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电视剧《女子特警队》里,来自四川山村的耿菊花第一次领到津贴时,激动得抹眼泪。而百万富翁的女儿沙学莉也是欣喜若狂。那是1997年的事,她们的津贴是45元。45元的津贴对两个家庭背景有巨大差异的战士来说,意义是一样的。津贴是她们人生的“第一桶金”。耿菊花把45元津贴如数寄给家里。这一行为在富家女沙学莉眼里不可思议。一样的津贴在不同人的眼里,彰显出不同的理财态度。《财富》周刊打出的口号: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相似文献   

2.
提起写作,有人认为全靠作者的笔下生花。这话未必尽然。笔者想起明代冯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中《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文,有一段苏东坡替王安石续菊花诗的故事,生动有趣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劳伦斯的《菊花的清香》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揭示了自然(菊花)与女性的密切关联性以及作家对自然与女性的命运的深深关注。发掘和解读蕴含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的经典文学作品对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建构以及自然与女性解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工学刊》2004,(5):19-19
苏轼在《九日次韵王巩》一诗中说:“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后句是说九月九日重阳节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蝴蝶将为无处寻花而发愁,暗示到了这时候,人也将没有什么可玩赏的了。所以“明日黄花”原指过了节令的菊花。后来所指范围扩大,凡过时的事情均可用它来比喻,所谓“明日黄花,过时之物”,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昨日黄花”是一些人杜撰的词语,他们不清楚“明日黄花”这个成语的来历,不了解这里的“明日”是相对于重阳节的“当天”而言,并没有“未来”的意思。于是凭想当然,认为既指“过时”,当然不能是“明日”,而应该说“昨日黄花…  相似文献   

5.
孔子非常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诗》教乃是浸润着情意、感通于物我之间的人生艺术.《诗》教之价值在于敦情和意,感发人之意义生命,使人内尽其性、外与物合,将《诗》作为获取功名利禄、推行礼乐教化的工具和手段就流为末用.而《诗》之"情意"机制本于"感通"之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无不浸润着人与人之间共通的感情.具体《诗》教的阶段,孔子在《论语》中两次提到"始可与言《诗》",则修养其心,明"诚"之道,始能学《诗》.  相似文献   

6.
《湘军志》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列举清代史学名著时,曾说:“其局部的纪事本末之部,最著者有魏默深源之《圣武记》、王壬秋闿运之《湘军志》等”。清末,学人撰史,以得比美《湘军志》为鹄的。陈衍:《石遗室诗话》谓李希圣著《庚子国变记》,“不及万言,能尽情变,自负可追王闿运《湘军志》。”可见《湘军志》在学术界具有很大影响。王闿运(1832—1916),湖南湘潭人。博雅能文。年二十余,即挟策叩曾国藩。见知于当朝权贵  相似文献   

7.
《管子》一书,虽托名于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管仲,但并非出自管仲之手。南宋叶适认为“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近人认为,基本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管子》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以及自然科学诸方面,其中有关军事思想的论述可以说是继《孙子》之后,在中国古代军事科学园地里开放出的又一朵绚丽之花。现在仅就《管子》的作战指导思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明于机数”《管子》在《七法》篇中说:“为兵之数,……存乎明于机数,而明于机数无敌”。所谓“明于机数”,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要掌握好作  相似文献   

8.
马陵之战的胜利,是孙膑运用《孙子兵法》的结果;马陵之战的成功,验证了《孙子兵法》的经典。马陵之战对《孙子兵法》的运用,当给今人以思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夏、商两朝及西周初年,曾发生过几次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战争,这就是夏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商汤伐夏桀的鸣条之战,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和周公平定管、蔡、武庚叛乱的东征之役。这几次战争发动者的命令和有关言论,经后世史官之手以“誓”、“诰”的形式载录于《尚书》之中,分别名为《甘誓》、《汤誓》、《牧誓》、《大诰》和《费誓》。这五篇文献,以其对战争命令和战争言论的专题记载,为研究上古时代的战争动员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代,周室不振,诸侯争霸,外族交侵,战乱迭起。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而又只有刀笔简续的书写工具。史学家写出了内容丰富语言精练的一批新型历史著作。《左传》在这方面是突出的代表。唐代的刘知几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清代的刘熙载日:“若论字句之精严,则左公允推独步。”《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向来是最为人称道的。刘熙载《艺概》论《左传》诸条,深得其文理。他说:“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期为大备。”确实,《左传》的战争描…  相似文献   

