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天来,一则消息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瑞安·克罗克与伊朗驻伊拉克大使哈桑·卡齐米·库米近日在巴格达"绿区"内举行会谈。之所以引人关注,因为这是美国与伊朗这对老"冤家"自1980年断交以来最为公开的较高级别会谈。在伊核问题悬而不决、美国深陷伊战泥潭之际,美伊间的这次所谓"破冰"会谈乍闻似乎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更是清楚地显示出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战争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军事转型"成为这些年的流行词语,"网络中心战"、"面向效果作战"等新的军事术语层出不穷。美国独领世界军事理论风骚,却再次令十几万装备最尖端武器的军队陷入低强度冲突的"越战泥潭"(伊拉克、阿  相似文献   

3.
维护海上石油安全须有强大海上编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日本、韩国相继决定出兵伊拉克。在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的时候,东亚的盟友依然出兵,理由可能有多种。但是,行家分析,这两个资源紧缺型国家,通过出兵伊拉克,进而更多地参与战后重建,以分得中东更多的石油份额,恐怕是:七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布什于2006年12月20日首度承认伊拉克战争美国"没赢",舆论认为,美国实际上输掉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美军深陷伊战泥潭?本文从战略学的视角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文章从战略属性、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手段和战略指导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伊战中美军战略失误.  相似文献   

5.
无奈的尴尬     
寒冬来临,枯叶落地。刚刚过去的10月成为今年以来美军在伊拉克伤亡最惨重的月份,也是伊拉克今年最为血腥的月份之一。随着美国国会中期选举迫近,乱象丛生的伊拉克局势迫使布什政府不得不开始考虑调整对伊策略,以摆脱困境。而伊战的坚定分子拉姆斯菲尔德,因被指责让美国深陷伊战泥潭,也无可奈何地辞去了国防部长职位。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虽然萨达姆已被判处绞刑,但对治理伊拉克乱局,布什政府此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处于一种无奈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6.
黄定政 《环球军事》2010,(20):42-43
近十几年来,美军频繁在世界各地用兵,虽身陷战争泥潭仍不改霸权主义初衷。总的来看,美国是用得起兵,死不起人。比如伊拉克战争,随着伤亡士兵的增多,美国内反战浪潮就会逐步高涨,直到奥巴马上台宣布从伊拉克撤军。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军方不得不斥巨资下大力研发安全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7.
就在美国陷入了作战时间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超过越战以后的所有战争、军费消耗接近越南战争的“伊拉克泥潭”难以自拔之际,2006年11月5日,新的伊拉克政府法庭宣布将被“山姆大叔”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萨达姆判处死刑。2006  相似文献   

8.
在巴格达郊区一个名为“胜利营”的(Camp Victory)美军军营里,近150名不同肤色、身着不同军种服装的士兵同时举起右手,大声宣誓“支持和保卫美国宪法”……千万别以为这是一场战前鼓动或者美军为提升士气而进行的某种演练。事实上,这是一场宣誓加入美国国籍的仪式。它标志着那些在伊拉克为美国打仗卖命的士兵终于获得了作为美国公民的合法身份。这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随着美军在伊拉克战后泥潭中愈陷愈深,美国本土出生的士兵厌战情绪急剧上升,不少人想方设法逃避到伊拉克服役,甚至为此而当起逃兵;与此同时,驻伊美军中的外籍兵人数正在悄然增加,而吸引他们奔赴战场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可得到美国国籍。  相似文献   

9.
赵利 《环球军事》2004,(21):4-9
去年3月20日,美开始对伊实施代号为"伊拉克自由行动"的军事打击。虽然早在去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就宣布伊拉克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但时至今日,美军在伊拉克的伤亡仍然不断。截至今年10月13日,美军在伊拉克已有1072人阵亡,是越战之后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争。其死伤人数之多、付出代价之重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究竟是哪些错误使美军在一个被联合国制裁达12年之久的伊拉克栽了跟头?究竟是哪些错误使美军在伊拉克"势如骑虎"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国防大学的专家、教授和几位博士生,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现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编者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政治家都无法躲过历史的评判,对于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来说,来自历史的评判尚显遥远,而一个来自现实的审判却近在眼前。2006年11月5日,这次所谓的"世纪大审判"尘埃落定,"报复法庭"宣判对这位伊拉克前总统处以绞刑。绞死萨达姆在伊拉克甚至中东都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彻底结束。然而,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又将走向何方呢?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伊朗、伊拉克先后宣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已经霜灭。从2014年开始肆虐伊拉克和叙利亚,到如今被"彻底战胜","伊斯兰国"的兴衰,也成为了中东混乱政治局面的一个缩影。"伊斯兰国"覆灭了,叙利亚问题走势仍变数多多。"伊斯兰国"覆灭了,但滋生"伊斯兰国"的政治土壤,即叙利亚国内的政治乱局,则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予以根除。近日,伊朗、伊拉克先后宣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己经覆灭。从2014年开始肆虐伊拉克和叙利亚,到如今被"彻底战胜","伊斯兰国"的兴衰,也成为了中东混乱政治局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布什1月20日的新任期就职仪式、伊拉克1月30日举行的历史性大选,都是举世瞩目的重大国际政治事件。人们对这两件大事的关注有一个明显的交会点,那就是新一届美国政府在伊拉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将如何实现从该国脱身的目标。说得更为具体一点,在伊拉克处境尴尬的美军士兵将会在何时、会以一种怎样的方式从伊拉克撤离?  相似文献   

