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复合磺酸钙、聚脲和膨润土3种高温润滑脂流变学性能的异同,以400SN为基础油,制备稠度相近的上述3种高温润滑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流变仪对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剪切速率和温度对润滑脂的流变性能影响较大。3种高温润滑脂的表观黏度、储存模量等流变参数均存在差异;高温时3种高温润滑脂均更易从以弹性为主转向以黏性为主,凝胶体系较难保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军械装备通用润滑脂的研制过程及性能,分析了基础油、稠化剂、抗氧化剂和防锈剂对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实验室理化性能测定和实际使用结果表明,该脂主要性能达到了美军标M IL-PRF-10924G的质量标准,可以满足我军军械装备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自制了锂基润滑脂,通过四球试验研究zn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在不同工况条件的摩擦学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和EDX分析了磨斑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探讨了zn的润滑作用机理,并对zn与SiO2不同复配方案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载荷条件,zn能更显著地提高锂基润滑脂的抗磨性能;在中高载荷条件,zn同时具有减摩抗磨性能,但对Pn值的提高没有太大帮助。EDX能谱分析表明磨斑表面存在特征zn元素,说明zn能够在摩擦表面沉积,形成摩擦学性能显著的表面润滑层;同时,zn与硬质颗粒SiO2在适宜的复配比例时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能提高锂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基础油对磁流变液的影响,以羰基铁粉为悬浮介质,4种不同种类的基础油为分散相制备了磁流变液。采用MCR302流变仪进行旋转和振荡2种剪切模式测试,考察了基础油对磁流变液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自然沉降法对不同种类基础油磁流变液的沉降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磁流变液样品黏度及黏弹性与基础油的黏度和类型均有关,其中以聚α-烯烃为基础油的磁流变液具有较高的储能模量,在低剪切速率下表现出高零场黏度,而以乙基硅油为基础油的磁流变液储能模量较低且损耗因子随剪切频率波动较大,沉降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复合铝基润滑脂是性能优良的多效润滑脂,尤其是泵送性能良好,适用于集中润滑系统,已在冶金等行业获得广泛应用。考察了组成、工艺和添加剂对复合铝基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复合铝皂对环烷基油的稠化能力优于对石蜡基油的稠化能力,增大基础油黏度有利于改善润滑脂的性能,采用异丙醇铝三聚物比采用异丙醇铝制备复合铝基润滑脂的工艺可靠,产品性能更稳定。通过配方和工艺条件优化,制备的复合铝基润滑脂具有高滴点,良好的胶体安定性、机械安定性、氧化安定性、抗水性、防腐性和抗磨性。  相似文献   

6.
以有机膨润土、HVI400矿物基础油、添加剂和极性助分散剂为原料,实验研究一种有机膨润土润滑脂,较详细地考察了极性助分散剂、添加剂及制备工艺(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研磨次数)对膨润土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极性助分散剂采用丙酮时制备的膨润土润滑脂性能良好;液态添加剂比固体添加剂的效果好;制备工艺对膨润土润滑脂的性能有一定影响.采用15%有机膨润土稠化剂和85%HVI400矿物基础油,以2%-4%丙酮作极性助分散剂,添加0.5%抗氧剂、0.5%防锈剂、1%油性剂和4%极压抗磨剂,制备工艺为快速搅拌30 min,研制出一种性能良好的极压膨润土润滑脂,该润滑脂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胶体安定性、机械安定性、防锈性、抗水性和极压抗磨性.  相似文献   

7.
添加剂对润滑脂抗磨极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比考察了聚异丁烯、氟化镧、醋酸钙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锂钙基脂、复合锂基脂和复合锂钙基脂的抗磨极压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聚异丁烯对润滑脂的抗磨极压性能基本无影响,醋酸钙、氟化镧和硫代氨基甲酸盐都可提高润滑脂的抗磨极压性能,其中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效果最好.用XPS对醋酸钙提高润滑脂抗磨极压性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推测是在摩擦表面形成了CaCO3,CaO表面膜.  相似文献   

8.
复合锂钙皂稠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复合锂钙皂的组成、制备工艺;与复合锂皂、复合钙皂相对比,研究了其性能;利用电子显微镜,探讨了其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锂钙皂具有良好的成脂能力、氧化安定性、抗水性和润滑性,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润滑脂稠化剂。  相似文献   

