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赵炜 《政工学刊》2014,(12):77-77
曾听过一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结果,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相似文献   

2.
某日,听人说了这么一则笑话:过去有个皇帝的厨师被辞回家后,为了生存,去饭庄谋职。人家听说他是皇帝的厨师,十分感兴趣,问他会做什么菜,他说自己是做面食的,不会做菜。又问他会做什么面食,答曰:“只负责给做花卷的切葱花,别的不会。”结果谁都不要他,皇帝的厨师竟然没饭吃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厨师”大有人在。捧着“饭碗”时,他们一有空暇便趴在赌桌上,“炒地皮”、“垒长城”,鏖战不止,通宵达旦,且要“刺刀见红”,来点“刺激”;有人嘴馋贪杯,整天泡在“酒缸”里,迎来送往,醉生梦死;还有人想方设法挤出时间,进…  相似文献   

3.
刘丰 《政工学刊》2009,(11):34-35
常静下心学一学。常听到领导干部说,“我也想学习,可心有余力不足啊”。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为了工作整日操劳,很难有大块时间用于安静地看书学习。有时刚坐下来,电话铃响了,打断了思路;有时白天忙完工作,晚上本想好好地看看书,可下午战友来了,晚上又要陪同。这些无法避免的打扰和推不掉的应酬,影响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但也有的领导干部,学习缺乏恒心和毅力,集中组织学一学,工作忙时放一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有个别领导干部,整天琢磨上下关系,忙于应酬交往,没把读书学习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4.
鲁迅能成为不朽的文学大师,与他严于自律是分不开的。他认为“无聊的应酬,真是和生命有仇”,不停地催促自己“要赶快做”,把别人聊天和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思考和写作上。当下,应酬过繁过杂过度,是不少人尤其是领导干部身上的一个普遍现象。有些领导干部天天被事务缠身,时时为应酬所累,忙迎送、忙剪彩、忙陪会、忙吃喝,不分哪一天,没有节假日。如此过多过频的应酬,不仅影响党员干部形象,而且不利于自我提高、不利于身心健康,真的是和生命有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贵州省丹寨县人武部党委按照军委江主席“两个武装”的要求,在组织理论学习中,从解决好“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入手,正确处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学习理论知识与其他知识、学与做等关系,较好地解决了学用“两张皮”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人武部全面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近日一位在支队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年且政绩颇佳的同志对笔者说,新官上任还要用好“三盆水”:“第一盆水”洗头,即避免头脑发热,做到不骄不躁,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第二盆水”洗脚,即泡掉惰气,多到基层去,了解官兵的疾苦;“第三盆水”洗手,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从形形色色的应酬中脱出身来,勤于工作,多为基层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听后不禁为这“三盆水”精神叫好。  相似文献   

7.
目前,多数中学虽然装备了现代教育设备,但很少使用,而且围绕着高考指挥捧转,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教师为了应对高考,要求学生只注重语法练习而不注重听说训练。有些学生语法很好,单词个个背得很熟,但听说能力很差,不能用英语进行语言交流,这样很难适应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因此,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根据多年在语言实验室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利用语言实验室设备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  相似文献   

8.
当我还坐在婴儿椅上的时候,父亲有一天带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种装修浴室用的各种颜色的玩艺儿。我父亲把它叠垒起来,弄成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然后我推动一边,它们就全倒了。过一会儿,我又帮着把小瓷片重新堆起来。 这次父亲让我变出些复杂点儿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 ......我母亲忍不住说:“唉,你让小家伙随便玩不就是了?他爱在哪儿加个蓝,就让他加好了。” 可我父亲回答道,“这不行,我正教他什么是序列,并告诉他这是多么有趣呢!这是数学的第一步。”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父亲常让我坐在他的膝上,给我读里边的…  相似文献   

9.
强化“学习是第一素质”的理念。一是坚持边干边学,防止“以干代学”。要将干与学有机统一起来,把组织每一次大项活动,作为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严谨扎实作风的过程;把解决每一个棘手问题,作为提高政策水平、积累办事经验的过程;把开展每一次调查研究,作为提升能力、开阔视野的过程。这种带着问题学、带着任务学,急用先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更明确,研究问题更深入,更容易人脑入心。二是坚持深钻细研,防止“浅尝辄止”。要克服浮躁心理,善于从应酬和事务性工作中“腾”时间,静下心来多思考、多研究,谋求解决工作难题的思路和办法,使自身在学而知之、学而思之中脱贫、脱俗、脱愚、脱媚,防止出现学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代兴 《政工学刊》2013,(12):58-58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骆驼历尽艰辛,穿过了茫茫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没花一点力气也过了荒漠。于是苍蝇对骆驼说:“谢谢你辛苦把我驮过来。再见!”骆驼答道:“你没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没有什么重量,你别把自己看得太重。”  相似文献   

