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说过,“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这就是后人所说的“令行禁止”的出典。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有了好规矩,还要强化执行力。再好的规矩,如果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终究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因此,提高执行力,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时下,个别机关人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基层同志“不懂规矩”!何谓“不懂规矩”呢?该“规矩”既不是法律法规,又不是条令条例和部队的规章制度。此所谓的“规矩”,是一种“潜规则”,凡事要按“潜规则”办事。  相似文献   

3.
古代军队在处理军民关系的过程中 ,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思想 ,作者从查阅的资料中 ,整理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行师先整伍”、“举兵先正心”的纪律整顿思想。认为军队有没有严格的群众纪律 ,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因此 ,要求部队有严明的纪律。“市不易肆 ,民不知兵”的兵不扰民思想。认为这是体现一支军队纪律素养的重要标志。“兵无民不坚 ,民无兵不固”的军民互为依托思想。认为军和民是互为依靠的关系 ,要是处理不好 ,就不能够取得胜利。“军民和协”、“兵农合一”的军民一体思想。强调民为天下之本 ,兵皆出于民 ,“民者兵之命”等等。这些思想中闪烁着真理的光彩 ,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4.
“规矩”与“方圆”王忠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现如今,有了“规矩”也难成“方圆”。不信?我们党狠抓反腐倡廉制定的诸如不准公款吃喝、不准行贿受贿、不准假公济私等一系列“规矩”明确具体了吧,可效果又如何呢?笔者没有专门搞调查,拿不出详实的数据,但就...  相似文献   

5.
矩不可逾     
刘美华 《政工学刊》2003,(12):50-50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但以为有规矩就一定能成“方圆”也是认识的误区。规矩并不神秘,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处处存在着规矩。国家有法律,行业有规章,单位有制度,岗位有守则,社会有公约。然而,聚焦新闻媒体披露的一起起恶性事故,探究一个个惨痛教训,起因恰恰在于有规矩但没有成“方圆”。有的是对规矩的漠视,疏于管理,把关不严;有的是对规矩的玩忽,虚应差事,搞形式主义;还有的是对规矩的践踏,见利忘义,利令智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据3月27日《人民日报》载,广东南海“3·11”二甲苯泄漏事故的原因十分简单:车主、司机明知核定载重量为5…  相似文献   

6.
县人武部改建地方之后,究竟有无奔头?这个问题,象一块悬着的石头,半年多来一直系在不少人武干部的心上。于是,认为“到头了,到顶了,没奔头了”的人有之,认为有奔头,但一直持观望态度的人有之……  相似文献   

7.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本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群众智慧的有效方法,可目前在有的单位,这种建议却成了空泛的议论。当然,由于个人的能力素质不同,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并非都是真知灼见,也不是条条正确,有的虽然正确也并不一定能够马上实施。但应当肯定的是,不少群众的建议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总结得来的,有不少是行之有效的“金点子”。  相似文献   

8.
大 凡人生在世 ,总会有所“敢” ,有所“不敢”。所谓“敢” ,应该是敢作敢为 ,毫无畏惧 ,不怕歪风邪气 ,不怕恶权凶势 ,不怕艰难困苦 ,不怕流血牺牲 ;所谓“不敢” ,应该是谨慎为人 ,小心处事 ,惟恐破坏规矩 ,惟恐触犯法纪 ,惟恐良心谴责 ,惟恐群众唾弃。这样的“敢”与“不敢” ,为一切正直的人们所身体力行。古往今来 ,无数仁人志士在“敢”与“不敢”的问题上 ,表现出了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和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他们在困难和邪恶面前 ,镇定自若 ,气宇轩昂 ,赴汤蹈火 ,视死如归 ;在规章和法纪面前 ,谨小慎微 ,瞻前顾后 ,循规蹈矩 ,“胆…  相似文献   

9.
“红娘”终成阶下囚,是罪有应得。但是“红娘”被逮被和审判后,当地不少村民不理解,认为李卢夫妇使不少“老光棍”娶上了“老婆”,收点报酬合情合理;还有一些村民写联名信给执法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对“红娘”从轻处理。这就暴露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一些农村中,不少农民的法制  相似文献   

10.
群众为重我为轻钦云,韦杰看了题目,或许会有人认为笔者“观念陈旧”,或许会有人一笑了之。然以笔者之见,为人处事的轻与重不单是个文字表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人的品格和人生观的重要体现。当年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句,不就...  相似文献   

