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制裁朝鲜,并组建"联合国军"参战,朝鲜战争由内战升级为世界性局部战争。在金日成首相请求援救,苏联不肯出兵援朝的情况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基于对友好邻邦朝鲜的国际主义义务、反制美军入侵朝鲜和台湾海峡、保卫中国东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为新中国未来发展创造有利环境等考虑,最终独立自主地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61年前,美国侵朝战争的战火突如其来。中共中央反复权衡,艰难抉择,做出入朝作战的正确决策。在抗美援朝出兵决策过程中,周恩来深刻洞悉国际国内战略形势,坚决支持毛泽东的出兵主张;全面领导和组织战备工作,有力奠定了出兵基础;彻底摸清苏联军事援助底牌,促使中央定下按计划出兵的最后决心,发挥了特殊而关键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没有直接的外交关系。在新中国出兵朝鲜的判断和决策中,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反映出新中国出兵朝鲜的判断和决策过程、为抗美援朝作了广泛动员、配合了新中国出兵朝鲜的战略部署,但并没有引起美国方面的足够重视,中美两国最终在朝鲜兵戎相见。作为积极影响,《人民日报》为西方国家特别美国提供了一个熟悉和了解中国高层决策的重要途径,并在后来处理中美关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三年来,关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研究,出现了喜人的形势,出版了一大批专著、回忆录、文章等,为广大读者全面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提供了方便.但也不可否认,在这些成果中,对有些史实问题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问题中,主要有以下三点值得商榷:(一)关于东北边防军的领导人问题;(二)关于中共中央做出出兵决策的时间和周恩来总理赴苏联同斯大林会谈的内容问题;(三)关于出兵决策做出后,中共中央是否出现过决心的变化问题.笔者根据所掌握的历史情况,谈一谈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作出出兵援朝的战略决策后 ,民主党派坚决拥护和贯彻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 ,保持在政治方向上和中国共产党的高度一致 ;积极发挥自身特殊优势 ,支持抗美援朝运动 ,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1950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书记处会议或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重大战略决策,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那么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既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迅速出兵朝鲜、入侵台湾海峡。在此危急时刻,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运筹帷幄、精心筹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战略策略:统揽全局,及早分析预测朝鲜局势;防患未然,抓紧做好临急应战准备;审时度势,夺取政治外交的主动权;主动作为,寻求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反复权衡,果断定下出兵参战决策。这些战略策略为中共中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保持战略清醒、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取得首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65周年,特约三位专家分别从为什么出兵朝鲜、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出兵朝鲜的历史意义三个角度撰文,回顾决策出兵朝鲜的历史过程,思考出兵朝鲜的伟大意义,继承和弘扬我军敢打仗、打胜仗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9.
1994年俄罗斯解密有关朝鲜战争的部分国家档案以来 ,中国和外国均有学者认为 ,中共中央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是苏联压力的产物 ,主要依据是斯大林给毛泽东的两份电报和毛泽东给斯大林的一份回电。那么 ,究竟是斯大林给毛泽东施加压力 ,还是毛泽东要斯大林表态 ?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是苏联压力的产物 ,还是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需要自己作出的决策 ?可以说 ,如何认识这三份电报 ,是对这些问题不同认识的分水岭 ,对这三份电报的认识不同 ,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关于1950年10月1日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和10月2日毛泽东通过罗申给斯大林的…  相似文献   

10.
明万历二十年(1 592年)至二十六年(1 598年),日本侵略朝鲜,明军援朝抗日,中日两国因而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和斗争。这次中日斗争,前后持续7年,明朝在战略策略把握上有得有失,主要体现于五个方面:一是对日本侵朝缺乏战略预见,疏于防范;二是比较果断、坚决地出兵援朝;三是战争指导屡屡失误,战争进程曲折反复;四是和、战把握失当;五是在相持中赢得转机,成功策划和实施露梁海战。  相似文献   

11.
有理、有利、有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队开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那么,护航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依法出兵,师出有名自古以来,军事行动都讲求"师出有名"。现代军事行动虽然在内容、形式和空间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对于出兵的合法性要求—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前,在美国武装侵略朝鲜并霸占我国领土台湾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我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组织志愿军出国作战的战略决策,本文拟就这一决策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一 首先应当指出,中国决策出兵抗美援朝,是在美国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情况下被迫作出的。 1950年 6月 25日,朝鲜半岛发生了一场惊动世界的内战,时隔一日,美国就从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出发,纠合英法等 15个国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武装干涉。 9月 15日,美军实施仁川…  相似文献   

13.
徐焰 《国防》2014,(8):78-80
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美国入侵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挑起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中共中央、毛泽东审时度势,做出了“秘密出兵入越、入老,协助进行抗美战争”等一系列决策。中国除了提供大量物资援助外,人民解放军又先后派出近40万人的部队进入越南、老挝,直接参加了防空作战和对前线的战勤支援。在这场斗争中,人民解放军又一次经受了现代化战争的考验,在新中国军事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美国入侵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挑起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中共中央、毛泽东审时度势,做出了"秘密出兵入越、入老,协助进行抗美战争"等一系列决策。中国除了提供大量物资援助外,人民解放军又先后派出近40万人的部队进入越南、老挝,直接参加了防空作战和对前线的战勤支援。在这场斗争中,人民解放军又一次经受了现代化战争的考验,在新中国军事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共产国际16日来电的"译不出"说,尽管缺乏立论所必需的事实依据,但并不影响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自主性质。因为中共中央从"除蒋"到"释蒋"政策的转变,是在多方博弈中力争利益最大化的自主选择,也是为了支持张学良的"兵谏"诉求而做出的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中共中央将山西作为华北抗战战略支点的决策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东进战略方针的发展和具体体现,最早源于中央对长征落脚点及战略发展方向的探讨;未来对日作战的需要、军事地理和自然经济条件、红军作战需要足够的回旋空间等三个因素是向山西发展的东出战略形成的根本原因;"西安事变"和"卢沟桥事变"使红军东渡黄河实行战略展开成为可能;太原失守后共产党八路军成为山西敌后抗战主角,山西战略支点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朝鲜战争作为新中国成立不久打的第一场战争,对中国后来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大多是理论化的东西,而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外交思路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并模式化。因此研究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勾勒出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决策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一、从朝鲜战争爆发到中国出兵朝鲜, 中国政策的变化 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0月25日中国宣布出兵朝鲜,中国对朝鲜战争的认识和政策有一个转变过程。 朝鲜战争刚爆发…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后期,防止与准备对付美国可能的军事干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最为关注的问题。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美国出兵问题的准确判断和战略指导,保证了解放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值得后人深思。一、客观冷静地分析形势,对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作出科学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逐渐演化成两大社会阵营的对抗。美国为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并遏制苏联在远东的影响,对华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企图扶植蒋介石政权作为其在远东的统治工具,并通过军事经济援蒋深深卷入了中国内战。然而,与美国的愿望相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  相似文献   

19.
1927年5月18日,国民革命军第8军夏斗寅部在湖北叛变、许克祥部在湖南叛变。当时,中共领导人蔡和森、李立三曾向中共中央建议:在出兵平息夏斗寅部叛变时,以共产党掌握的革命武装叶挺部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全部占领粤汉路,若第8军全部叛变,则由粤汉  相似文献   

20.
朝鲜战争爆发与否与毛泽东无关;出兵抗美援朝决非毛泽东为"推行世界革命"作出的决策;毛泽东没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设定"超越现实的战略方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决非个别学者所言的"只是心理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