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大多数国家的军队使用配置半自动指挥系统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存在许多缺点:在夜间和有雾、有雪的低能见度条件下作战能力受限;射程短、射速低;战斗中易受光电干扰;不能有效毁伤坦克的多层装甲或主动防护装甲。因此,世界各国在改进现役反坦克导弹武器的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反坦克导弹一问世,很快就成为陆军的主要武器装备之一。迄今,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美、俄反坦克导弹的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美、俄陆军装备的反坦克导弹都以第三代为主,第二代为辅,并已在为发展第四代反坦克导弹作技术上的准备。而英、法、德、日及印度等国家的陆军装备的反坦克导弹,则都以第二代为主,第三代为辅,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和装备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自坦克诞生以来,装甲战车的防护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坦克的前部、两侧以及炮塔周围,都有较厚的各种复合装甲、反应装甲作防护。面对坦克周围这一层层先进的装甲防护,一般的反坦克武器,如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炮,以及第一、二代反坦克导弹等都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即使是制导炮弹和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也不能保证将其击毁。于是,人们不得不把反装甲的突破点转移到防护薄弱的坦克顶部。  相似文献   

4.
坦克被誉为“陆战之王”,是一种有直射火力、高度机动,又有坚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主要用于同敌方坦克及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用来对付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等。主战坦克是坦克队伍中最重要的成员,它代替了传统的中、重型坦克,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二战以来,主战坦克已发展了三代,现正在发展第四代。欧洲是世界  相似文献   

5.
现代地面战争中,坦克与反坦克武器之间的较量将在更长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展开。今天,反坦克导弹以其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已跃升为反坦克武器的主力。目前,世界上有90多个国家装备40多种反坦克导弹,还在研制一批新型反坦克导弹。在海湾战争中,约有60%的坦克是由便携、车载和直升机载反坦克导弹摧毁的。60~70年代,反坦克武器与坦克基本处于势均力敌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复合装甲、反应装甲等新型防护装甲的相继出现,第一、二代反坦克导弹已相  相似文献   

6.
反坦克导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研制成功的小型制导武器,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法国率先投入使用,继而在众多国家掀起研制高潮。历次局部战争表明,反坦克导弹是当今最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与其他反坦克武器相比,反坦克导弹具有命中精度高、威力大、射程远、机动灵活、作战效费比高等一系列优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反坦克导弹经历了4代,并在很多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大量装备。下面列举出10种最有代表性的反坦克导弹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决定导弹,特别是防御导弹,未来制导系统的发展趋势,大部分冲击来源于威胁。根据这个理由,未来制导系统的性能大部份由现行的威胁情况逐步形成。除数量上的性能改进例如,命中精度,生存能力等以外,还有新的质量上性能改进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通常认为是新一代的导弹。 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具有目标暴露之后由射手跟踪目标和制导导弹的特性。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具有导弹制导系统的自动化的特性。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具有部份地放弃了对目标的跟踪;导弹的寻的头处于自动寻的状态,导弹跟踪人工指定的目标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过时的反坦克枪 坦克这种新式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出现后,欧洲各列强很快就认识到它所具有的强大威力,于是如何给士兵配备合适的反坦克武器就成了摆在各国首脑面前的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难题。 在上世纪的20~30年代,各国主要的反坦克武器基本上都是反坦克枪。  相似文献   

9.
二战中,德国最先将装甲部队集群使用,创造了“闪电战”。有矛必有盾,在研究装甲作战同时,德国并没有忽略反坦克武器的研究,给陆军配备了轻、中、重3级反坦克武器。各种自行反坦克炮、反坦克突击炮是德军威力最大的重型反坦克武器,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猎豹”反坦克突击炮。它被称为德军最好的自行反坦克武器。由于突击炮等重型武器要集中使用,一般部队大都装备牵引式的中、小口径反坦克炮。战争中,火炮口径随着对手坦克装甲的厚度增加,而不断加大。这些火炮是德国陆军步兵部队最重要的中级反坦克武器。而对于班排级的轻型反坦克武器,德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兴治,自 1963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进入了军工科研单位,从事反坦克导弹系统的研制。他从资料中了解到,一个国家的军队若没有现代化的反坦克武器,必然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战斗的失利。可是我国的反坦克武器却处于落后状况。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为改变我国的反坦克武器的落后面貌贡献力量”,“一生永远为兵器科研服务”。他与同事们先后进行了三种型号的反坦克导弹的研制。成为我国反坦克导弹的开拓者和发展者之一。他们研制成功的J—×××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红箭××及某弹综合性能均达到世界先进…  相似文献   

11.
最重要的指标:攻击力 在对二战中各类反坦克自行炮的比较中,应最先考虑它们的哪一项指标呢? 作为坦克如何优先考虑火力、防御力、机动力这3要素是一个难题,不过一般认为最重要的是火力,其次是装甲,最后是机动性,毕竟将敌人击毁是最重要的。 而反坦克自行火炮是对付比自己强大的敌人,这是建立反坦克自行火炮的原因。基本上,自行火炮使用旧式坦克的底盘,所以与坦克有相近的机动能力,在底盘上设置用装甲板围绕的装甲战斗室,并尽量减轻战斗室的重量,在战斗室中装一门比坦克强1~2个等级的武器。所以,武器的性能是评价  相似文献   

