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统一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和福祉,而大一统的实现历来都是国家兴盛的重要契机。本文以中国历史上的十次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战争和数以百计的局部范围内的统一战争及平叛战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统一战争指导的特点与规律,认为实施统一的一方必须做到:一、正名以伐,以坚定的决心从事统一大业;二、变短为长,改善军力结构,化优势为胜势;三、事权专一,确保统一战争指挥、协调的顺畅;四、得时勿怠,正确把握发起统一战争的时机;五、文武叠用,既要收土,更要收心。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军事历史渊源久远,内容宏富广博。在中国五千年起伏跌宕的历史长河中,军事领域的创造和贡献举世瞩目。与战争发展史和军事思想史一样,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的发生、发展、变革和嬗变的进程,自先秦至当代历经数千年。其历程之久远、规模之宏大、演变之纷繁复杂,以及历史经验之丰富,在世界上无与伦比。虽然,在进入近代后一个时期,中国军事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了,但也有其缓慢前进和取得某些成就的一面。对于中国历代军史这份精神遗产,我们后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加以整理和研究,批判地继承和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赵良 《国防科技》2007,(2):58-61
中国历代兵家注重辩证看待自己所处时代的军事和战争问题,战略目标上注重全与破的协调,战略路线上追求迂与直的结合,战略手段上强调奇与正、虚与实、专与分、刚与柔等诸多致胜因素的辩证统一,从而形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争指导艺术,成为我国军事哲学、军事科学乃至世界军事科学的一部分而光照千秋.本文着重就军事辩证思想在中国历代兵家战略指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点和规律,以及对近代、当代军事与战争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的国家和军队莫不把军事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加以研究。在中国军事史上,有过无数次的战争,涌现出众多的军事人才(主要指将帅),留下大量的兵书专著,如《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等等,其中不少章节直接或间接地论述了军事人才问题。在其它一些重要文史典籍里,议论军事人才问题的篇章也很多。因此,对中国军事人才思想的发展作些纵向考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我们研究今天军事人才问题是有裨益的。纵观中国历代军事人才思想,其主要特征是: 一、充分肯定军事人才在决定战争胜败、国家兴亡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我国历史上,大凡有所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都认识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屯田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从西汉开始在西域屯田戍边,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清、民国时期至新中国。一、两汉时期公元前101年,西汉政府在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设使者校尉,以保障军事补给和来往使者的粮食供应。《汉书西域传》载:"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最早的地方官员,这一地区也是汉朝在天山以南地区的第一个屯田点,也是西域都护府的雏形。公元前60年,汉朝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央王朝在西域统治的完全确立。从此,西域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代战争哲学探源》,是2001年度通过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立项,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承担课题,2006年10月验收合格、同意结题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项目。全书五篇二十一章,计70万字,其探究内容见诸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是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新型生产力正在推动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过渡,并从根本上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全球性军事变革。这场军事变革以实现军事系统的信息化为核心,促使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演变。面对世界军事的严峻挑战,中国军事必须实行全方位的变革。江主席明确指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按照实现信息化的要求,科学确立我军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步骤。”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就是要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8.
吴清战争是以吴三桂为首的明朝旧臣和以康熙为首的清王朝进行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从1673年至1681年,历时八年之久。战场东迄江西,西至四川,,南达云贵,北抵陕甘,烽烟弥漫半个中国战争中,双方互有攻守,几经较量,最后以吴三桂的完全失败和以康熙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这场战争虽已过三百多年,但剖析这场战争中双方的战略方针,战术思想,作战手段,选择任能等方面,于今天军队建设仍是一个很好的殷鉴。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战争是阶级社会中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如同其它一切复杂的客观事物一样,战争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有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矛盾运动发展的规律,集中揭示了贯穿于整个战争运动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及矛盾诸方面的本质联系和必然发展趋势。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毛泽东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深入而具体地观察分析战争内部的矛盾运动,揭示出战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种种规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战争规律论思想。纵观古今中外战争发展史,在以往的军事家中,可以说毛泽东是最善于把握理论与…  相似文献   

