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入WTO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面临与外国跨国公司激烈竞争的现实。如何提升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竞争力,应对挑战和机遇,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而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正和博弈”的“双赢”大军工组织形式,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思索。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工业都面临着新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方式。世界军品市场的日益萎缩、人们期望“和平红利”的迫切心情与国防科技工业自身需要发展、壮大之间的矛盾正日益凸现出来。面对新的挑战,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应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利用“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去竞争”的企业间的“双赢”战略——战略联盟理论进行国防科技工业组织创新,便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工业都面临着新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方式。世界军品市场的日益萎缩、人们期望“和平红利”的迫切心清与国防科技工业自身需要发展、壮大之间的矛盾正日益凸现出来。面对新的挑战,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应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利用“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去竞争”的企业间的“双赢”战略——战略联盟理论进行国防科技工业组织创新,便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组织管理模式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结合我国社会现状和基本国情,提出了适合我国发展道路的消除国防科技工业组织管理模式弊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与建议。变革国防工业传统的管理体制与思想,消除国防科技工业组织管理模式的弊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才能深入实现军民融合道路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和国防实力的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军兴国梦。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防科技工业是一个复杂的工业体系,模块化制造是解决复杂性的有效办法已成为国外国防科技工业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核心竞争力不仅是衡量一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更是支撑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因此,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世界各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界定了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评估了目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其四个组成要素——自主创新能力、结构转换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的水平.剖析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不高的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是胡锦涛总书记为国防科技工业指明的发展方向,也是2009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的鲜明主题。最近,国防科工局组织力量。集中撰写了十篇文章。紧密围绕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这一主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和解读。本刊刊发这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对读者加深理解这一主题.对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精神有所帮助。——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05,(8):19-21
中央领导同志作出关于国防科技工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坚持”重要批示,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具体体现,是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它把握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规律、丰富了发展内涵、创新了发展观念、开拓了发展思路,是新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工业》2009,(12):23-25
2009年.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加速走向开放的一年。国防科技工业在开放中发展.这成为世界军事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行业从总结国内外军工发展历史经验中认识到,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2009年.是国防科技工业行业更加注重国际视野、国际战略、国际合作.国际市场的一年.是更加注重用开放的观念指导开放的实践,从而使国防科技工业从开放中获得核心能力跃升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日益突出。当我们开始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客观审视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深入分析国防科技工业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提出新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设想,对于促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国防科技工业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在体制机制上、创新能力上、技术改造上、人才队伍的培养上应当…  相似文献   

11.
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构建结构优化、组织高效、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政府在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中的政策支持却存在缺位和越位现象。为此,政府政策支持必须从巩固国有国防科技工业的主导地位、完善国防科技工业市场体系、培养国防科技工业核心能力三个方面确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环境、战略与政策以及管理体制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三个典型国家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特色,以期对我国的军工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自上世纪50年代始,一直在探索军民结合的发展道路。近几年,中央从战略层面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作了规划,运用市场的手段,通过“民进军”的途径来促进军民结合,并提出富国强军相统一战略思想,为国防科技工业构建新的体制和制度体系,使其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的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4.
正军民融合管理体制建设,是军民融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健全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的重要领域和载体,积极探索、加快完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管理体制建设,对贯彻落实中央精  相似文献   

15.
正6月30日,国防科工局在京组织召开国防科技创新大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在会上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的报告,总结成绩经验、统一思想认识、部署后续工作,动员国防科技工业全系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高地,引领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裁军在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挑战的同时,也给加快国防工业改革和发展、实现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认为,国防科技工业结构调整具有良好的基础:贯彻十六字方针,基本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实行军工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了自身的发展;提高研制能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上了新台阶;增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提高。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优化组合、战略改组、资产控股和科贸联合等形式有效调整组织结构;通过调整国防科研生产要素配置结构、引导军工企业发展主导产业、政策调控和行政手段结合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在保障军品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军工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按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大力调整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7.
美俄日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充分吸收和借鉴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军工大国的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经验,必定有助于我们选择科学的、符合国防科技工业管理规律的管理体制。本文总结分析了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的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及特点,并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今年初,国防科工委张云川主任对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作出重要批示:“军民结合,军工技术转化到民用领域,吸收民用先进技术为军所用,这项军民技术相互转化,良性互动工作是科工委的一项重要职责,协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载体,任务繁重,大有可为。”云川主任的批示抓住了国防科技工业转型中的重要问题,结合社会团体的特点,为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深刻揭示了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助手、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应该发展的工作模式和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职能是宏…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波澜壮阔的四十年,也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四十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实力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回顾四十年来的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历程,总结发展规律,夯实跃升基础,必将有助于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更为辉煌的发展。牢牢把握党对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开放的领导权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开放,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健全党对国防科技工业工作的领导体制,进行了历史性的体制改革和机  相似文献   

20.
张华祝委员: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近5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在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今后,要进一步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去年3月,国防科工委召开了全行业人才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国防科技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此之后,我们组织了对国防科技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况的调查,形成了《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后,已下发到相关企业单位落实执行。下一步,我们要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领导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