11.
陈霆 《国防》2011,(3):33
新年伊始,昆明市盘龙区人武部利用"四下乡"之机,采取发放《国防动员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国防设施保护法》等法规资料、布置国防知识展板、组织文艺会演等多种形式,在全区广泛开展了  相似文献   

12.
“形”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著名军事典籍《孙子》兵法,就有以“形”立篇的专门篇章。本文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形”与“示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孙子·形篇》之“形”是表示军事实力的概念《孙子·形篇》中“形”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这个问题在古今众多的《孙子》兵法的注家中,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读了他们对于“形”篇之“形”的注释,使人感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很有影响的《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注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李筌注曰:“形谓主客、攻守、八阵、五营、阴阳、向背之形”。杜牧注曰:“因  相似文献   

13.
塑造绿色年华——某部青年官兵在部队中茁壮成长刘逢安步入军营,接受绿色的洗礼,青春的步履坚稳踏实,青春的岁月充实丰满,青春的风彩熠熠生辉从《战友之歌》到《爱的奉献》。在军旅曲中,官兵们最喜爱、被传唱频率最高的歌曲是《战友之歌》。在基层连队,每天都能听到...  相似文献   

14.
《孙子》一书流传至今,已历2500年之久。自汉代开始,注家蜂起,注疏、解诂、考订、诠释《孙子》之著述代代皆有。特别是晚清以来,由于受西方近代军事思潮的影响,又出现了一批用新方法来研究《孙子》的著作,遂使《孙子》成为一门专门之学。据笔者统计.截止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已知的历代有关《孙子》的著述共有415种,其中有117种已成为佚书,仅见于各家之著录。在现存的有版本馆藏可据的298种书中,又有大约八分之一左右收藏于海外。目前大陆各馆所藏《孙子》著述,很多已是海内孤本,学者欲寻已非易事,  相似文献   

15.
在讲古汉语法“名词作状语”的时候,许多人都用到《史记》里“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鸿门宴》)、“高后儿子畜之”(《齐悼惠王世家))和“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子吴起列传》)等作例证,认为其中的“兄”、“儿子”和“客”,应分别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像对待儿子一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国产贺岁片《集结号》掀起了一股"英雄归来"的战争写实旋风。其场景之惨烈,牺牲之悲壮,情谊之真切,回味之悠长,使观众在热泪盈眶之际得以亲自掀开英雄主义的神秘面纱,看清战争的真实面目。然而,电影的功能是多样化的。《集结号》让我们领略了规模宏大、视听震撼、残酷无情的战争场面,让我们体验了同仇敌忾、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战友情深,  相似文献   

17.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著名的军事经典,是以政治体制中的官职命名的。至于作者是谁,争议颇多。但这些尚无定论的争议并不影响对本书军事伦理思想的把握,故本文不加考究。 《司马法》所言军事理论,多是侧重于从宏观上阐述战略思想、方针、法则的。现今流传的《司马法》共有五篇,即:《仁本第一》、《天子之义第二》、《定爵第三》、《严位第四》、《用众第五》。其诸篇名均系以该篇中最首句之语而得,而诸篇内容多是对夏、  相似文献   

18.
据广东省广州市《花卉》杂志介绍,目前我国市场上有四类花卉最为畅销,很值得城乡民兵作为生产和经营开发重点: 馈赠花卉 一些大中城市均先后兴起了花束赠送热。走亲访友,迎宾送客,红白喜事,文体活动等场所摆花赠花已成为文明高雅的象征。如茶花、茉莉花、梅花、月季、玫瑰、桂花、夜来香、一品红、杜鹃花、荷蓉、四季菊、菊花、迎春花、凤仙花等都很畅销。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它深受《孙子兵法》的影响。文章以赤壁之战、智取荆州、彝陵之战为窗口,以期窥探《三国演义》中所体现的《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20.
国防乐园     
《大哥你好吗?》: 《那年我十七岁》《大约在冬季》,说一声《再见吧,妈妈》,告别了《老乡亲》,唱着《国歌》与《我的士兵兄弟》一路《风雨兼程》,走过《三百六十五里路》,来到了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经过《鼓浪屿之波》洗礼后,成了一名《军营男子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