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的假象     
佛经里写人通常走两个极端,不是大智就是大愚。《百喻经》里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有个女人刚生了个儿子,可是她并不满足,还想多要几个孩子,于是,她四处向别人打听:“谁有办法让我再多生几个孩子?”有个老妇告诉她:“我有办法满足你的心愿,不过你得先祭祀天神。”女人赶紧问道:“拿什么祭祀呢?”老妇说:“把你的儿子杀掉,然后用小孩的血去祭祀天神,你就能得到更多的孩子。”女人听罢觉得言之有理,就准备杀子祭天。有个智者发现后,觉得这女人疯了,赶忙制止:“你将来能否得到更多孩子还不一定,却要先杀掉自己的儿子,简直愚蠢透顶!”  相似文献   

2.
6年来,李咏红每年寒暑假都会到部队给孩子们上课,而写信,则成了李咏红探亲结束后每个星期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询问孩子们的学业,鼓舞孩子们的信心。虽然很辛苦,但李咏红乐在其中,她说:"这是我与大山的一个约定!"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刚刚备完课的李咏红拿起纸和笔,准备给那群孩子写信。那群孩子,不是大学校园里李咏红班上的学生,而是远在千里之外丈夫所在部队工区偏僻山村的小孩,还有丈夫十几名战友的孩子。他们是李咏红的一群特殊学生。难忘那座山2005年的夏天,李咏红带着儿子任彦铭第一次到部队探亲。之前,丈夫任  相似文献   

3.
“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这句话,是笔者最近从陶行知追文凭的故事中看到的。故事说陶老先生得知儿子通过他的关系弄到一张文凭,并拿着这张文凭到外地找到了工作,便立即给儿子发去“速将文凭寄回”的电报,接着又给儿子去了封言辞非常强硬的信.信中说:“文凭绝不能给你,我只能按你的实际情况写一份证明材料。总之,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相似文献   

4.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12,(13):55
幽你一默野生部落固定工作六岁的小芳很可爱,常常有班上的男生向她求婚。有一天,小芳回家后跟妈妈说:"妈妈,今天小强向我求婚,要我嫁给他……"妈妈漫不经心地说:"他有固定工作吗?"小芳想了想说:"他是我们班上负责擦黑板的。"指挥儿子对父亲说:"爸爸,学校成立了一个乐队,我想参加,学校说乐器要自己带。"父亲盯着儿子想了半天,随后递过一根筷子说:"孩子,咱家穷,你去当个指挥算了!"我也是有个人第一次在集市上卖冰棍,不好意思叫卖。  相似文献   

5.
一个妈妈有一对儿女,她简直拿这对儿女没办法。他们永远对她的劳动不屑一顾。表现在行动上,他们总是不耐烦地说:"妈妈你真烦!真是患难啰唆的妈妈!"一个周末,妈妈留下一张纸条后走了。纸条上说,外公病了,需要她去照顾。所以,也许三天,也许一个星期,她不会在家,希望两位宝贝能好好照顾自己。  相似文献   

6.
“儿子,你妈妈去世已经两个月了,为了不让你分心,爸爸一直没把噩耗告诉你,希望你能理解,化悲痛为力量,当一名好军人……”2月18日上午,浙江省瑞安市受难军属池建国在北京军区某部将家  相似文献   

7.
二百五定律     
严丰 《政工学刊》2014,(4):87-87
看到过两个外国的故事: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走了进一家家具店,说10年前在这家店里买了一张沙发,可现在它的一条腿掉了,想让店里免费为她修理。家具店老板带着他的儿子,下午就到了她家里去修沙发,给那位老妇人的沙发新换了一条腿。  相似文献   

8.
抛开烦恼     
道具:纸、笔和容器时间:约30分钟操作步骤:第一步,请参加游戏的官兵围成一个圆圈,每一位官兵,把自己目前面临的烦恼,写在一张纸上揉成团,放到容器里面,然后把容器搬到房间的角落。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位老人将要离世时,将他的四个儿子叫到一起。老人未曾说话,先拿出一把筷子,分给每个儿子一根,要他们将筷子折断。四个儿子分别很容易地就将各自手里的筷子折断了。此后,老人又将另外四根筷子捆在一起,让儿子们折。结果,四个儿子谁都未能将那一捆筷子折断。这时,老人说话了。他讲了一个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要儿子们在他去后加强团结,这样,就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14,(7):16-17
正连日来,一幅幅生动而温暖的画面在天山南北传递,首批2000余名干部全部住连到位,打通惠民政策惠及各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这一切,离不开驻村干部们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离不开亲朋好友的帮助和祝福。请你们放心在基层工作,而我们——袁莹:表弟,你作为第一批下基层的干部,临走当天,一家人为你辞行。瘦弱的弟媳坚定地对你说:"你放心地走吧,孩子有妈妈帮我带,你只管忙你的,就是闲暇时候别忘记给儿子打个电话!"我在一边看到她笑着流泪了。作为姐姐,我也帮不上啥忙,只能对弟媳说:"没事,还有姐姐在呢,家里有事给我打电话。"其实,我知道你也是万般不舍,但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11.
在我记忆中,妈妈很迷信,每当家里有什么重大事情了,妈妈都要烧上几炷香,双手合十,念念有词。后来,有两件事情让妈妈对迷信逐渐产生了怀疑。我高考那年,在快要考试的日子里,妈妈每天都要烧上香,嘴里念念有词。第二天就会告诉我:"儿子,你一  相似文献   

