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人违反职责犯罪,是指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军人违反职责犯罪严重危害我军的战斗力建设,它不仅与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更与我军的宗旨和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要求相违背。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加强部队战斗力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和把握预防军人违反职责犯罪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军人危害国防安全方面的犯罪,是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类型之一。这种犯罪直接侵犯了国家的国防安全利益,必须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一、军人危害国防安全方面犯罪的认定 军人危害国防安全方面的犯罪,是指军人违反职责,侵害国家的国防安全利益,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其具有以下特征: (一)这种犯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国防安全利益。所谓国防安全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刑法第十章的规定,军人违反职责罪中妨害作战秩序方面的犯罪,直接侵害军队的作战秩序,危害国家的军事利益,是军事刑罚的重点。 一、军人妨害作战秩序方面犯罪的认定 妨害作战秩序方面的犯罪,是指在战争情况下或者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动员后,军人违反职责,妨害军队的作战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从犯罪构成看,妨害作战秩序方面的犯罪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4.
战斗力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我们履行使命、确保打赢的根本。军人履行职责渗透在战斗力建设的每个环节和全部过程,因此,军人履行职责的好坏,对于战斗力建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开展预防军人违反职责犯罪教育,严明法规纪律,对维护部队秩序,确保  相似文献   

5.
2001年,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在南京军区某集团军炮兵旅开展了预防军人违反职责犯罪教育试点。随后,他们把这项教育在整个集团军全面展开,至今坚持不断线。多年来,该集团军依据四总部颁发的《军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在教育活动中,着眼于维护战斗力、巩固战斗力、提高战斗力,坚持把预防军人违反责任犯罪教育活动,作为官兵培育战斗精神、提高履职本领的有效载体,为战斗力建设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军人违反职责罪的客体。军人违反职责罪的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并且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即国家军事利益。所谓国家军事利益,是指国家在国防建设、作战行动、军队物质保障、军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利益,它涉及军事装备、国防建设、作战行动、军事部署、军事科研、军事生产和军事管理等具体方面。国家军事利益这一客体是相对于军职罪这一类犯罪而言的,  相似文献   

7.
军人犯罪刑事政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事政策是大刑事法思想的基本范畴 ,军人犯罪刑事政策是国家基本刑事政策在军队的具体沿用。军人犯罪刑事政策是由军委就一定时期军队犯罪情况制订的原则性指导意见 ,它不直接对某一犯罪人作出评判 ,而是作为军事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形成最终法律判断的动态标准。  相似文献   

8.
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泄露军事秘密包括军人违反国家和军队的保密规定,故意泄露军事秘密和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的犯罪。本文从保障部队日常管理和适应新时期军事任务的需要出发,参照刑法与军队保密制度的相关规定,明析泄露军事秘密的犯罪构成,以预防和减少相关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绥江县人武部根据工作性质和担负任务的特点,大力加强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一是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国防法》、《危害国防利益罪》、《兵役法》、《军人违反职责罪》等法律法规,熟知和掌握法律条文。  相似文献   

10.
1997年3月14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所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特点之一是新罪名的大量增加。新增加的罪名中绝大多数是针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新出现的犯罪问题,这体现在刑法分则的每个部分,在军人违反职责罪中也有所体现。最典型的是刑法第442条规定:“违反规定,擅自出卖、转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军事刑法与俄罗斯军事刑法都分别在本国的普通刑法中用专章加以规定,相似之处很多。在军事刑罚方面,俄罗斯有很多专门针对军人、军事犯罪的特别刑罚很值得我国借鉴。对比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军事刑罚,找出我国在军事刑罚方面的不足之处,借鉴俄罗斯军事刑罚制度中的可取之处,完善我国的军事刑罚制度,使之更适应我国军事、国防的发展需要,有利于预防军事、军人犯罪,提高我国军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一、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回答 军人在犯罪后追诉之前或在追诉过程中死亡应否追究其刑事责任,传统的刑事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回答是不尽一致的。根据刑法罪责自负原则,罪及个人,也就是说,刑事责任由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来承担,如果犯罪人死亡,则意味着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已经消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了关于军人收入的性质问题与孙柏林的有些观点进行商榷。最后认为:军人的工资不应当是按劳分配的报酬,而是军人履行自己职责的报酬。并定义如下:军人工资是军人执行军务活动所得到的货币报酬,其性质是一种按其执行军务职责的繁重程度而由国家支付给军人的个人消费基金。因此,军人工资原则上是按职责分配的报酬。军人按职责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诸多分配方式中的一种,凡是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都应把根据自己的职务、军衔承担国家赋予的职责。国家按军人承担职责大小分配个人消费基金。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之后,对于现役军人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军用物资的该定何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定贪污罪,因为现役军人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军用物资属监守白盗,符合贪污罪的特征;另一种意见认为属于军人违反职责罪,应该首先适用《条例》,定盗窃军用物资罪。198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在《印发(关于审理军入违犯职责罪案件中的几个问題的处理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军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盗窃自己经手管理的军用物资的,符合贪污罪的基本特征,依照《刑法》第155条和全国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0月1日,我国修订后的刑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为配合新刑法的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本栏目拟就新纳入型法的“军人违反职责罪”的学习难点进行系列宣传,欢迎大家赐稿。  相似文献   

16.
军人作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平时遇到影响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比如违反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等,需要依法、稳妥地予以制止。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甚至行为本身可能违反法律规定。如果路见“不平”,军人应该如何“出手”?一、军人可能遇到的“不平”事有哪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平”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违反了道德规范,主要是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一种是违反了法律规范,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7.
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治性、目的性、传统性等特征,培育战斗精神是军人使命职责所系。武警部队院校作为武警部队干部的生长摇篮,培育战斗精神不仅仅是培育一批指战员,更是为部队战斗精神教育奠定基础。因此武警部队院校应当加强战斗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8.
军队人才积累的人力资本必须符合对于军人这一职业在精神方面的需要,要将军人精神要素纳入军事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中,并充分认识精神要素人力资本对于军人战斗力生成产生的作用,从而确立军人精神要素入力资本积累是军队人才教育模式中的重要因子。军队院校应强化精神要素人力资本积累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军人犯罪行为是军人犯罪心理因素外化的结果,分析军人犯罪的心理特征,研究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军人犯罪。军人犯罪的心理因素纷繁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种典型心理特征:消极偏颇、愚昧腐朽的观念体系。观念体系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  相似文献   

20.
黄麟 《国防》2016,(4):58-60
作为提升军队战斗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军向来重视军人配偶福利工作。本文从美国军人配偶就业保障支持、军人配偶再教育以及军人配偶福利制度三个方面对美军配偶福利政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