12.
田武 《国防科技》2003,(2):22-24
众所周知,导弹的命中精度取决于它采用的制导体制,多年来,导弹的制导体制已经历了多代改进和发展。光纤制导具有导线制导和无线电波、红外、可见光制导及激光制导所不具有的独特优点,是近年来国外广泛用于反武装直升机和反坦克武器的一种制导技术,颇受美国等西方国家陆、海、空三军的高度重视。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3.
01式轻型反坦克导弹是日本陆上自卫队最新型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主要是近程攻击敌坦克及装甲车辆,在攻坚作战中,也可以摧毁敌坚固的作战工事。日本军方希望它能取代84毫米无后坐力炮,成为步兵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的中坚。1993年,日本川崎重工得到了日本军方的合同,成为01式反坦克导弹的主承包商,当时的编号是XATM-5。经过了8年的研制,2001年制式化,以当时的公元纪年命名为"01式轻型反坦克导弹",在日本  相似文献   

14.
一、前 言 八十年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坦克武器?这是一个颇有兴味的问题。下面按反坦克武器的射程米分类叙述一下。 二、近距离反坦克武器 这一范畴的反坦克武器,有代表性的是反坦克地雷和个人携带的反坦克火箭。 直到数年之前,埋设地雷是专门依靠人力,但在最近,有的国家已开始使用利用机械力的地雷敷设机;另外,利用大口径火炮:多管火箭炮、直升飞机以及战术飞机等布雷的技术也正在完成。八十年代将会出现一种跳跃式反坦克地雷,这种用上述方法布下的反坦克地雷在落下的地点等候坦克,一旦探知坦克到达附近,就点燃推进剂,跳起来向坦克撞去。  相似文献   

15.
反坦克导弹已成为反坦克作战的中坚力量,是各国重点发展和大量装备的反坦克武器。为了满足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反坦克作战的需求,建立起以新一代反坦克导弹为主,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体系,各国都在积极发展面向21世纪的新型反坦克导弹。其中主要有:美国的“掠夺者”、“长弓-海尔法”、LOSAT 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俄罗斯的  相似文献   

16.
在1980年,正如一些报告表明的,近程反坦克武器要求有两种不同类型,法国陆军拟定了两个新的武器发展计划,最终将取代目前正在服役的89mmMleFls反坦克炮。那时这两个计划命名为ACTCP(超近程反坦克武器)和ACCP(近程反坦克武器)。 ACTCP计划的目的是发展一个轻型的,射程大约150米的武器,这种武器要相当的便  相似文献   

17.
在1983年,英国、法国和西德通常都认为目前的反坦克导弹正在走向其有效使用期限的终结。有若干因素影响了这种判定;射程和重量;干扰;以及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即在这方面产生怀疑,例如“米兰”、“旋火”、“霍特”和“陶”这样一些导弹是否能够穿透苏联新一代主战坦克的装甲,还是确实能摧毁新的薄片装甲。1983年3月,西德MBB公司、英国航空空间公司和法国国家航空空间工业公司签署了一个谅解备忘录,它要使新一代(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正确地叫做TRIGAT)继续发展。这意味着,欧洲导弹公司动力小组(EMDG)能充当主承包商,它是1980年形成的一个三家公司的合伙。在北约组织的防御  相似文献   

18.
坦克以坚固的装甲抵御反坦克武器的攻击。随着反坦克武器威力的日益增强,尤其是攻击坦克顶部武器的出现,单纯依靠被动防护难以保证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于是坦克的主动防护系统应运而生。主动防护系统可以在一定距离干扰或拦截反坦克弹,使之不能命中目标,保护坦克的安全。根据防护机制的不同,主动防护系统分为软杀伤和硬杀伤两类。“软杀伤系统”只是使威胁战车安全的攻击弹药迷失目标,不能对它造成硬损伤;“硬杀伤系统”则是在攻击弹药到达之前就将它摧毁,或起码使其受损并大大降  相似文献   

19.
阅读     
《现代舰船》2012,(10):58
米格-29——第三代战机之最经典(Ⅰ)(Ⅱ)作者:叶菲姆戈登等著李向阳译出版: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3月本书深度揭秘了米格-29的研制过程、构造、性能及出口情况。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开始进行第四代战斗机的概念性工作。第四代战斗机将装备新型空空导弹和复杂的武器控制系统,最新科技都将被应用其中。苏联三家顶尖的飞机制造企业都参与其中。1977年10月米格-29第一次试飞。在米  相似文献   

20.
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扼要介绍了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的主要针对坦克、飞机的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发展;从第一代采用光机扫描型红外传感器的导引头到第二代采用电子扫描的焦平面红外传感器的导引头。本文还介绍了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针对地-地导弹的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发展;介绍了它的第一代、第二代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基本技术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