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 连战士黄小青 ,因多次“顶撞”领导 ,被战士们戏称为 :小青黄瓜一根———浑身是刺。黄小青曾因留长发 ,被领导几次批评 ,可他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 ,依然不及时理发。这天 ,排长集合全排讲了理发的事 ,并说各班检查理发不合格的由李班长给重新理合格。结果 ,到最后全排人员只差黄小青一人头发不合格。小黄明知自己头发不合要求 ,却卧床说感冒发烧头痛得厉害 ,现在不能理发。指导员得知情况后 ,叫军医一同去看黄小青 ,给他测体温、服药。并对小黄说 :“有病要先治病 ,但病好了 ,必须把头发理合格。”指导员走后 ,小黄觉得测体温…  相似文献   

2.
学习训练中他像战士的"师长",工作生活中他又像战士的兄长,孙云龙辛勤培育着战士,倾心呵护着战士,跟着这样的班长干,战士们有奔头。他个子不高,为人憨厚,以连为家,责任心强。他入伍7年来,担任5年班长,带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士兵。凭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他用一腔真情来换取战士矢志军营的真心,带出了一个又一个钢铁般的战士,他就是71407部队五连一班班长孙云龙。孙云龙常讲:"带兵即带心,只有真情付出,战士才会一心一意跟着你干,在战士迷茫时点燃一盏灯,失意时撑  相似文献   

3.
与一些基层带兵人私下交流,常会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的战士阅历复杂、思想活跃、主意特多,你说你的,他干他的,真是一茬不如一茬。其实,这些同志只说对了一半,有些问题是不能完全责怪战士的。带兵人也要多从自身找原因,真正做到转换  相似文献   

4.
巩海鹏 《政工学刊》2002,(10):15-15
一是压制性 :胡说 ,你还敢狡辩 !听了这类语言 ,战士容易产生压抑心理。压抑时间长了 ,就会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或条件下诱发事故或问题。二是威胁性 :成绩上不去 ,看我不收拾你 !听了这类语言 ,战士极易产生对抗心理。他们势必把指导员看成是“威胁”而对抗 ,在官兵之间形成“两派”。三是侮蔑性 :你真是废物 !除了吃 ,你还能干啥 !听了这类语言 ,战士容易产生反感心理。干部在战士眼中就会降低威信 ,甚至没有威信。四是强迫性 :我让你干你就干 ,不让你说就别说 !听了这类语言 ,战士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你越让他干的他反而不干或者干不好 ,你不…  相似文献   

5.
我知道,就算当了班长,我也是一名战士,和以前一样但也不一样的战士……某工程旅九连上士阚士弟,个高清瘦,看起来一阵风就会刮跑似的,干工作却很给力,大家都叫他"给力哥"。去年九月,九连二排正担负某工程排风通道的被覆作业,却不想在快要结束战斗时,工区仅剩的三条捣固棒先后出现"罢工"。捣固棒是被覆作业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混凝土捣固的是否"瓷合",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在场人员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所措,而营仓库暂无存货,再到外面去买,混凝土早就凝固了。"让我试试看!"在大家一筹莫展时,阚士弟主动请缨。随即,他打开低压捣固器开关,逐个给每根捣固棒"把脉",他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你在重庆三峡广场看到一个正在文明执法的城管队长,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人有点眼熟,原来他就是"5·12"汶川大地震中那个"最美微笑战士"。现如今当年的战士已经脱下军装换上制服,可他脸上的笑容依旧灿烂。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第十三集团军某装甲团战士盛于峰,因一张"最美微笑战士"的照片,而感动中国。时光荏苒,6年匆匆而过,许多读者都在关心他,打听他,借用一句歌词,就是:你的心情现在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  相似文献   

7.
头发控制论     
理发通过实施对你头颅的瞬时控制,以及理发之后 对你形象的长期管理,已经形成了一种隐喻式的超越发 型本身的权力。政治、时尚、军事目的等多种力量在你头皮上角 力,它们都想也都在控制着你的发型。而 你,作为一个军人,从新兵到军官,从基 层到机关,你的发型控制权限也在十分微妙地嬗变……  相似文献   

8.
赵倡文 《中国民兵》2010,(10):60-61
与三位战士谈读书,使我生出许多感慨。第一位战士比较喜欢经典,他说这段时间正在读《道德经》,交谈中他总爱引用《道德经》中的句子,我问他知不知道何谓道、何谓德?他很茫然,听完我的解释,他讪讪道:"你读书也读得太仔细了吧!"第二位战士最近对《水浒》着了迷,他说自己已把《水浒》通读了两遍。听着他侃侃而谈,我问他通读了两遍,是否认得其中的每个字?他愣了一下,  相似文献   

9.
上过一当莫学“乖”赵希庄,程伯福有个新战士在路上救起一位骑自行车摔伤的老人,将其送回家后,反被其子疑为肇事者。他清楚他讲明事情经过后,那家人却说:“即使不是你,我们也没法找到肇事者了,你就好人做到底吧!”硬是被逼着交出了200元“同情费”。新战士有口...  相似文献   

