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了两种吸油树脂对硝基苯的吸收能力,并利用分光光度法等手段研究其对含硝基苯工业废水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对硝基苯而言,2号树脂的吸收性能优于1号,其最大吸油率和最大吸油时间分别为8.4g/g和20min。对含硝基苯工业废水而言,吸附60min后,1号树脂和2号树脂的净化率分别达到85.8%和95.2%;0~20min内,1号树脂和2号树脂的平均净化速率分别为2.30%/min和2.09%/min;20~60min内,平均净化速率分别为0.97%/min和1.33%/min。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高吸水性树脂.讨论了其在蒸馏水及NaCl水溶液中的吸液性能,通过对滤液电导率的测定探讨了高吸水树脂吸盐水的机理.分别研究了在不同离子强度下NaCl、CuCl2、FeCl3和MgCl2、CaCl2、BaCl2以及KCl、KBr、KI水溶液中的吸液性能;以及在相同离子强度的不同盐溶液中的吸液性能.另外,研究了温度对树脂吸收性能的影响以及树脂的保液性能.结果表明,①随离子强度的增加吸液倍率显著下降;等离子强度下多价阳离子的存在使吸液倍率急剧减少;而同一主族阴离子的钾盐溶液中,当离子强度相等时,吸液倍率按阴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降低,但差别很小.②高吸水性树脂中的非离子型单体的引入有利于提高树脂的抗盐性以及对不同种类盐的稳定性.在蒸馏水中,吸收倍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在质量分数3%的NaCl水溶液中,吸收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③合成的该高吸水性树脂具有很好的保液性能.  相似文献   

3.
萃取-絮凝组合精制再生废润滑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溶剂精制再生废润滑油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应用极性溶剂为萃取剂、乙二胺为絮凝剂,组合精制再生废润滑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剂为正丁醇,精制时间为15 min,精制温度为25℃,剂/油质量比为5∶1,絮凝剂添加比例为1.0%。以该精制工艺操作,再生油性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黏温指数达130以上,闪点达200℃,酸值为0.05 mg.g-1,灰分质量分数降低到0.01%以下,金属元素含量显著下降,再生油产率为80.6%,各项性能基本上符合HVI150基础油指标,表明该精制工艺再生废润滑油可行,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CTD-128环氧树脂与GA-327(DDM改性芳胺)的固化度-时间变化关系;采用AR2000EX型旋转流变仪,测试了上述体系的等温黏度-时间关系.比较等温条件下的固化度-时间关系和黏度-时间关系,建立了等温条件下的黏度-固化度的等时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纯化学增黏机制影响下,树脂体系的黏度随固化度增加先缓慢增加,当固化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黏度快速增加.将等温条件下的黏度-固化度关系进行变换,得到恒定固化度下的黏度-温度关系,揭示了在物理减黏机制影响下,树脂体系黏度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黏度降低幅度随固化度的增加而增大.两种黏度影响机制分离的实现,为反应性树脂体系实时黏度的准确预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乳化油废水空化射流破乳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空化射流破乳实验系统,确定了空化射流破乳实验方法。以空化射流破乳除油率作为衡量空化射流破乳效果好坏的标准,通过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油的质量浓度、静置时间、喷嘴入口压力、循环处理次数、靶距对空化射流破乳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相比,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将使空化射流破乳除油率大幅度下降;空化射流破乳方法主要对不含表面活性剂的模型乳化油废水有一定效果;空化射流破乳除油率随着模型乳化油废水油的质量浓度、静置时间、喷嘴入口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循环处理次数较少时,空化射流破乳除油率随着循环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循环处理次数过多反而使除油率下降;存在最佳靶距280 mm。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低温运动粘度测定仪测量PAO8(8#聚烯烃)合成基础油和45#变压器油基础油按不同比例调和后混合基础油的粘温性能,运用Arrhenius模型和Grunberg-Nissan模型计算混合基础油的理论粘度,研究粘度偏差率随测试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Arrhenius模型能准确预测混合基础油的高温运动粘度,粘度偏差率最大值不超过1%,而Grunberg-Nissan模型能精确计算混合基础油的低温运动粘度;PAO8和45#变压器油基础油调和能够获得高低温粘度的匹配.  相似文献   

