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在以往众多的党史、革命史、现代史版本中,往往出现那种内容仿佛面貌相似的“事件—结论”型历史学话语方式,使得我们在不断强化了对现代史某一面印象的同时,也逐渐丧失了对某些史著的阅读兴趣。我一直怀疑,在历史学领域里,“事件—结论”型话语是否就是其叙述与阐释历史进程的唯一方式?已有的现代史著作在多大程度上揭示  相似文献   

2.
控诉封建礼教罪恶,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张扬个性解放是五四新文学叙事作品的主题之一,但是,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的文化背景及其个性品格的差异,这一主题的文本叙述形态呈现出千峰并峙的文学景观,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的胡适和鲁迅,其叙写婚姻爱情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主题旨归却有着令人深思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女性声音也相应出现,在与男性一并参与宏大叙事的同时,女性叙事者也选用日记体小说这一私人性极强的体裁与话语形式,以突出男权强势话语的重围,建构起女性自我的权威。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文拟围绕《莎菲女士的日记》探讨“日记体小说”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在“奔腾”微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下VC语言实现的带有声音,照片,影像等多媒体功能的面向城市的“兵要地志”软件系统。首称介绍了多媒体城市“兵要地志”软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叙述了实现该软件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输入,存储和显示。最后,指出了多媒体城市“兵要地志”软件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力量上的较量,也是一场话语上的较量,日本发动了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制造出一系列“文明战胜野蛮”的伪象,而备受侵略的中国却声音微弱,在侵略面前丧失了话语权,深陷被动.  相似文献   

6.
以研究某位作家的作品而称“学”的,古有“选学(即“文选学”),近世又有“红学”.本世纪80年代海外兴起“金学”,研究金庸作品;国内学界又崛起“钱”学,研究钱钟书作品.进入90年代,“学”风劲吹.有研究郦道元《水经注》的“郦学”、研究《金瓶梅》的新“金学”、研究刘勰《文心雕龙》的“刘学”、研究南社作家作品的“南学”、研究张爱玲作品的“张学”……  相似文献   

7.
宋举浦,男,生于1953年,历任战士报道员,新闻干事、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等职,现为总参某部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大画幅摄影学会理事、中国优秀摄影家;其作品先后获得中国首届“老相机比赛三等奖”、第二届“福在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赛“壮美山河”篇铜奖、“中国当代风光摄影艺术精品”银牌奖、“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全国摄影作品大奖赛铜奖、《中国当代摄影家作品鉴赏》金奖;其作品先后被收入《中华书画宝典》、《中国》、《中国当代摄影家作品鉴赏》等。  相似文献   

8.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员齐德学同志的新著──《巨人的较量──抗美援朝高层决策和指导》,已经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纵观全书,该书在内容上和风格上表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一、视角独特,切中要害。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爆发的第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也是新中国建国之后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更是人民解放军(以志愿军名义)第一次参与的国外战争。这众多的“第一次”,规定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使得对于这场战争的研究和叙述格外困难。以往的研究专著和“纪实文学”,或叙述战争…  相似文献   

9.
以评论白居易后期的活动和作品为主说明 :评论历史人物 ,不能单纯从政治斗争着眼。政治斗争固然很重要 ,但是 ,人们不仅需要那些直接为政治服务的作品 ,同时也需要那些能够陶冶性情 ,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作品 ;就是那些直接为政治服务的作品 ,也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否则就会“言而无文其行不远”。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比他的“讽喻诗”更脍炙人口 ,更受人民欢迎 ,就是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10.
抗美援朝战争过去 50年了。 50年,弹指一挥间。这场“昨天的战争”留给今天的人们却是太多的启迪,太多的感慨。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站在 50年后中华民族精神重塑的视角审视这场战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抗美援朝是奠定新中国及其军队在世界上的国威、军威的意义深远之战。   一、抗美援朝战争使全世界真正懂得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   毛泽东早在 30年代便以充满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话语向世人宣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话语作为文学存在方式之一,与政治、权力等有着紧密的关联。话语方式的选择,体现了一种创作姿态、一种立场。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秦腔》中所体现的民间话语,主要表现在“民间话语身份的确认——乡村体验的建构”、“作为媒介的载体——方言、俚俗的介入”和“难以割舍的情怀——民间文化认同的困惑”几方面,呈现出独特的内在意蕴、精神价值及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军工记忆》是由国防科工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军工题材大型口述历史纪录片,曾获得第十九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最新拍摄的三集分别讲述了“巨浪一号”眷地导弹、052导弹驱逐舰、“空警2000”预警机的研制历程,于6月下旬在央视纪录片频道连续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再度刷新收视记录。本期《声音》特将各方观感摘选。  相似文献   

