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 10月 26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和中国中共党史学会联合召开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50周年学术座谈会。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原志愿军老同志,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当代中国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和部分专家学者。   会议由军事科学院军史部林登泉部长主持。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志愿军老同志、原军科军史部主任孟照辉,中央党校教授宫力,志愿军老同志、原军科战役战术部主任杨凤安,…  相似文献   

2.
9月17日,军事科学院邀请在京的原志愿军老同志、英雄模范代表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共60余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当代中国丛书《抗美援朝战争》出版座谈会。中顾委常委、原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洪学智,中顾委常委、原志愿军政治委员王平,中顾委委员、当代中国丛书主编邓力群,出席座谈会并作了发言。著名战斗英雄杨育才、胡修道、郭忠田和支前模范李兰丁出席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元月17日,四川射洪县在射洪中学举办了本县籍抗美援朝英模事迹报告会,受到了该校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这次由县委宣传部、人武部、县民政局、县教委、团县委联合举办的爱国主义专题报告会,特邀了原志愿军某部3连一等功臣、朝鲜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罗德纯;原志愿军某部战地模范、荣立三等功的吴作新,以及原志愿军某部侦察排长、  相似文献   

4.
战争轶闻     
志愿军烈士陵园守墓人在朝鲜的桧仓,建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座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毛泽东同志的长子,新华社记者,志愿军指导员,还有许多无名烈士。这座陵园的守墓人名叫柳东浩,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纵队七师的宣传干部,参加志愿军后改为军事干部,以后在朝鲜人民军中成长为一名师级军官。朝鲜战争结束后,他带着全家来到桧仓,决定为自已的战友守一辈子墓。 (王越)  相似文献   

5.
时政速读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10月25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前,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会见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同志和志愿军英模代表。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军委顾问、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委员李志民同志的主持下,1985年2月27日至3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经验总结审稿座谈会。前志愿军负责政治工作的杜平、张南生、任荣及其他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并经总政治部批准,将修订稿付印成书,正式出版,书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是一部宝贵的历史文献。早在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以后,志愿军政治部就组织力量撰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政治工作经验基本总结》。这一总结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出国作战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指示:要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并要彭德怀和邓华同志精心计划实施。怎样打好第一仗呢?志愿军总部经过精心研究,拟定了力争初战必胜的计划。这个作战计划的拟定和实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第一,要选准作战目标,从敌人的弱处开刀我志愿军入朝时,敌人已集中四个军13  相似文献   

8.
在彭德怀元帅百年诞辰之际,作为一个曾经在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工作过的老兵,不由忆起了当年彭总在朝鲜战场上指挥志愿军英勇奋战的艰难岁月,更不由忆起了彭总在1959年受到不公正批判的情景。如今,事隔近40年,彭总的冤案早已平反昭雪。可是,有一件事,即抗美援朝战争中第六次战役计划遭到非议、受到批判一事尚未得到彻底澄清。社会各界特别是史学界,目前仍有不少人还在把此一问题当作彭总的一个错误来认识。我当年曾任志愿军总部作战科长,而且后来有幸参加了编写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接触了一些档案资料,从档案资料中可以证实,这…  相似文献   

9.
主席"家宴"牡丹峰1952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奉令归国。42军是1950年10月第一批赴朝鲜参战的4个军之一,先后参加了运动战阶段的5次战役和阵地战阶段的防御作战。我军因战功卓著,多次受到了中央军委和志愿军党委的嘉奖,还受到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的赞赏和嘉奖。归国前,金日成专门设"家宴"为我军领导送行。作为42军军长,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家宴,其感人场面令人终身难忘。1952年11月28日深夜12点,志愿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来电话说:"金日成同志来电话,要请你们军的几位首长赴宴,为你们饯行。时间是明天上午10点,地点在金日成主席办公地点牡丹峰。"为此,志愿军首长指示我们:要提前半小时到达;要着装整洁,要严肃、有礼貌;要感谢朝鲜党、政府、人民军和人民给予志愿军特别是42军的支援;要强调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梁必业中将,于1959年2月14日给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副主任傅钟、肖华、甘泗淇、刘志坚的报告,原标题为《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军中增进中朝友谊的政治工作情况和经验的报告》。其时,志愿军领导机构已撤销。在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之际,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编者对原文有删节。  相似文献   

