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层短讯     
《国防科技工业》2004,(7):78-78
华安公司被授予“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称号在6月15日召开的“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运用文化力推动经济力——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建设现场理论研讨会”上,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举行仪式,授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黑龙江华安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近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经信委、省国资委等共同主办的湖南省第七届企业文化论坛在红网演播中心举行,中国兵器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喜获"湖南省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基地"称号,同时,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被收录到《三湘企业文化建设风采》一书。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我国航空工业骨干企业和直升机科研生产基地,中航工业昌飞始终坚持以"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价值观引领企业改革发展,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和党建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企业文化铸魂、立道、塑形功效,努力打造具有文化底蕴、时代特色、国际视野的精益昌飞文化。文化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复制性。作为我国航空工业骨干企业和直升机科研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政工学刊》2013,(12):52-53
近年来,海军北海舰队某基地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紧紧围绕军营文化建设的先进性、战斗性、时代感,积极占领文化主阵地,不断激发官兵热爱基地、建设基地、献身基地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5.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自1966年建厂以来,为我国国防海军建设、航空航天、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等民族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着“中国最大硬齿面齿轮传动装置研制基地”的美誉。近年来,重齿公司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机制、调整结构、搞好改革、做大做强的同时,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通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行业特征和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两  相似文献   

6.
企业创新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进程。党建创新成为企业党组织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党建创新,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已是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战略任务。066基地红林厂党委积极实践“将政治资源转化为企业资源,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将政治工作转化为管理要素(即三个转化)”的党建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加速企业文化创新工程。创新党建工作观念发挥党组织整体优势“三个转化”是红林厂党委对企业党建观念、目标、方法的全面创新。在系统总结“效益型、文化型”党建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党委提出要用“企业党建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是通…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方重工集团)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成员单位,我国大中口径火炮动员中心,兵器工业集团火炮重要生产基地。在五十多年的建设发展进程中,公司始终以一根文化脉络为主线,不断蕴育、培养、生成具有公司特质的文化,即:以"和"为基石,以"接力棒"定律为方法,以领导文化为牵引,以核心价值理念为导向,以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三大体系为支撑,以企业文化相关制度为保障的——以"和"为基石的接力文化体系。该文化体系形成后,公司结合军工文化建设总体要求,以"和"文化体系建设为平台,以军工文化建设为抓手,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群体意识和企业价值观念,从广泛意义来讲,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有文化,只要有企业就有文化。如何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必须重视主体思想建设。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塑造企业文化形象,但不一定每个企业都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这关键取决于领导者的自觉意识和职工的参与意识,取决于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意义、实现条件和工作方式的认识。领导者的意识必须是自觉的和正确的,自觉的意识来自于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正确认识。企  相似文献   

9.
白杨 《华北民兵》2011,(11):44-44
近年来,内蒙古蒙牛集团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民营企业中脱颖而出。行政总裁姚海涛先后在企业中建立起国防教育基地、民兵训练基地,成立了企业武装部,带领员工努力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用经济效益带动国防建设,以国防建设推动企业发展,为后备力量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推动了蒙牛乳业集团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一基地是一家大型军工企业集团。基地建设40多年来,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军转民以来,该基地发挥军工企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民品生产形成了较大规模。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众多企业感到了这个冬天的寒冷,当然,在危机中各企业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先进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战胜落后的企业,就是因为先进企业的文化比落后企业的文化更能适应竞争的要求、更具有生命力的缘故。因此,许多企业也开始积极的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由于对企业文化认识上的偏差,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说起来很重要,可做起来却无关紧要。通过对一些企业推行文化活动的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一、混淆概念,把文化建设当活动许多企业根本不知道企业文化的真正涵义和作用,而是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混为一谈。每年搞一、二次文艺活动,搞几次演讲,赞助几次大…  相似文献   

12.
之于企业,文化是根,是灵魂,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头,是基业长青的原动力。东安动力新一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按照中国长安领先文化建设的要求,积极打造具有东安动力特色的子文化,提炼、发布了DAAE1613文化体系,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春雨工程”,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提升、成本降低、效益改善、和谐稳定,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O六一基地建设三十五年来,先后承担了多个重点型号武器装备及配套研制生产任务。基地开展的多项预先研究课题,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0多项。与此同时,最近十五年来,O六一基地还开发生产了汽车及零部件、电冰箱、微特电机、石油仪器、卫星地面接收天线等多种民用产品,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基地相当一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并出现严重亏损。到1999年,基地已连续6年整体亏损。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扭亏脱困任务艰巨,职工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评价体系(CCE)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分析、成果鉴定和工作流程的检验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系统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一基地是一家大型军工企业集团.基地建设40多年来,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军转民以来,该基地发挥军工企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民品生产形成了较大规模.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众多企业感到了这个冬天的寒冷,当然,在危机中各企业的表现也不尽相同.2008年,○六一基地在逆境中实现工业总产值40.9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0.25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民品营业收入24.68亿元,同比增长34.4%.  相似文献   

16.
曹军 《中国军转民》2006,(12):52-5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六一基地是经中央军委批准于1965年开始建设,1970年建成的配套完整的航天产品科研生产基地。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和国防科研生产能力调整,○六一基地已成为我国航天工业系统重要的军民结合型企业集团。尽管○六一基地建成之后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到20世纪90年中后期,由于历史负担沉重、经营管理僵化、环境条件恶劣等多方面的原因,基地三分之二的企业严重亏损且资不抵债,大部分职工的生活状况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基地整体陷入了十分困难的局面。面对严峻的局面,进入新世纪后,基地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决…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正被人们所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认识制约企业文化建设的瓶颈,探讨解决的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们还需要正确看待企业文化的变革与稳定,更好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打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创建企业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李慧  李岩  刘韬 《国防》2011,(10):38
河南省驻马店市有杨靖宇将军故居、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群等多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该市着眼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国防文化建设列入产业项目开发内容,将多个单一旅游度假区发展成军事主题景区,在经济项目建设中同步推进国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重齿公司不断探索建设具有“突出共性、兼顾个性”的企业文化新路,不断加强重齿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打造.提炼。充实、完善核心价值理念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的文明程度,不断将企业文化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文化动力,不断促进企业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力是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航空工业昌飞以集团文化建设为遵循,深耕企业文化建设,着力形成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企业文化先进"成为高质量发展标志之一。围绕"思想引领、管理支撑、行为导向、团队凝聚和社会影响"五个方面,以七个企业文化特质为抓手,着力培育良好的价值观,形成全员共同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培育先进文化力,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