10.
朝鲜战争作为新中国成立不久打的第一场战争,对中国后来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大多是理论化的东西,而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外交思路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并模式化。因此研究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勾勒出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决策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一、从朝鲜战争爆发到中国出兵朝鲜, 中国政策的变化 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0月25日中国宣布出兵朝鲜,中国对朝鲜战争的认识和政策有一个转变过程。 朝鲜战争刚爆发…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战争哲学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科学形态的理论体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战争实践过程。它是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战争实践反复检验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它仍然有其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而且在中国和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毛泽东战争哲学思想的体系和内容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产生优秀军事理论的国家之一,从孙子兵法到毛泽东战争哲学思想,确有中华民族自己的军事理论和传统的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参加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仅…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在秦朝暴政和秦末战乱所造成的经济凋敝的残破局面下,西汉王朝诞生了,这是继秦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与唐并称的盛世王朝。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止,西汉王朝经历了200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中原王朝与北面匈奴的关系,随着各个历史阶段双方实力消长的变化,既有玉帛互报,亦有干戈相见,反映在边防建设与斗争上,就是战略防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的80年,经历了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以及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外战争。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军事人物及学术思想等,是军事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把中国历史粗略地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段,近代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近代军事不但是古代军事的延续,而且是现代军事的根基。近代中国既有丰富的军事历史素材,从军事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上进行科学的综合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中国近  相似文献   

14.
最近,美国《武装力量》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一场非接触一接触战争:中国和俄罗斯从伊拉克战争中看到的》文章。作者是美国长期从事国家安全领域研究的资深研究员。自1977年以来,作者效力美国国防部,一直从事苏联和俄罗斯军事文献研究。该文以一个美国军事专家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评估和反应,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分析了此次战争可能会对两国军事领域产生的重要影响。现摘译其文主要章节,以飨读者。文中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特此声明。  相似文献   

15.
三国两晋时的世兵制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三国鼎立,战争连年,人口锐减(由汉顺帝时的四千九百多万,减少到七百六十七万),户籍混乱,兵源非常缺乏。鼎立的三方为了扩大军队,以制胜于人,都先后强制实行世袭兵役制,简称世兵制。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6.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性现代局部战争。这场战争参战国较多,战争规模较大,激烈程度较高,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兵器。毛泽东在这场战争中,以其政治家、战略家的敏锐和军事家的高超指挥艺术,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自始至终以局部战争的战略思想指导这场战争,促使这次大规模作战行动达成了局部战争的目的,其军事思想对战后局部战争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础。一、以确保国家安全和有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与经济建设环境为基本点筹划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前最强的6…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奴役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开展民主革命伟大斗争的发端。自此以后,中国人民一方面积极参加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战争,一方面开展以反抗和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为主要目标的民主革命战争,诸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捻军起义战争、天地会起义战争、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战争、辛亥革命战争、白朗起义战争等等。这些连绵不断的起义战争,都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侵略势力,在我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不朽的篇章。然而,和反侵略战争一样,这些起义战争留下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战争政治动员——这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起过巨大作用,而在当代人们的思想认识上面临着挑战的课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回顾一下作为高技术战争典范的海湾战争。 美国从始至终都在进行战争宣传,总统在各种场合发表讲话,军政要员纷纷慰问前线官兵及其家属,并在军队中开展以国家利益至上和珍惜军人荣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等等,以求得国内军民对战争的支持。同时,由政府首脑亲自出马,到处游说,遍及欧、亚、非、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创造了为世界惊叹的辉煌成就。然而,科技的发展,高技术兵器大量使用于战场,使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如何运用人民战争理论指导未来战争,并取得胜利,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新课题。 一、未来高技术战争仍然具有人民战争的基本属性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战争的舞台上导演了一幕幕人民战争的活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奇迹,成为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和领导长期武装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个适应革命战争要求、集中统一、精干高效、相对健全的军事领导体制,不仅保证了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和革命战争的不断胜利,也为新中国创建军事领导体制提供了模板。这一军事领导体制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集中统一指挥;它是在战争中形成、在战争中发展、历经战争考验的军事领导体制;是一个建立在单一陆军基础上的、基本上以战略区进行作战和建设的军事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