11.
抗美援朝战争中,为解决入朝初期后勤工作混乱的情况、对抗敌飞机和炮火对志愿军后方的狂轰滥炸、消除匪特对志愿军后方袭扰破坏和弥补志愿军后勤保障力量的不足,志愿军通过建立战斗化后勤指挥体系、确立适应战略部署和斗争需要的战斗化后勤体制、全面开展对敌斗争、采用以变应变的对敌斗争艺术等举措,给前方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后勤保障,为赢得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抗美援朝战争中从事卫生员工作的老兵口述志愿军医疗救治相关情况,整理出志愿军医疗救治体系的建立及救治原则;部队卫生员医疗知识的获取渠道;志愿军的医疗条件;朝鲜战场志愿军战士非战斗性减员的主要原因;负伤志愿军战士的坚强意志这四个方面还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鲜为人知的医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周鑫  阎谨 《军事历史》2007,(6):34-37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再次确证"政治工作是我军生命线".作为代表志愿军党委机关的唯一权威性报纸,<志愿军>报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的喉舌作用,及时开展强有力的宣传报道工作,对加强志愿军政治工作,提高部队战斗力并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学术界对此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探讨.本文拟对<志愿军>报的创办历程、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迂回是运动战中的基本作战方法,是实现歼灭敌有生力量的有效手段.迂回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着战役战斗的成败.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阶段的第一、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积极实施迂回,断敌退路,取得了重大战果.第三、第四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在防御作战中实施有计划的撤退,在进攻作战中使用直线平推战术,使志愿军无法通过迂回大量歼敌.第五次战役中,"联合国军"趁志愿军楔入纵深过远,穿插迂回至志愿军后方,企图切断志愿军交通线;志愿军则积极组织阻击,遏制了"联合国军"的进攻.运动战阶段的一系列迂回作战,使志愿军在战术上获得了与强敌作战的宝贵经验,人民军队运动战战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其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意义非凡,且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它包括抗美援朝战争正义性宣传,夯实了人民战争的根基,是志愿军"打赢"的根本保证;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激发了官兵作战的热情,是志愿军"打赢"的力量源泉;工作作风的扎实性,增强了政治工作的实效,是志愿军"打赢"的重要保证。舆论宣传的多样性,瓦解了敌方官兵的斗志,是志愿军"打赢"的有力帮手。军政军民的团结性,打牢了群众工作的基础,是志愿军"打赢"的基本保障。总结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政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今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采取多种措施鼓舞官兵士气,激发其斗志,为夺取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志愿军为激励官兵士气采取的主要做法有: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丰富多彩的鼓动大会、深入广泛的慰问活动、宣扬英雄事迹和广泛开展杀敌立功运动、拥军优属运动等等。本文对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士气激励的做法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为推动人民解放军“软实力”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丁伟 《国防》2000,(11)
三、志愿军将对空作战与抢修抢运相结合,打破了美国空军的“空中封锁”,建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志愿军由于空中力量薄弱,高射炮兵担负着繁重的反敌“空中封锁铁路线战役”的任务,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当时,志愿军将朝鲜北方铁路沿线划分为四  相似文献   

18.
志愿军兵站体制是后勤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体制的继承和发展。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作战物资主要从祖国大后方运来,后勤工作异常繁重,而其中的运输工作又是重中之重。为适应战场情况的变化,确保运输的畅通,志愿军后勤部门不断调整和完善兵站体制:在兵站领导体制上逐步建立战略、战役、战术三级体制;在兵站勤务体制上逐步由兵站线发展到兵站网。合理、完善的兵站体制,确保了志愿军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为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人民军队兵站体制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我志愿军中部集团取得横城反击战胜利后,为扩张战果,于1951年2月13日至16日进行了砥平里战斗。这次战斗,志愿军以四个师的兵力围攻固守的美军一个加强团,激战两夜,仍未攻克。后因敌援兵突入,我进攻部队被迫撤出战斗。砥平里战斗的失利,给志愿军尔后作战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中曾指出,由于砥平里敌坚  相似文献   

20.
眼下,美国政府四处寻找当年战争中阵亡将士的遗骸,大有不“踏破铁鞋”不罢休之意。然而,曾几何时,美军收尸队在朝鲜战争中却对阵亡军人遗体视而不见,任凭其暴尸荒野。这真是:早知知今日,何必当初。且看,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军如何处理遗体—— 原志愿军第199师作战科长、停战委员会军事分界第6组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