10.
国内     
成都军区"漂流瓶"漂出战士好心情。你有困惑吗?请把它装进"漂流瓶",让他随风飘散;你有压力吗?请把它装进"漂流瓶",让它随风飘逝……驻川某高炮团通过开展"情感漂流瓶"活动,缓解战士心理压力,漂出战士好心情。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那些不听话的战士,"大熊"班长也不说太重的话,总企图通过柔和方法去感化他们,执着得有点"傻"。"班长,你太傻了!你是班长,该批评就批评!我又不是不听!"小张这个"刺头兵"能对大熊认错,可真是来之不易。"大熊"是广空某场站养场班班长吴威雄的外号,小张是他班里的兵。大熊带兵有自己一套:软磨不硬泡。对于那些不听话的战士,他也不说太重的话,总企图通过柔和方法去感化他们,执着得有点"傻"。  相似文献   

12.
军分区司令员与士兵年龄相差成倍、职务相隔多级,却能做到与普通士兵一起干、一起学、一起玩,看不出任何等级距离,您相信吗? 球场上,战士敢和他疯抢;困难时,战士可向他借钱:餐桌上,战士往他碗里夹菜;遇到家庭矛盾,战士也愿向他亮“家丑”,您意外吗?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有关战士夫妻的爱情故事,他们结合还不到百天,厄运就降临到他们身上,妻子不幸瘫痪,除了医院的救护车来了外,就再也没有出过房门,只能从窗外射进来的阳光和偶尔飘进来的花香鸟鸣,感受到四季的更替。面对重病的妻子,战士默默地传递深爱,背着妻子求医问药,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下20多万元的债务。妻子不忍心拖累丈夫,多次提出离婚,他都拒绝,他对妻子说:"你忘了我们结婚时的誓言,不是说好一辈子不分手吗?你活着一天我就要照顾你一天,我要照顾你一辈子!"  相似文献   

14.
现任驻鄂某红军团政委的尚邦君,第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对战士好,对干部“差”。政委是管干部的,他怎么能对干部差呢? 哎,你别说,这还真有点。随便说两件事你就知道这种说法不是没有根据。2002年,政委去检查在外进行实弹射击的炮兵营,快到阵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去河边提水的战士小姚,政委便停车招呼小姚  相似文献   

15.
语录体     
正你对战士捧出一颗真心,战士就会对你献出一片真情;要想获得战士铁心拥护,自己首先要对战士细心呵护。——驻藏某旅通信连连长曹兵如是说。他通过点滴实践认准一个理:不懂爱兵就没有资格带兵。喇叭不响,晚上能睡踏实吗?战备工作无小事,一分钟都不能耽误!——重庆某预备役师营区的高音喇叭  相似文献   

16.
打开“闷葫芦”战士的“话匣子”周雁经常性思想工作在做战士的思想工作中,常常碰到一些性格极为倔强而又冷漠的"闷葫芦"战士。当你和颜悦色、动之以情时,招来的却是"面不改色";当你循循诱导、授之以理时,换回的却是"一言不发"。这些战士的思想内隐性较强.往往...  相似文献   

17.
外出为什么     
当一个战士拿着假条去找班长、排长或是连长批假时,他们总会附加一句:出去干啥去?这句话看似问得不经意,但却意义非凡。他们有的可能是关心的一问,有的可能是要了解实情,有的也可能是职责所在。总归这样一问,年轻的战士就要提前想好,不然,理由不充分,回答得支支吾吾、语无伦次,就有可能被认为你是出去闲逛,否掉你今天的外出。那样你提前的预想就要落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义务兵役制,在军营外部,一方面几乎每 一个老百姓都知道,去当兵,要理个短发;一方面他 们又对军营中的理发处于一种“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 然”的看热闹层面。 在军营内部,任何一个当兵人都足以担当这方面 的教授或者意见领袖。理发,不仅仅是“理个短发” 那样简单,也不仅仅是一件件或严肃或有趣的“头上 革命事件”,它还因为是部队学雷锋和拥军活动的经典 节目,而屡屡成为印证军民鱼水情的金牌论(?)。 显学的标志之一,是在内行看门道的同时,很多 外行的人在看热闹。显学的标志之二,是它几乎与每 一个人都密切相关。无疑,今天的军营理发,早已溢 出兵营文化,由一种现象发展成一门名副其实的显学。 学习这门显学,不仅意味着你能迅速捕捉住军营 文化的核心,还意味着,你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  相似文献   

19.
指导员邢晋说:“李政委爱兵,也管兵,但他的管是建立在关心与信任基础上的。”士官李雪涛说:“李政委为人处事公平合理,没有偏心眼儿。”战士李显旺说:“政委像妈妈,最理解我们的心,知道我们需要啥。”这个李政委是沈阳军区某团政委李殿文。他把“像战士父母,当战士兄长,做战士朋友,是战士老师”当作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他有他的爱兵格言。  相似文献   

20.
赵林  王宇 《政工学刊》2003,(1):31-31
指导员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免不了要碰上一些需要拒绝的事。如:教导员邀你晚上打扑克,可你明天的政治课还没写教案;机关某干事请你帮忙解决某战士入党的问题,可那战士表现实在一般;同乡小刘想当文书,但你心中文书已经另有人选了……怎么办?如果果断地说出“不”字也未尝不可,但这种“目中无人”所带来的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