11.
士官支委作为基层党支部的重要成员,其优势作用不可替代。基层实际工作中,发挥士官支委作用应防止以下四个常见失误: 一是太看重“听话人”。忽视群众基础之误。一些单位领导太看重“听话人”,认为“听话”的士官支委领导说啥是啥,好领导好合作,既能按照组织和领导意愿要求做事,又能代表士兵群体。然而,太看重“听话人”,很可能会把对组织领导曲意奉承的“有心人”,不能坚持原则、不敢较真碰硬的“老好人”,顾虑较多、唯唯诺诺的“不自信人”,甚至在组织领导和士兵群众面前“两个不同面孔”之人选进班子,从而造成失去群众基础之误。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自身素质是士官支委发挥优势作用的前提基础。因此,推荐选拔士官支委,支部正副书记要与班子其他成员统一思想,搞好沟通酝酿,并对所属党员搞好教育,按照德才兼备原则,把军事素质过硬、作风品质优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敢于并且有能力代表士兵群体的优秀党员士官选拔出来,从源头上把好士官支委质量关。  相似文献   

12.
修养四法     
一、讲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一个人来说,规矩就像人生道路上的“交通信号灯”。自觉遵守,就能一路畅通,平安无事;否则会违章肇事,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是无数血的教训证明的真理。所以,每个同志都要自觉强化规矩意识,自觉养成按规章制度办事的习惯,防止和克服有章不循、违章办事的现象。要时刻告诫自己“守规矩最保险、破规矩最危险”的常理;经常提醒自己,凡是定了的规定,必须严格执行,不能让规定只是挂在墙上、印在纸上。对于领导干部,既要带头按规定办事,更要严格监督自己的部属守规矩,对违反规矩的人和事要严肃批评,从…  相似文献   

13.
基层专职武装干部的“专职”与“兼职” 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过去不少同志认为专武干部兼职,会分散抓武装工作的精力,容易导致“专职”不“专”,造成忙了中心,“荒”了武装。我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专职武装于部“兼职”要比“专  相似文献   

14.
入夏以来,四川省双流县5个乡镇发生了严重的旱情,县人武部党委“一班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双流县的抗旱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陕西省绥德县石家湾乡,当地十里八村的群众都从心眼里佩服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女民兵——张菊林。 十几年前,张菊林偶然从报上看到种植蘑菇的报道后,认为养菇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于是,她只身奔赴山东、北京农科院学习实践。回乡后她一边钻研技术,一边采来野蘑菇在窑洞试种。由于种蘑菇在当地尚无先例,不少村民怕她栽跟头,劝她别冒险了。可她却说:“认准了的事,风险再大也要干!”1993  相似文献   

16.
今年夏天,南京市郊大厂区葛塘乡传出一桩怪事:不少人在夜间见到“女鬼”。有的说“女鬼”披头散发,赤身裸体;有的说是青面獠牙,血盆大口;还有的说是“少死女鬼”,穿着红裙子绣花鞋。群众惶惶不安,派出所几次侦查也无结果。“女鬼”事件就成了一个难解的谜。  相似文献   

17.
人武部参加扶贫,算起来已有数十载了。经过人武战线同志的艰苦努力,不少贫困地区进入了脱贫致富行列,其实绩令人兴奋不已。但兴奋之余,也确实感到扶贫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县扶贫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有相当数量的群众仍在温饱线以下挣扎。为此,笔者认为,人武部扶贫应在“温饱”问题上多下功夫。就目前而言,应着重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最近党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群众公认”作为选人用人的一项重要原则.“群众公认”是指人民群众对所选拔干部的反映、评价和认可程度.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就是要在选任干部中,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看法和反映,并把其作为考任干部的依据,保证选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那么,在实践中怎样把握和运用“群众公认”的原则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正确领会“群众公认”原则的实践意义首先,“群众公认”原则保持了与我党根本宗旨的一致性.我党是创建初始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井冈山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的“保家保田保饭碗”等,把我党的政治路线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人民群众看到党的干部是在带领他们向前走,就拥护.如今,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目标与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要求相一致,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并有政绩的人,人民群众才赞成,才“公认”.  相似文献   

19.
责任重如山     
长白山下,图们江畔,有一位视武装工作重如山的县委书记,他叫高勇。1996年初,高勇上任伊始,就对自己说:“兼人武部第一书记,是党管武装的具体体现,绝不能当挂名书记。” 为了尽快地胜任本职工作,履行好班长的职责,高勇把“立规矩”作为当班长的第一件事,亲自主持召开了第一次部党委会,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武部常委自身建设的决定》,确定了“一年打基  相似文献   

20.
呼声与回声     
武装干部究竟能不能“下海”经商? 编辑同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目前,已有不少党政干部走出机关,兴办、领办经济实体。面对“下海”热潮,大部分武装干部能安心武装,恪尽职守,但有的跃跃欲试,更有的早已泛舟商海。对此现象,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赞成者认为,武装干部属地方党政干部序列;反对者认为,武装部门属国防动员体制。而对此问题,目前上级尚无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