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     
美海军第三艘、也是最后一艘“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吉米·卡特”号(SSN 23) 于2005年2月19日服役。这艘以美国前总统名字命名的核潜艇将以华盛顿州的班戈海军基地为母港。与前两艘“海狼”级替艇相比,“吉米·卡特”号在艇体上加装  相似文献   

2.
在茫茫的东南沿海上,驰骋着一艘威震海疆的英雄战艇。它在封锁金门的炮火中组建,先后5次参加海战,单艇缴获敌水陆两用坦克1辆,击沉敌“海狼艇”1艘;和兄弟艇一起击沉敌猎潜艇、护卫艇各1艘,重创敌大型猎潜艇1艘,创造了小艇打大艇的范例,为人民海军赢得荣誉。...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盟国损失的吨位达2100万吨的航运船只中,有1500万吨是被U型潜艇击沉;而盟军击沉U艇781艘,使德国海军编制为38000人的U艇部队中有将近35000人葬身鱼腹。这样的海上胜利绝非偶然,它是许多“小船”对敌人无情猎杀的直接后果。这在很大程度上竟是由一个人的光辉业绩所实现。他,就是英国皇家海军上校约翰·沃克。时至今日,沃克仍被官方誉为:“在从U艇威胁中解放大西洋的战斗中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1941年,大不列颠和加拿大在大西洋运输线上调集了400余艘护航舰只,但是U艇的击沉率依然低得令人沮丧:大约每个月击  相似文献   

4.
2001年12月23日,俄罗斯喀拉半岛一片冰天雪地,港湾内的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内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原来俄罗斯总统普京正率领军政要员参加俄海军第三代攻击型核潜艇“阿库拉”级的最新一艘——“猎豹”号的建成服役仪式。当普京总统率众人上船台参观新艇时,另一艘神秘的潜艇正在相邻的船  相似文献   

5.
马骏杰  袁晨 《环球军事》2012,(20):58-6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海军开始了,重建工作,在重建后的中国海军中,有“八舰”和“八艇”之说。其中的“八舰”是指美国按照“租借法案”赠与中国的8艘各种类型的军舰,而“八艇”是指英国赠与中国的8艘巡防炮艇。本文主要为您讲述的是“八艇”的来华过程及其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6.
想在水下进行活动,这是人类长期来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制造潜艇成为各国实现强国海军梦的风向标。17世纪以前,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和探险者曾经多次进行过将船潜入水下行驶的研究和探索。1775年,美国人D.布什内尔建造了一艘单人驾驶的、以手摇螺旋为动力的木壳艇“海龟”号,能在水下停留约30分钟。1776年,曾用“海龟”号潜抵英国战舰“鹰”号的舰体下,用固定爆炸装置进行袭击,但是未获成功。对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由于蒸汽机的出现,为此动力潜艇的制造了条件。1864年,南军的“亨利”号潜艇用水雷炸沉了北军的“休斯敦”号巡洋舰,然而该艇也同时沉…  相似文献   

7.
1991年11月,美国海军得到1艘最不平常的舰只——1艘苏联建造的“毒蜘蛛”I型导弹艇。这艘艇从1992年至1996年一直在美国海军巾服役。1艘苏联舰艇怎么会在美国海军服役呢?它的命运如何呢?这还得从头说起。“毒蜘蛛”级导弹艇是苏联海军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制的一型新艇,工程代号1241。该级艇是由“纳奴契卡”级轻型  相似文献   

8.
船中之船     
美国海军有一种“船中之船”,身长只有135英尺,通常隐藏于那些较大舰船的甲板之下,除非有登陆部队需要输送上岸,它是很少露面的。与这种小艇朝夕相伴的还有艇上的10名艇员。他们工作、吃饭以及睡觉全都在这只小艇上。一般情况下,他们必须在30分钟内就将小艇从“佩利洛”级两栖攻击舰的井甲板处投放入水。  相似文献   

9.
5月22日,为新加坡海军改装的原瑞典海军的“海狗”号潜艇,在瑞典的考库姆公司的卡尔斯克鲁纳造船厂下水,并被重新命名为“酋长”号。“酋长”号是新加坡海军的第4艘也是最后一艘进行改装的潜艇。该项目是对4艘瑞典“海蛇”级潜艇进行改装,适于热带地区作战。第1艘艇于1995年定购,而到1997年,新加坡提出增加改装3艘艇。项目中还包括了提供文件、备件和人员培训。  相似文献   

10.
想在水下进行活动,这是人类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制造潜艇成为各国实现强国海军梦的风向标。17世纪以前,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和探险者曾多次进行过将船潜入水下行驶的研究和探索。1775年,美国人D·布什内尔建造了一艘单人驾驶的、以手摇螺旋为动力的木壳艇“海龟”号,能在水下停留约30分钟。1776年,曾用“海龟”号潜抵英国战舰“鹰”号的舰体下,用固定爆炸装置进行袭击,但是未获成功。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蒸汽机的出现为动力潜艇的制造创造了条件。1864年,南军的“亨利”号潜艇用水雷炸沉了北军的“休斯敦”号巡洋舰,然而该艇也同时沉没。这是潜艇击沉军舰的首次战例。  相似文献   

