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师俊是中国海军著名战舰“中山”舰的舰长。1938年10月,在金口战役中壮烈殉国,是抗战阵亡将士中军阶最高的海军将领。萨师俊,字翼仲,1895年生于福建闽侯,是中国近代海军名将萨镇冰的侄孙。受其堂祖父影响,萨师俊的哥哥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弟弟考入福建船政学堂,他本人则考入烟台海军学堂,为该校第8届毕业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新疆初等教育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民国时期的新疆初等教育的基础是清末举办的新式学堂.清朝末年,清政府为挽救崩溃的政局,举办新政,创设学校.截止到1910年,新疆地方当局创建的各类初等学堂598所,在校学生14,423人.辛亥革命后,杨增新执掌新疆军政大权,新疆教育一落千丈,据统计,1912年新疆境内只有学校60所.在校学生1802人(其中国民学校33所,在校学生1138人;高级小学  相似文献   

3.
军需教育近代化是晚清以来实现国家军需独立的主要途径。1903年清廷在保定的北洋陆军速成学堂内开设经理科,拉开了军需教育近代化的序幕;此后又通过设在保定的陆军军械经理师范学堂、陆军经理学堂、陆军军需学堂,接续推动军需教育。辛亥革命之后,南京临时政府创办中央陆军军需学校,初步开创了学员班、学生班两种军需教育模式。南北共和告成后,张叙忠随中央陆军军需学校迁入北京,建立了北京陆军军需学校并任校长。北京陆军军需学校通过健全教育制度、严肃校风校纪,在招生和人才培养方面多措并举,为陆海军培养了大批军需专业人才。1920年代,因北京政府财政日益困难和当局需求之变化,张叙忠接连修订《陆军军需学校条例》,积极调整办学思路,推动办学之转型,使得陆军军需学校在风云激荡的岁月中得以继续运转,军需教育之近代化亦得以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4.
军国民教育思潮,其实就是培养广大群众的尚武精神,提高其军事素质,以反抗外来的军事侵略和国内封建统治的镇压,尔后逐步发展为各级学堂(学校)的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这一思潮的兴起,对于西方先进体育的传入中国,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考察分析了这一思潮在清末民初兴衰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1905年,一个留着辫发的16岁少年从福州起程,投身江南水师学堂驾驶班,成了第六届的一名学兵,从此开始了他波澜跌宕的海军生涯的跋涉。他当海军40年,其  相似文献   

6.
一部船政学堂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开放史。人们如是评价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独特地位。的确,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一所学校,能够如此地影响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兴衰荣辱发生着如此紧密而多重的联系。值甲申马江海战130周年、甲午海战120周年纪念之际,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大弟周作人早年曾先后考入清政府设在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做了一名海军学生。江南水师学堂是鲁迅兄弟在国内上的第一所正规学校,给他们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后来,两位文学大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对这段短暂而难忘的海校生活作过生动的记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海军历史上曾有过一所“贵族学校”,这所特殊的海军学校就是清朝末年建立的昆明湖水师学堂。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清政府痛感海防危机,下旨“大治水师”,清朝海军进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理工大学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是一所上海市属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2016年了月,学校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学校包融了沪江大学的美丽校园及其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视野、格局,也包融了沪江商科的发展思维;学校传承了德文医工学堂以来的百年工程教育传统,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传承发展"信义勤爱、思学志远"校训,以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学识抱负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0.
巴玉藻(1892-1929年),字蕴华,蒙古族.早年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后留学英国、美国,学习机械和航空,成为航空界早期国际一流的飞机设计师.回国后,任教于海军飞潜学校,并主持创建了国内最早的海军飞机制造厂,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并研制出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水上飞机,成为中国最早的航空先驱之一,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美丽富饶的黄海之滨,景色迷人的烟台芝罘湾畔,在著名作家冰心的父亲谢葆障为第一任校长的北洋水师学堂旧址,有一所著名的高等军事学府,这就是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于1950年8月组建于青岛,其前身是海军海岸炮兵学校,是建国后最早组建的军校之一;1951年3月更名为海军炮兵学校;1952年9月,从青岛迁至烟  相似文献   

12.
薛为松曾在黄海前哨服役7个春秋。1974年退伍回乡后,从退伍战士到迈进大学学堂,又一步步走上县级领导岗位。1994年他被任命为县委书记后,再次与国防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 1996年4月12日,滨海县12个局委办、8个全民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和县人武部的领导们,来到县委二楼会议室,参加  相似文献   

13.
左辅 《军事历史》2009,(6):53-58
少年有志闹革命忠贞不移当红军秦基伟是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秦罗庄人,1914年11月16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秦基伟幼年在本村学堂读过一年私塾。8岁丧母,9岁父亲离世,10岁兄长病逝,11岁嫂嫂改嫁、姐姐出嫁。因为家境破败.秦基伟从12岁起便独自生活,历尽了苦难。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陆军学堂,发韧于19世纪70年代的晚清社会。它随着新型军事工业的创办而产生,并伴着军事改革的进程而发展,其广为建立则在清朝甲午战败后。由于中国近代化海军覆灭,清廷统治阶层内部的有识之士们继而把“强兵富国”的注意力转向兴建新式陆军。陆军学堂的兴起作为清末军事近代化活动中的一个新事物和大事件,虽然行程坎坷举步艰难,但是毕竟对于整个国家的军事教育近代化以及民族和社会心理起到了不可轻视的影  相似文献   

15.
陈季良,原名陈世英,1883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官宦家庭,少年时代进入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从此开始海军生涯。作为闽系海军的代表人物,他一生最为传奇的经历都发生在抗日战场上一因帮助苏联红军抗日而改名,因在“一·二八”事变中不抵抗而饱受责难,因在长江抗战中浴血奋战而名扬中外……  相似文献   

16.
徐锡麟,浙江山阴人。1904年在上海参加光复会,宣传革命思想,两年后来安庆秘谋革命,1907年与秋瑾密建光复军,约定于7月8日乘安徽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机起义。后因人告密毕业典礼提前,徐锡麟临危不惧,毅然率先拔枪射击主持典礼的安微巡抚恩铭,宣告革命党起义。徐锡麟等因弹尽被捕,在法庭上他大义凛然,痛斥清朝反动统治。当夜被杀身剖心,就义于抚署东辕门外。  相似文献   

17.
川军兴衰录     
商豫 《军事史林》2010,(6):35-39
二刘争霸 1910年,清政府废除绿营制度,建立新军,规定全国共编练三十六个镇(师)。四川因省区较大,兼控康藏地区,因而成立了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个镇。为适应编练新军的形势,四川省相继设立了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讲武堂等  相似文献   

18.
好风凭借力     
近日,在农七师一二三团砖厂常程家里,来了一位手捧着被乌鲁木齐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小客人,他就是得到常程一家人帮助重新回到学堂读书的少年许森林。2002年2月,许森林的父亲因病去世,许家如同塌了半边天。许森林的父母都是1993年来到一二三团二连的常住打工人员,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因给许父治病,花去了家中所有积蓄,并欠了2万多元的外债。  相似文献   

19.
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逼下,中国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人民生活难以为继,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于挽救封建统治的根本目的,封建统冶者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一场所谓“御侮强兵”的军事改革运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正是在这场改革中开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培养海军人才, 创办海军学堂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军官主要通过世袭、军功、武举来产生。到了近代,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新式武器和先进的军事技术也输入中国,中国的旧军官已难以适应新作战形式的需要,于是专门培养新式军官的学校便应运而生了。1866年,洋务派首领之一,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培养海军作战人才的军官学校——福州船政学堂。船政学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