13.
“豺狼”所用的,就是一支微声枪,也叫无声手枪。其实,真正一点声音也没有的“无声手枪”是没有的,只是与普通枪相比,声音较微小而已。因此,这类枪被统称为微声枪。微声枪又分为微声手枪、微声步枪和微声冲锋枪几种。在一般情况下,微声枪在室外射击,室内听不到声音;在室内射击,室外听不到声音;在野外射击,百十米外就听不到声音。这就难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寻求一种地炮射角自动求取装置方案以代替现某地炮指挥仪在求取“射程”之后,用人工换算读取射角“密位”的方法,进而实现仪器求取诸元的全自动化;以提高地炮火控系统的适时性及快速反应性。文中扼要地叙述了射角(?)数学方程的建立;射角自动求取装置;(?)装置总原理线路示意图及其工作原理简述等。  相似文献   

15.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此役历时3个月,日军付出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其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全盘计划被粉碎。 这段历史距今已60余年,当事人相继辞世,原始资料日益难寻。笔者搜寻得当时的两册日记,详细记录了“八·一三淞沪抗战”时作者在上海的所见所闻。现就日记的相关情况和主要内容作简略的介绍。 这本日记始于1937年8月12日,止于9月11日,共计31天,恰逢“八·一三事变”爆发。作者张德治,当时就职于上海长城唱片公司。他以细腻的笔法,真实叙述了“八·一三淞沪抗战…  相似文献   

16.
“婚礼开始!”今年4月的一天,随着乡武装部长刘书明洪亮的声音,一场不寻常的婚礼在河南新野县前高庙乡敬老院开始举行了。“新郎”是87岁的退伍“老八路”罗云贵;“新娘”是80岁的史桂花。老罗早年丧妻,膝下无子,10多年前即住进了乡敬老院;史桂花早年丧夫,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驴皮记》虽非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却无疑属于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巴尔扎克生前将它置于《人间喜剧》“哲学研究”部分的首篇。《驴皮记》发表之前,巴尔扎克曾以长篇小说《朱安党人》成名。应当说,《朱安党人》有其不可忽略的里程碑意义。但《朱安党人》所反映的,毕竟是1799年朱安党人的叛变,它是一部关于“昨日”的小说。而《驴皮记》却是对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社会生活最及时的反映,是巴尔扎克反映“今日”的法国社会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正是从《驴皮记》开始,巴尔扎克以包罗万象的“今日”法国社会画卷来向他的时代抗争,无情地揭露这个社会的真相,批评这个社会的腐败。巴尔扎克以前,爱情几乎占据了法兰西小说的全部领地。但在巴尔扎克的作品里,所反映的金钱则是头等大事,社会运转的枢纽是金钱,人们追求的也是金钱,金钱腐化了社会,金钱毁灭了人生。《驴皮记》的主人公拉法埃尔·瓦仑丹就是一个被金钱所毁灭了的人物典型。 瓦仑丹的毁灭有一个过程。起初他一无所有,是“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科学和思想”的  相似文献   

18.
解读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颇多论述。《说文解字》:“和,相应也。”意为声音相应和谐。音乐只有大小乐器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才能使人愉悦。所谓“故和声入于耳藏于心,心亿则乐”。和谐才能成为美好的音乐,和声使人心安快乐,噪音使人难忍、生病。美食也是如此。《左传》记载晏婴与齐景公的一段对话:“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晏婴进一步指出,和与同是对立的概念,和是各种不同要素,经过人的加工而成的,而不是相同…  相似文献   

19.
“元小说”是充斥着大量元叙述因素的后现代主义非传统小说文类 ,这种小说自觉地反思其自身作为小说的地位 ,突出作者形象和写作行为 ,甚至以极端的方式中断小说常规 ,但并非回到单纯的技巧性自我关注中去  相似文献   

20.
“先锋”无人机系统,在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装备使用已有4年之久,但其实战价值却首次在海湾战争中得以显示,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它为各武器系统提供了实时侦察2和较射。本文较全面地叙述了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中“先锋”系统的部署和使用,包括配置、战术、原则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