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曼莉 《军事经济研究》2014,(4):F0002-F0002
美国的安全环境面临新技术的使用、新的权力中心崛起、暴力冲突及各种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威胁。2012年1月,国防部发表名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防务的优先事项》的新防务战略指南,提出面向2020年美国军事建设的基本原则。2014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正是依据该指南制定的面向2020年的美国防务战略。其基本目标是依托保卫本土、促进全球安全、决战制胜三大战略支柱,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维持美国的军事优势。  相似文献   

2.
张明  黄成军  高博 《国防科技》2012,33(2):88-91
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国防战略指南。国防战略作为美国战略体系的重要一环,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制定,服从和服务于安全战略,同时又是制定国家军事战略的依据,规定着军事战略的内容和方向。文章通过对美国2012年版《国防战略指南》浅析,以期总结美国国防战略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习近平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讲话。这次峰会以"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为主题,共有52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在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主张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为此,我们要强化政治投入,凝聚国际共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把握标本兼治方向,推进全球安全治理。要强化国家责任,部署实施核安全战略,构筑严密持久防线。  相似文献   

4.
国防经济建设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往战争历史经验教训看,国防经济动员准备与实施。既是一个国家积蓄雄厚国防力量的物质基础、国家安全环境的可靠保障,又是增强综合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剂。美国历届政府,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将国防经济建设与动员准备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看待,做到“寓防于民”、“以军促民”、用国防经济动员建设,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从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国防经济动员理论与实践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观点和措施是:  相似文献   

5.
在二战期间,美国通过一系列法律、政策和多种方法途径,成功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战时经济动员,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障。文章从军工体制、文官领导制度、国家投资、政策调控、科学技术研究等5个侧面,比较全面地评介了其经济动员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连成  刘华秋 《国防》2005,(6):63-65
2005年3月18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国防战略》报告。该报告由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作序,共分三个部分:“21世纪美国的安全”、“21世纪的国防战略”和“所需能力及特征”。《国防战略》通过分析当前美国面临的国家安全环境,提出21世纪美国国防战略的四个目标(保障美国免遭直接攻击、确保战略进入和保证在全球的行动自由、加强联盟与伙伴关系、营造有利的安全环境)和实现战略目标的四个手段(使盟国和友邦放心、劝阻潜在的敌人、慑止侵略并对抗胁迫、击败对手)。《国防战略》是对布什政府第一任期国防政策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未来国防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7.
胡欣  韦欣然 《国防科技》2023,(3):128-133
美国太空网络融合问题发源自科技自然发展和美国战略运筹的交会,是美国强化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新探索。通过对美国太空网络融合的概念实质、推动因素、效果影响进行阐述,得到如下结论:未来美国太空网络融合将给世界带来军事与安全、经济与商业的全维联动冲击,给国际太空安全带来新的危机与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应该注重威胁判断、顶层布局以及太空网络融合的军事、商业和技术运作,并在新情境下的国际太空安全治理中承担大国责任,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8.
《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的失效重创了本就脆弱的国际军控体系,对美俄战略稳定和全球军事安全带来消极影响,国际军控合作和全球军事安全迫切需要重构新的军控体系。本文立足当前国际军控现状,在分析美俄“退约”背后各方战略考量及国际军控面临的挑战,如“美国优先”理念下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国际军控体系自身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和新军事革命给全球安全增添新的变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全球安全共识、以大国责任和义务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军控体系和以多边军控体系循序推进国际军控进程等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推动国际军控合作,建立更为公平、合理、有效的国际军控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徐能武 《国防科技》2013,34(2):55-61
美国战略威慑体系由过度依赖核武向外层空间转移的倾向造成对外层空间安全的潜在威胁与挑战。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危害外层空间军备竞赛稳定性,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则损害外层空间危机稳定性,从而对战略稳定性造成严重冲击。美国推进外层空间武器化的做法既对和平利用活动造成了直接威胁,也危害外层空间环境安全、各国主权和个人隐私。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损害了外层空间国际安全体系,而阻挠防止外层空间武器化和军备竞赛谈判则导致外层空间国际军备控制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12,(7):40-41
在举世瞩目的第二届核安全峰会上,中国再次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态度: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增进全球核安全、促进核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应有贡献。请看本刊据《人民日报》、新华社相关报道汇集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选如火如荼,无论是奥巴马连任还是其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获胜,都将深刻影响美国经济乃至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其结果牵动各国神经。除了政治、经济等议题外,总统候选人也经常在美国选战中祭出“军事牌”。  相似文献   

12.
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外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报告,引起国内媒体高度关注,纷纷报道消息,推出深度解读,但各媒体在用阋方面或许会让普通读者困惑,有称该战略报告为美军军事战略、美国军事战略,也有称美啊安全战略,还有称美国防务战略,到底该报告属于哪一个战略层次,上述几种战略又有何关系,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13.
如果美国政府选择了全球收缩战略,放弃海外战争,也许国内的经济形势会变得好一些.本国民众也就不用承担那么多的国际义务,但如此一来,美国辛辛苦苦数十年在海外积攒的战略利益无疑将会全部或大部丢失,美国的国际地位也会一落千丈,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必将大大削弱。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美国政府宁愿打第6.第7甚至第10场战争,也不会...  相似文献   

14.
美国2014年撤离驻阿富汗军队,未来安全环境更加不确定且复杂多变。强大力量崛起的同时,小国家和非政府组织粉墨登场。美国一边面临地区和全球局势的变化,一边面临紧迫的财政问题。威胁更多,机会也更多。唯有快速发展、创新做法,才能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美国军事经济的调整及其对军备与裁军的影响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骆忍石关键词美国军事经济调整军备与裁军美国军工生产冷战结束,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军备裁减。全球军费总额由80年代高峰时的一万余亿美元降至目前的约8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直在全球各地担当着国际警察的角色,而武装部队则是维护其地位的主要力量。为了调动美国青年参军的热情,也为了激发美国大兵们在世界各地枪林弹雨中作战的激情,美军在不断加强教育和宣传的同时,更注重物质上的鼓励,长期以来砸下大笔美金保障军人物质生活,提高军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增强军人职业的吸引力,确保官兵安心服役。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推出,似乎标志着亚太地区已取代欧洲成为美国安全战略重心.但仔细研究发现,该战略与以往任何战略都不同,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军事战略,而更像是裹着军事外衣的经济战略,其经济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债风波     
一度让全球神经紧张的美国债务上限谈判与政府违约风险,终于在8月2日大限日化险为夷——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宣布美国债务上限提高至少2.1万亿美元。不过,与债务上限危机相比,美国经济中的难题,尤其是就业危机并未解决。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天价债务仍然是全球经济的一个重大风险。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半月谈》、《南风窗》等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19.
传统军事安全威胁通常是主权国家判定战争对象和选择战争区域的根本取向。与其它国家不尽相同,天然的安全屏障和强大的综合实力使美国免遭一般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威胁,求利成为其判定战争对象和选择战争区域的经济取向。美国的战争对象既不都是区域大国,更非都是区域强国,有的国家甚至从总体上来看根本就是经济落后、军力弱小的国家,但美国的战争对象无一不是蕴藏着丰富战略资源、占据重要战略枢纽地位或者是位于战略要道的国家,彰显了美国战争对象判定与其经济繁荣不可分割的内在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20.
《军事经济研究》2014,(4):F0003-F0003
美国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南亚地区具有重要利益,是其构建全球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及其盟国在未来12年间将主要关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这缘于与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千丝万缕联系。对美国而言,当局首先需要关注某些焦点,然后以焦点为核心,构建相应的外交和安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