7.
利用吸油材料将液体燃料进行吸附储存是一种全新的储存方式,该储存方式与传统空腔储存液体的方式相比,在储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论文初次提出吸附式储存液体燃料技术(简称SFAM)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SFAM技术下的吸放油性能、抑爆性能及环境适应性能的要求与实现机理,同时结合SFAM技术的使用特点和应用背景,对聚丙稀吸油棉、天然植物纤维、吸油树脂和聚氨酯泡沫等四类吸附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研究锂基润滑脂的流变性能,以12-羟基硬脂酸锂皂为稠化剂和聚-α烯烃(PAO)油为基础油制备了锂基润滑脂。考察了稠化剂含量、基础油黏度和温度对锂基润滑脂的触变性、储存模量、损耗模量、表观黏度和应变幅度等流变参数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锂基润滑脂是屈服性假塑性流体,在很小应变范围内以可恢复的弹性变形为主导,达到其屈服应力后,具有明显的剪切变稀现象;达到其流动点后,表现出黏性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9.
石英纤维增强苯并噁嗪树脂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苯并(啞心)嗪树脂应用于RTM工艺制备石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系统考察了该树脂的工艺性能及力学性能,制备并测试了石英/苯并(啞心)嗪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耐烧蚀性能,并将相关性能与钡酚醛与石英/钡酚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85℃~145℃温度区间内苯并(啞心)嗪树脂粘度保持在800mPa·s以下,树脂具有较宽的低粘度温度平台和较长的低粘度保持时间.力学性能及耐烧蚀性能研究表明,石英/苯并(啞心)嗪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达到了61.5MPa,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显著优于石英,钡酚醛复合材料,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0.0510g·s-1和0.032mm·s-1.石英/苯并(啞心)嗪复合材料是一种可采用RTM工艺制备的耐烧蚀材料.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高压静电场对反渗透进水的温度、总硬度、电导率、pH值和细菌数的影响,以及高压静电场对反渗透膜通透量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静电场可有效改进反渗透预处理。经高压静电场处理后,原水的温度、总硬度、电导率升高,pH值降低。高压静电场的杀菌率随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电压的上升而增大。采用高压静电场对反渗透进水进行预处理,可提高反渗透的通透量和回收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空化现象,建立了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全流域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全流域空化特性分布,分析了排油口负载压力、缸体转速和斜盘倾角等工况参数对全流域空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空化主要发生在吸油区的吸油口、配流盘和柱塞腔区域,空化随气相体积分数增大而加重;排油口负载压力由10 MPa增至30 MPa,吸油口、配流盘和柱塞腔气相体积分数峰值分别由6.28%增至6.68%、5.91%增至7.13%、10.03%增至11.23%;缸体转速由2 200 r/min增至3 000 r/min,吸油口、配流盘和柱塞腔气相体积分数峰值分别由6.39%增至6.41%、6.26%增至10.54%、7.13%增至10.16%;斜盘倾角由3.64°增至5.64°,吸油口、配流盘和柱塞腔气相体积分数峰值分别由6.34%增至6.41%、14.7%降低至13.9%、10.16%增至11.66%。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在实际设计中,排油口负载压力、缸体转速和斜盘倾角的取值在合理范围内越低越好,斜盘倾角取值存在最优区间。  相似文献   

12.
采用ASTM D2619—2009分别对己二酸双酯、偏苯三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酯进行了加速水解实验,通过测量酸值、水层总酸度与铜片失重,表征了各种酯类油的水解情况,对不同酯类油的水解安全性与结构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各类型油品的水解规律。结果表明:酯类油的水解难易程度受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影响很大;具有支链结构的醇基会减小偏苯三酸酯的水解能力,醇基碳链增长则会减小己二酸双酯和偏苯三酸酯的水解能力;羧基碳链越长则三羟甲基丙烷酯抗水解能力越强;偏苯三酸酯抗水解能力强于己二酸双酯。  相似文献   