11.
1995年国庆节,中国海军第一艘油污水监测处理船——“北监03”号艇正式编入海军序列,从而填补了我海军装备的又一项空白。这艘艇主要功能是接纳回收舰船产生的油污水,并对油污水进行分离处理,是保护和改善我国大型海港以及海洋环境的精良装备。两年来,全艇官兵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接纳处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导弹快艇的国家。自从1959年第一艘导弹艇“蚊子”级入役以来,前苏联/俄罗斯一直对这类快艇情有独钟,在各个年代都有新型导弹快艇出现,级别众多,每级艇的建造数量也较庞大,其中“黄蜂”级就有近300艘。这些导弹快艇除了供本国海军使用外,还有大批的新、旧快艇出口到了国外。前苏联解体后,导弹快艇成为俄罗斯海军出口创汇的舰种之  相似文献   

13.
海洋 《当代海军》2002,(2):47-47
尊敬的编辑: 您好! 没有想到贵刊会刊登本人的拙作《用“蜂群战术”打航母》(2001年第8期第47页),为表示感谢,已经到邮局订阅了2002年全年的贵刊。同时,还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海军兵器中,潜艇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在其优秀战例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一艇沉三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的一艘潜艇曾在一个小时内击沉了3艘英国万吨级巡洋舰,这个战例震惊了当时的世界。据说,1997年为打击“台独”的嚣张气焰,我军在台湾海峡进行了实兵演习,当时,我海军核潜艇出动,迫使美国航母舰队不敢靠近台湾海峡,为保证演习正常进行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1935年第一艘水面掠行艇(壁面效应船)问世以来,全世界已研制了70多艘掠行艇,近年来更呈有增无减的趋势。现代水翼艇和气垫船航速可达100~1500千米/小时,现代喷气式飞机都以500千米/小时以上的航速飞行,而150~500千米/小时这一速度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6月15日上午8时25分,朝鲜、韩国海军舰艇在靠近朝鲜康翎郡双桥里东南方的黄海海域发生冲撞并交火,仅韩国舰艇就发射炮弹150多发、枪弹7000多发。在历时14分钟的交火事件中,朝鲜一艘鱼雷艇被击沉、三艘艇严重受损、约30人丧生。韩国海军则有7名水兵受伤、两艘巡逻艇受损。朝鲜海军4艘巡逻艇、3艘鱼雷快艇及韩国海军的1艘护卫舰、4艘快艇直接参与了这次海上冲突。  相似文献   

16.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最近报道,泰利斯海军法国分公司对外展示了其最新研制的 MRR-3D 新一代轻型三坐标监视雷达。该雷达系统已被法国的两艘新型 BPC 船和皇家挪威海军的新型 Skjold 级快速攻击艇所选用。MRR-3D 雷达系统MRR-3D NG 雷达系统是由泰利斯公司早期研制的 MRR-3D 雷达派生而来的,其加装了电子天线稳定系统,升级了软件,并换装了新的信号处理硬件,从而减少了重量和成本,并提高了系统性能。卡塔尔海军的4艘“巴赞”级快速攻击艇和科威特海军8艘 Garoh 级快速攻击艇上  相似文献   

17.
王麟 《国防科技》2003,(2):38-38
俄罗斯海军的骄傲 亚历山大·博加乔夫舰长和他的179名船员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打击精度最高、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人类所建造过的最大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台风”级核潜艇。 在这个庞然大物——俄罗斯海军的骄傲的面前,博加乔夫舰长这样说:“虽然发生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但是我的船员中没有一人灰心丧气,没有一人拒绝上艇下潜去执行新的任务。” “台风”级核潜艇是原苏联为了抗衡美国的“三叉戟”级战略导弹核潜艇而设计的,计划建造12艘。首艘“台风”级核潜艇从1977年开始建造,但  相似文献   

18.
二战期间,英国地中海舰队最优良的战舰“维多利亚”号在一次海难中被撞沉。事后,英海军法庭根据活下来的人所提供的情况,才知道这是由舰队总司令的一个错误命令导致的惨剧。那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平浪静的日子,总司令佐治泰伦率地中海舰队的11艘战舰,排成两列纵队航行在碧波万顷的地中海海面上。下午 2点多钟,佐治泰伦命传令官向各舰发信号,要求它们准备重新编队航  相似文献   

19.
朝鲜的一艘“山高”(Sango)级潜艇看来在执行秘密渗透任务时发生灾难性的失误而在韩国江陵附近海上触碓搁浅,朝鲜要求韩国归还该艇。9月18日清晨,一出租汽车司机发现这艘弃艇,于是他通知了韩国安全部队。韩国安全部队立即展开一场重大的反渗透行动。在随后广泛对渗透人员的搜捕中,1名朝鲜人被俘。据悉,其余24名或25名艇上人员中22人已经死亡,这在本期《简氏国际海  相似文献   

20.
漫画     
《现代舰船》2012,(11):8
在"日本经济"号这艘快沉的船上,一群日本国民拼命求生。野田首相此时的解救措施并不是挽救濒危之船,而是在船头上玩起了名为"领土争端"的杂耍扔火把,他低声嘟囔道:"但愿他们忘了船正在下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