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贯彻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军队要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重大战略思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把军事训练作为提高后备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以省军区担负的使命任务和能力要求为牵引,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创新训练内容方法,完善组训管理机制,确保后备力量训练与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适时衔接、相互促进,不断推动后备力量军事训练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所谓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建设,是指国家除国防常备后勤以外可以直接转化为战时后勤保障能力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力的总和。后备力量后勤是国防后备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适应应急应战一体化动员需求,发挥和平时期的应急功能,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要求。必须着眼当前后备力量建设的短板和瓶颈,以提高应对多样化危机能力为目标,加强后备力量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  相似文献   

4.
张鹏飞  朱保水  马畅 《国防》2012,(12):32-32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军兵种后备力量既是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现役部队作战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军整体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要着眼做好常态化军事斗争准备、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和有效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大力推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后备力量建设,努力提高军兵种后备力量配属、配合、支援、保障军兵种现役部队作战的能力.当前,推进军兵种后备力量建设,重点应抓好组织落实,为以战斗力为核心的全面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力加强军事训练,以战斗力的生成巩固提高牵引全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省军区系统各级干部要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后备力量建设的特点规律,自觉提高“五个能力”:即整体指导能力、军地协调能力、落实经常能力、“双应”指挥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各级干部必须从提高“五个能力”入手,着力增强领导后备力量建设的本领,推进我省后备力量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张智 《国防》2006,(2):51-54
组织边境地区后备力量应急动员支前,是抗敌局部入侵或“蚕食”的一种重要作战行动。作为边防省军区来说,着眼边境地区后备力量应急动员支前、提高快速动员和整体遂行作战任务能力,既是适应未来边境地区应急作战的实际需要,也是省军区一项重要工作。一、认清边境地区后备力量应急动员支前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边境地区是祖国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加强边境地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应急动员支前能力,对于建设平安边疆、稳固边疆、繁荣边疆具有重要的意义。组织边境地区后备力量应急动员支前是满足“应急”之必须。边防无…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军委总部和军区党委首长的正确领导下,军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形势,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战区国防后备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清晰构建应对突发事件后备力量能力建设的目标体系,从后备力量实际能力出发,遵循现实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构建应对突发事件后备力量能力建设的目标体系,旨在推进应对突发事件后备力量能力建设的目标体系理论进入理性化、系统化,发展进入科学化。由信息支撑、指挥控制、应急动员、专业应对和综合保障等单元构成的应对突发事件后备力量能力建设的目标体系,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相互支撑的有机体,成为应对突发事件后备力量能力发挥重大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增钵 《国防》2006,(11):1-3
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牵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局面。一、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着眼时代发展需要,科学总结实践经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新形势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后备力量可能担负的任务越来越明确具体,省军区系统必须坚持用胡锦涛主席关于大抓军事训练和大力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重要指示统一思想,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民兵预备役军事训练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后备力量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邱型柏 《国防》2006,(8):5-6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认识和解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本矛盾提供了“金钥匙”,对我们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更新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机制、增强发展本领、提高发展效益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全面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深刻内涵,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提高谋划指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能力,不断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周汉江 《国防》2008,(11):13-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到了战略高度,为新时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努力解决规模结构性矛盾、封闭式训练方式、粗放型管理模式等问题,大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创新发展,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东军 《国防》2005,(10):6-7
当前,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世界军事变革迅猛发展,战争形态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着眼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以信息化牵引和带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一、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调整优化国防后备力量组织结构近年来,各地以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科技参战、科技支前、科技保障能力为基点,深化民兵、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下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组织结构有了明显进步,整体战斗力水平得到…  相似文献   

14.
叶万勇 《国防》2011,(9):68-70
近年来,四川省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指示,按照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努力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和"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总要求,大力加强后备力量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在基础建设、能力建设、作用发挥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相似文献   

15.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为富国强军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国防》2012,(4):12-14
记者:袁书记,请您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国防后备力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袁纯清: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事关国家安全,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应对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加快国防后备力量转型发展,尽快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应对各种局面的能力,是军地各级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王承  周俊 《国防》2011,(11):46-47
规范后备力量队伍组建工作,对于解决任务重叠、组织交叉、一兵多职问题,提升队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规范国防后备力量队伍组建工作的意见》,牢固树立编组出战斗力的思想,加快推进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后备力量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对于抓好后备力量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邢书成 《国防》2010,(9):11-13
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是军委胡锦涛主席对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新形势下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职能任务做出的新定位。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重要指示的重要方面,需要我们各级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0.
马喜成  李超  汪思科 《国防》2014,(1):42-43
正近年来,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救援一线,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工地,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国庆阅兵等重大任务活动现场,在新疆、西藏、四川藏区等地维稳前沿,在漫长的陆地边界线和海岸线上,无不活跃着以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先锋的后备力量队伍。实践证明,随着我军历史使命不断深化拓展,后备力量因先天具备的"寓军于民、亦兵亦民"的特性,已成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第一时间使用的首选力量。加强后备力量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强化后备力量"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功能作用,对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