13.
正当国际社会担心由于伊拉克安全形势持续恶化、明年1月伊拉克大选能否如期举行之际,驻伊美军司令凯 西将军保证,在今年12月底之前美军完全可以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安全交由伊拉克"本地人控制",从而为伊拉 克选举提供保障。军中无戏言,但凯西的乐观调子却与当前伊拉克的严峻现实形成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都知道伊拉克武装组织在频频制造袭击事件,也知道这些武装分子大胆地用手机互相联络协调行动时,美国情报机构也在对这些手机进行跟踪、监听。可是,拥有最先进监听技术的美国情报机构为何不见其监听有什么效果呢?原来,伊拉克武装分子也摸索出一套简单、灵活的反监听手段。 移动通信网有了"副产品" 在美国制定的伊拉克重建计划中,重建伊拉克通信网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与其他重建工程相比,伊拉克的通信网恢复得最快。现在人们在巴格达等城市的街头到处可以看  相似文献   

15.
12月9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浓雾弥漫,寒气逼人。当天在北约总部举行的北约外长会议的气氛如同布鲁塞尔的天气一般,冷森森的。透过欧美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便让人觉得这寒气非同一般。 问题的核心是随着伊拉克大选日子的临近,作为北约"盟主"的美国,非常渴望欧洲盟国加紧帮助伊拉克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16.
陈辉 《华北民兵》2013,(5):54-55
朝鲜宣布朝韩进入战争状态,而实质是朝美进入临战状态;美国重返亚太,目标明指朝鲜,而暗藏的剑锋是针对中国;伊拉克战争经过了10年岁月,但战争"后遗症"仍然困扰着伊拉克,使人民饱尝美国带来的"西方文明"的苦难。  相似文献   

17.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伊拉克战争中,处于绝对军事优势的美英联军,在积极追求自己"零伤亡"的同时,采取"伐谋、伐交"等多种方式,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了《孙子兵法》传统军事谋略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从一开始到战争结束,所采取的"斩首"行动,应该是传统的"擒贼先擒王"。然而,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并不是以往任何一场战争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地面防空作战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前的高炮打飞机、冷战时期的防空导弹打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防空导弹打导弹以及伊拉克战争期间的炮弹打炮弹,即C-RAM反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作战。伊拉克战争期间应急采办的过渡型C-RAM系统已在实战中取得了成功,如最早部署到伊拉克的雷声公司基于"加特林"高炮开发的"百人队长"系统。后来,一些国家效仿美国研制成功了多种C-RAM系统,如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基于35毫米"太平盛世"系统和改进型"阿海德"弹药的"螳  相似文献   

19.
在经过近两年的"地毯式"搜寻后,美国派往伊拉克查找萨达姆政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调查小组"已经在2004年底正式结束这项工作,空着手悄然撤回到美国。在《华盛顿邮报》1月12日捅出这一消息后,美国白宫随即也向外界正式承认,在伊拉克搜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行动已经停止,并未发现布什总统在发动伊战前所宣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美国白宫发言人斯科特·麦克莱伦还透露,调查小组负责人、首席武器检查官道尔夫将在今年2月向国会提交调查报告的最后版本。这一切无不表明,美国在伊拉克展开的声势浩大的搜寻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活动无果而终。而既然开战的证据未能找到,布什政府"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必将遭到严重抨击。  相似文献   

20.
9月16日,美国黑水保安公司的车队在伊拉克巴格达西南部遭袭,该公司人员随后进行还击,交火中打死了8名无辜的伊拉克平民。此事在伊拉克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伊拉克总理马利基随后表示,美国黑水公司射杀伊平民的行为是令人无法容忍的,他同时还责令吊销了黑水公司在伊拉克营业的执照。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美国黑水公司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雇佣军集团,可该公司的口号却是"为世界安全的需要提供新一代能力、技巧和人员"。人们都有点糊涂了,黑水公司究竟是一般意义上的保安公司,还是披着伪装外衣的雇佣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