效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体化作战下的装备体系化对抗仿真数据采集、处理和作战能力评估方面的不足,分析了面向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的智能化评估需求,探讨了智能化柔性仿真评估与自动优化技术的研究内容和技术途径,支持提高仿真评估的能力和效率,可以为武器装备体系结构优化、配系部署、重大装备战技指标论证和一体化联合作战分析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武器装备建设过程中需求不够明确、不够准确和不够科学的现状,从联合作战的角度出发,以“基于能力”的武器装备建设思想为指导,对“任务体系→能力体系→装备体系”的装备体系需求生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传统装备体系需求生成过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针对体系仿真实验的能力不足、手段不够等问题,通过梳理仿真实验与装备论证的关系,提出应聚焦如何将型号装备融入体系作战这一实验难题,给出面向"超网络+"的装备体系作战运用仿真实验理念;从目标系统分析、作战效果分解、装备灵活组配、行动过程分析、体系评估优化等五个环节,提出解决途径及其相应实验能力;结合能力支撑关系,构建装备体系作战运用仿真实验框架,为进一步提升作战实验能力以支撑装备论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体系动态演化是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发展、体系作战能力和体系对抗效能评估优化的基本认识前提。鉴于当前武器装备体系概念理论基于多问题思维视角现状,研究层次、问题形式和技术方法手段复杂多样,以体系演化为切入点,围绕装备体系动态演化的涵义,从体系结构优化设计、体系协同作战过程优化和体系作战效能评估优化3个层次综述了装备体系演化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于大数据、超网络、认知粒计算的装备体系多学科研究需求,对可能性的技术思路给出可供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装备体系化作战模式在军事活动中的深入运用,其表现出的优势已被世界军事强国高度关注,装备体系贡献率作为衡量装备成体系化建设与作战运用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当前军事学术中研究的热点.系统梳理与归纳了国内外对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需求、评估理论、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总结出研究成果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开展装备体系贡献率研...  相似文献   

10.
张天琦  吕卫民  李根 《火力与指挥控制》2021,46(10):107-113,120
基于ADC法对防空导弹武器装备体系建立系统效能评估模型.针对防空导弹武器装备体系作战影响因素复杂的特点,拓展有效度模型进行多状态分析并构建多状态转移的可信赖度模型,合理简化系统状态以满足计算需求;通过组合指数法、模糊逻辑结构法等方法扩展能力模型.克服了传统ADC法状态评估简单、能力评估单一等问题.根据当前防空导弹武器典型逻辑结构进行建模,并通过算例进行系统效能评估验证、对比.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体系效能评估中仿真结果数据的转化和聚合问题,提出采用效用函数方法加以解决。首先构建了装甲装备体系作战效能的层次化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效用函数对仿真数据进行转化,然后通过加权求和得到体系的整体作战效能和作战能力。最后,通过装甲装备体系对抗仿真和效能评估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用于解决体系效能评估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对空中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进行评估是美军验证诸如杀伤链等新型作战理念的重要手段。总结了美军对空中装备体系作战能力开展评估的必要性因素,对其常用的作战能力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提炼并概括了各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并对美军未来主要应用的空中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动能反卫装备体系涉及技术领域众多,高精尖技术相对集中。利用质量功能展开(QFD)方法,建立了QFD在装备体系需求分析中的质量屋(HOQ)结构,并且将德尔菲和头脑风暴法相结合确定了顾客需求权重,重点分析了QFD在动能反卫装备体系技术需求分析中的需求转换过程,将动能反卫装备体系的作战能力需求转化为装备体系技术需求,得到了动能反卫装备体系关键技术的重要度排序。  相似文献   

14.
装备寿命的确定应是装备物理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和体系寿命的综合匹配和协调。装备寿命形态内在连通性和耦合性越好,装备越能“物尽其用”,越能充分发挥其整体效能,也就越能全面提升装备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体系寿命分析紧紧围绕装备系统的“体系能力”这一主轴展开,而体系能力分析强调组成装备之间的通用性、协同性和耦合性,因此装备体系寿命分析不是一个局部、静态的单向过程,而是面向整体、过程、动态的闭环式迭代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5.
针对陆军技术保障装备体系效能评估需求,提出了基于仿真的技术保障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方法框架,研究构建了技术保障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参数值计算方法和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设计了技术保障装备体系效能仿真评估系统功能框架,为面向技术保障装备体系论证与优化的效能评估提供了方法和手段支撑.  相似文献   

16.
吴钰飞  刘欣 《国防科技》2014,35(4):19-22
论文综合集成AD方法与IRMA方法,构建了一种从装备体系的任务需求出发确定初始装备体系组成方案的方法。基于该方法得到的装备体系组成方案便于扩展、改进和升级。  相似文献   

17.
在对作战体系能力检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从作战、业务和工程视图三方面对作战体系能力检验评估数据资源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视图数据资源体系框架,给出了数据资源建设建议。对明确作战体系能力检验评估数据需求,提升作战、业务和工程视图对于联合作战体系能力检验评估数据理解的一致性,促进作战体系能力检验评估数据资源建设和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体系是信息化作战体系的基本形态。将网络信息体系能力需求融入军事需求大体系中,研究能力需求描述与开发方法,设计网络信息体系能力指标体系,提出网络信息体系能力评价指标和能力评估方法,为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生成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联合侦察预警体系的能力指标是联合作战指挥员在作战筹划与指挥控制阶段关注的重要基础信息之一。根据联合作战指挥员对联合侦察预警能力分析评估需求,基于兵棋推演基础想定和实时推演数据,采用体系能力边界静态评估与实时作战效能评估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整体与局部细节不同层次系统全面地评估联合侦察预警体系作战能力,设计构建了联合侦察预警体系基本作战能力与实时作战效能评估两大类十五个具体评估指标,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的内涵、外延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基于兵棋推演基础想定和推演模型输出结果,设计并实现了联合侦察预警体系能力评估软件工具,为兵棋推演中面向指挥员的联合侦察预警能力评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信息条件下战场上作战双方呈现出明显体系化的特征,从装备体系出发,构建了航空装备体系组成的网络结构。在多阶段任务基础上,提出了装备体系可靠性评估指标,建立了装备体系可靠性求解模型,并结合空中作战装备体系的案例进行验证,对装备体系可靠度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能有效反映具体作战任务中航空装备的体系可靠性,为装备体系可靠性的验证与评估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