12.
白纸和黑点     
有个女孩哭着跑回娘家,气急败坏地向父母诉说再也无法忍受新婚的丈夫,在双亲的百般劝解下,仍然坚持非离婚不可。这时父母拿出一张白纸和一支笔,交给女儿,要求她每想到对方一个缺点就在白纸上画一个黑点,于是她就不停地在白纸上画黑点,在她画完以后,父亲拿起白纸,  相似文献   

13.
符志侠,是沈阳军区某部营长戴营阁的爱人,高中教师。 1981年的春天,符志侠刚从学校走回家门,就听到有人跟妈妈说话:“给志侠介绍个对象,是个军官。”她听到后,心里不禁掠过一丝喜悦。她从上小学开始,就非常热爱解放军,随着年龄的增长,军人的形象几乎占据了她的心灵。所以,当妈妈把这一消息告诉她时,她直点头。只要是军人,虽没见面但她已先同意一半。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播出某海防驻军退休志愿兵王华堂夫妇与他们收养的“脑瘫儿”之间的亲情故事的专题节目,在全国观众中引起较大反响。一段35年没有血缘的亲情故事,传唱成一曲人间真情之歌。志愿兵王华堂是名扬全军的“渤海深处九老兵”之一、全国和山东省军区学雷锋先进典型;妻子张翠兰是名业务精、心肠好的海岛妇科医生。1970年1月的一天,值班护士找到张翠兰说:“一名未婚女青年在医院生下孩子后溜走了,带话说您是有名的活雷锋,孩子拜托您抚养。”张翠兰一阵惊愕:这女子太狠心!但孩子是无辜的。遂抓起电话找丈夫商量。丈夫王华堂也是热心肠,当即同意留下这个被人抛弃的“儿子”。  相似文献   

15.
地中海的波涛轻抚过海防年轻的黎巴嫩在她的抚摸下停止了枪炮的声响我在维和的营区里遥望东方思念我年幼的JL郎宝宝你是否在为寻找妈妈哭闹亲爱的宝宝不是妈妈狠心而是因为祖国需要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妈妈都在异国他乡把你的名字轻声叫宝宝你快睡觉明天的快乐你不能缺少妈妈是想让天下所有孩子都睡个好觉妈妈在美丽的黎巴嫩为世界和平站岗放哨地中海的波浪轻拥着海床疲倦的黎巴嫩在她的摇摆中进人了香甜的梦乡我在异国的星空下遥望故乡想念我年迈的亲娘妈妈你是否在为牵挂女儿心焦亲爱的妈妈不是女儿不孝而是因为和平需要每当困难出现的时…  相似文献   

16.
对象:4人一组道具:废纸10张,笔5~6支目的:娱乐和消除疲劳准备4张小纸条,分别写上"官、兵、捉、贼"字样,将4张纸折叠起来。参加游戏的4个人分别抽出一张,抽到"捉"字的人,要根据其他3个人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细节,来猜出谁拿的是"贼"字。猜错的要受罚,由抽到"官"字的人决定如何惩罚,由抽到"兵"字的人执行;如果猜对了,则抽到"贼"的人受罚。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一个温暖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开来。故事起源于3张温暖的照片,一张照片是一个女孩的侧脸,可以看到这位女孩一双大眼睛中闪烁着万分焦急的神情,另外两张照片是女孩的背影。让人感动的是:身穿深色毛衣的她,一头长发束在脑后,两只手交叉在一起,挤压着老人的胸腔;她俯下身子,埋着头,为一位老人做人工呼吸。这个故事就真实发生在一列火车上。这3  相似文献   

18.
黄建华 《国防》2002,(5):19-19
我是1968年入伍的,老家在山东济南,在第四批女飞行员中,我的孩子是最小的,我当时给自己定的标准就是:不飞完四种气象,不要孩子。所以30岁的时候,我才有了儿子曹宏成。 儿子五岁以前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这5年里,我只回家过一次。有一次,我抱着4岁的儿子问:“妈妈在哪儿?”他胖乎乎的小手指着墙上我的照片说,  相似文献   

19.
悄悄话     
在战地民兵指挥所里,我在话机上播了一禾妍丽的喇叭花,她陪我接转一阵阵喜悦,拨动一个个号码。我贴紧手中的话筒,低声说:妈妈,你的儿子已经长大,—喇叭花笑了,那慈周善目的模样,好似毋亲在.点头应答。悄悄话@张振河 ~~  相似文献   

20.
幽默与笑话     
给虫子找妈妈小儿让我看他手上爬着一条蠕动的毛虫,我一见毛虫就全身一颤,随口说了句逗孩子玩的话:"快把它弄到外面去吧,它妈妈一定在找它。"儿子转身走了出去。我以为达到了目的,谁知他一会儿又进来了,手上爬着两条毛虫,他说:"我把虫妈妈接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