13.
自润滑材料工作机理验证与材料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含油量低(HDV6)、中(HDV12)、高(HDV20)3种材料的滑动摩擦特性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了自润滑材料工作机理;并发现自润滑材料失去自润滑特性后,通过对其重新浸油,可以使材料的自润滑性能再生.  相似文献   

14.
钢质油罐在储存油料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重腐蚀.为能够掌握罐底的腐蚀程度,提出了一种由灰色系统理论和BP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钢质油罐罐底腐蚀情况进行了预测,并通过实例计算给出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很小,尤其对油料腐蚀这种涉及较多因素的复杂过程,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该模型克服了传统预测模型需建立函数的难题,且预测精度较高,具有较高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聚乙二醇制备了聚合物硅烷,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利用所合成的聚合物硅烷对纳米氧化亚铜(nano-Cu_2O)表面进行了修饰。测试结果表明:自制硅烷可接枝到氧化亚铜纳米粒子表面,并能有效抑制纳米粒子的团聚;随着硅烷添加量的增加,纳米氧化亚铜与水的接触角逐渐减小;改性以后的产物分散性有了显著的改善,相比于未改性的样品,其吸光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其分散性能随硅烷用量的改变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气凝胶薄膜溶胶粘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低介电常数介质薄膜代替传统的SiO2薄膜是减小ULSI中互连延迟、串扰和能耗的有效方法.SiO2气凝胶薄膜因具有低介电常数、低密度、高热稳定性等性能而成为ULSI中金属间介质的理想材料.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酸/碱两步溶胶-凝胶法结合匀胶和超临界干燥等工艺在硅片上成功制备了SiO2气凝胶薄膜.研究了不同配比的SiO2溶胶粘度随时间的变化;确定了适于匀胶的溶胶的粘度范围为9~15mPa*s;发现溶胶粘度在9~15mPa*s的时间随溶剂异丙醇(IPA)用量的增加和NH4OH的减少而延长.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排气背压的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再生时机判断是DPF后处理系统的关键。针对壁流式过滤器,采取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柴油机不同的排气流量、温度以及DPF加载水平对过滤器压降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降随温度升高基本成线性增长;随流量增加基本成二次方增长;随碳烟加载量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是曲线斜率先大、后小、再增大。随后分析了排气背压和流量、温度以及碳烟加载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研究对于准确判断车载DPF的再生时机,进一步提升DPF后处理系统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在φ90实验发动机试验中出现的三种现象,即a)药柱与绝热塑料管脱粘;6)p~t曲线尾部翘起;c)A1_2O_3粒子在喉部沉积。推导了估计沉积对压力曲线影响公式(当药柱作端面燃烧时)。提出了克服脱粘和沉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多种类型甲醇汽油助溶剂对M15甲醇汽油胶质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状态下在M15甲醇汽油中加入醇类助溶剂对未淋洗胶质和溶剂洗胶质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加入分子量较大的助溶剂吐温和司盘时胶质含量急剧增加。在储存期内,空白M15甲醇汽油和各加剂M15甲醇汽油的未淋洗胶质以及溶剂洗胶质含量均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从线性拟合直线的斜率可以看出,醇类助溶剂在储存期内会加速甲醇汽油中胶质的生成;各加剂M15甲醇汽油的胶质生成速率与醇类助溶剂分子量的大小有关,且红外光谱结果与胶质试验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探究硫化钴(CoS)材料在吸波领域的发展潜力,为后续制备CoS基多元复合材料提供参考,采用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球状、纳米颗粒状、花状3种不同形貌的CoS材料,并对3种CoS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结构和吸波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纳米颗粒状和花状,球状CoS具有更为复杂的3D多孔结构且呈现出良好的阻抗匹配,更利于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多重散射消耗,在填料量同为40wt%时,球状CoS的最小反射损耗为-44.59 dB,有效吸波带宽最大可达3.6 GHz,对应匹配厚度为1.5 mm。3种不同形貌的CoS材料吸波性能的研究为后续制备新型高效的CoS基多元复合吸波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