9.
电流变流体的流变性质和力学性质在电场里随电场强度的变化而实时地、可逆地发生变化, 这一特点使得它在自适应结构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电流变流体夹心梁是在两弹性层间夹入一层电流变材料, 通过控制电流变材料屈服前的流变性质和力学性质来达到控制整个复合梁的动态响应。本文通过建立两端简支的电流变流体夹心梁的结构模型, 模拟分析了复合梁的动态响应及不同激励频率下的优化电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46#机械油基础油与PAO8(8#聚α-烯烃油)不同比例混合后油品的黏温性能,研究了黏度偏差率随测量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发现:国际通用黏度调和计算模型能较好预测混合基础油的高温运动黏度,黏度偏差率最大值为3.56%;而美国标准局的黏度调和计算模型在混合基础油的低温运动黏度计算上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剂萃取法,以乙醇为萃取溶剂,研究了三种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苯乙烯吸油树脂的脱油和再生性能,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镜(SEM)对三种吸油树脂再生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种吸油树脂的脱油率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大,在25min时脱油率达到最大值;萃取时间对树脂回收率影响很小;三种吸油树脂的再生吸油率和脱油率随再生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但树脂回收率随再生次数的增加改变量很小。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金属橡胶在高速冲击环境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制备了圆柱实心金属橡胶试件,使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开展了金属橡胶的动态压缩试验。分析了金属橡胶动态应力-应变规律,探讨应变速率和弹簧卷外径对金属橡胶的动态弹性模量、动态峰值应力、能量吸收和理想能量吸收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分为弹性形变阶段、局部塑性变形阶段和破坏阶段,动态弹性模量和动态峰值应力均表现出典型的应变速率效应,且均随弹簧卷外径的增大而减小。此外,随着应变增大,能量吸收性能随应变速率增大而逐渐变好,随弹簧卷外径的减小而逐渐变好。理想吸能效率受应变速率影响很小,但随应变增大而逐渐增高并趋于饱和,其饱和值均大于0.75,弹簧卷外径为3 mm时,金属橡胶的理想吸能效率最优,其饱和值达到0.88,表明金属橡胶材料在高速冲击下有良好的吸能抗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13.
液晶聚硅氧烷/硅油稀流体电流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Williamson醚合成方法制备了烯丙氧(对乙氧基)联苯,并以其为单体采用催化加聚合成了侧链型联苯聚硅氧烷,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该物质具有液晶性.研究了液晶聚硅氧烷/硅油稀流体的电流变效应,研究发现:该流体具有液晶型电流变液剪切变稀的现象;由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可以看出,在2kV/mm电场作用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产生的剪切应力越大;随着侧链液晶聚硅氧烷/硅油流体重量比的增大,在2kV/mm电场的作用下该流体的剪切应力也增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通过高温烧结得到了超细钛酸钡(BaTiO3)粉体,烧结产物经SEM、XRD等表征手段对粉体的形貌和晶型进行分析。采用卡尔-费休法测定了配制的电流变液中的含水量,讨论了不同含水量对钛酸钡的电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钛酸钡ER液在含水量为117.2μg/g时,屈服应力、表观粘度和漏电流密度达到最大值;要使含水钛酸钡ER液具有一定的ER效应,且在其实验仪器测试范围内(电场强度最大可达2.5kV/mm;漏电流最大可达10μA)具有电流变效应,含水量应小于或等于88.1μg/g。  相似文献   

15.
采用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CTD-128环氧树脂与GA-327(DDM改性芳胺)的固化度-时间变化关系;采用AR2000EX型旋转流变仪,测试了上述体系的等温黏度-时间关系.比较等温条件下的固化度-时间关系和黏度-时间关系,建立了等温条件下的黏度-固化度的等时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纯化学增黏机制影响下,树脂体系的黏度随固化度增加先缓慢增加,当固化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黏度快速增加.将等温条件下的黏度-固化度关系进行变换,得到恒定固化度下的黏度-温度关系,揭示了在物理减黏机制影响下,树脂体系黏度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黏度降低幅度随固化度的增加而增大.两种黏度影响机制分离的实现,为反应性树脂体系实时黏度的准确预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作好润滑脂的质量保障,开展了军用地面装置润滑脂在储存中质量变化规律的研究。通过研究润滑脂在储存期间的各项理化指标、性能指标、内部结构的变化,确定了影响润滑脂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指标。为全面研究军用润滑脂的储存性能探索出了好的方法,并为最终制定军用润滑脂储备规范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MoDTP作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Mo DTP)作锂基润滑脂添加剂时的摩擦学性能,并与传统添加剂二硫化钼(Mo S2)进行对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仪(EDX)对长磨后钢球磨斑表面形貌及元素进行观测和分析,探讨Mo DTP的润滑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荷载下,Mo DTP作添加剂比Mo S2具有更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和更高的PB值,但PD值较低;摩擦过程中Mo DTP与摩擦副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了摩擦学性能显著的润滑层。  相似文献   

18.
流体动压超光滑加工材料去除主要受工件表面流体动压和剪切分布的影响,根据材料去除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影响材料去除的关键工艺参数。基于流体动力学仿真和具体实验对抛光轮浸没深度、抛光轮转速和抛光轮间隙对流体动压超光滑加工的材料去除速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抛光轮的浸没深度对材料去除速率影响不大;材料去除速率随着抛光轮转速的减小、抛光间隙的增大而减小;考虑实际使用条件,最优抛光轮转速为300 r/min、抛光间隙为25μm、抛光轮浸没深度为(2/3)R。同时对抛光头温度稳定性进行了具体实验测试,其在装置启动后4 h基本达到热平衡,通过试运行预热的方式可有效避免温升变化对抛光间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降低设备噪声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及某些军事装备在这方面的要求更为突出。使用低噪声润滑脂是降低精密滚动轴承噪声的重要途径。综述了国内外低噪声润滑脂的研究情况,探讨了润滑脂组成、制脂工艺、结构及杂质对轴承振动和噪声的影响,分析了低噪声润滑脂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应用伏安法测定了润滑脂中的抗氧剂含量,研究了润滑脂的氧化安定性和储存安定性与抗氧剂含量的关系。发现润滑脂在储存过程中抗氧剂的消耗是有规律的,开始阶段抗氧剂消耗较慢,一定时间后抗氧剂消耗突然加快,这一结果为指导润滑脂储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