11.
明正德年间,王阳明的“心学”大兴天下,很多人慕名求教。其中有个青年名叫周莹,曾拜王阳明的学生应元忠为师。但他总觉得应元忠只交待他要学什么,没教导他怎么学,教得不够透彻,于是不远千里,专程从浙江跑到南京去见王阳明。王阳明听了他的讲述,摇摇头,对他说:“你已经知道方法了,没必要再拜我为师。”周莹很是不解。王阳明就拿他的这段求学经历作解。  相似文献   

12.
近日读到一则小故事,颇受启发。说的是一个年轻人要离开故乡闯荡,云山苍苍,难免有几分惶恐,于是他到族长那里请求指点。族长听后很高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一半,供你半生受用。”  相似文献   

13.
孔春林 《政工学刊》2010,(10):54-55
学习是生存之需、进步之梯、打赢之要。5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了目前党员干部在学风方面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即: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  相似文献   

14.
三思强修养     
近日读到这样一则轶事:最早完成原子弹核裂变实验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天晚上走进实验室,看见他的一名学生依然伏在实验台上,便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学生答:“在工作。”又问:“那你白天干什么呢?”答:“也在工作。”又问:“那么你早上也工作?”答:“是的,教授。”于是,卢瑟福批评道:“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学生愕然。  相似文献   

15.
苗鹏 《政工学刊》2014,(2):46-47
有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清晨,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于是上前问道:“你要去做什么?”死神回答道:“我要到前方的那个城市里去带走100个人。”智者说:“这太可怕了!”死神说:“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这么做。”智者告别死神,并抢在死神前面跑到那座城市,提醒遇到的每一个人:“请大家小心,  相似文献   

16.
父爱     
高中毕业后,我毅然穿上了军装,告别父亲和家人,来到西藏高原。 父亲在旧社会只念了两年私塾,尽管识字不多,但对儿女的深情厚爱却深埋在心底。在西藏边防,每封家信总是寥寥数语,“天冷了莫忘加衣服”、“晚上要盖好被子,小心着凉”。多少次,父亲反复叮嘱家人:“家事小,国事大,不要让孩子分心……”由于父亲的谆谆教诲,我进步很快,两年后,我考上了军校,春节回家父亲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夸我为家争了光。当干部后,父亲的来信总是鼓励我要奋发向上,团结同志,勤奋工作,改掉坏脾  相似文献   

17.
越忙越应学     
《三国志·吴书·吕蒙》载:一天,孙权召吕蒙议事,发觉他才识欠佳,于是劝他读书。吕蒙说:“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孙权说:“你事多,若不好学岂不更难胜任?”并且开了一系列书目,限期读完。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发奋苦读,笃志不倦,终成文武全才的将领。当前,学习的重要性已日益为大家所认识,但“越忙越应学”还未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有些同志成天事务缠身,忙忙碌碌无暇学习思考,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不是不想学,实在是没时间。”应该说,大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事情多、时间紧、工作忙是事实,但不能因为忙而疏忽了学习。明人刘伯温在…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电话     
八一那一天父亲给我打了电话。这是我入伍以来第一次接到父亲的电话。手在颤抖,心在加速,嗓子中好像卡了一个又干又硬的馒头。.“节日快乐。小子,你出息了。”这是我隔着听简听见父亲说的第一句话,那是我当三年兵刚转了士官的第一年。自从我懂事的那时起,父亲就是一直冷冰冰的模样。明朗坚硬的轮廓,拉碴的胡须,不爱说话的嘴,高高的个,风一样  相似文献   

19.
要相信自己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带儿子出征。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个马前卒。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20.
所谓郎官,是指古代负责皇宫勤杂事务的一种地位很低的小官。据说有一天,汉武帝微服私访,来到郎署(郎官办公的地方)偶遇一郎官,他发现这位郎官不仅须发皆白,而且衣服也破旧不堪。汉武帝便觉得他的年龄、气质和他的职务有些不相称,于是便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从什么时候开始做郎官的?”只见这位郎官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小人姓颜名驷,江都人氏,在文帝的时候就开始做郎官了。”武帝听后很是惊讶,心想,这位郎官官职虽不大,可已是三朝元老了,不由肃然起敬。武帝又问:“这么多年,你为什么没有得到提升,而一直做郎官呢?”颜驷听后,不由淡然一笑,而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