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超视距雷达及其防空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超视距雷达在对抗隐身目标、低空超低空目标、反辐射导弹和电子干扰时的优势出发 ,阐述超视距雷达在现代防空体系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和世界超视距雷达的发展状况 ,最后对超视距雷达的发展前途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在海上频繁出现的蒸发波导可以使雷达的电波信号以较小的衰减在类似于金属波导的大气层结内传播,从而可实现雷达的超视距探测。为了检验雷达实现超视距探测的距离、信号强度等参数与实际蒸发波导的相互关系,采用了高精度的大气波导测试仪在典型海面进行了蒸发波导的实际测量,同时利用岸上雷达进行目标探测。实测结果表明,雷达在蒸发波导条件下能够实现超视距探测,且探测距离和信号强度与蒸发波导的特征参数相关。  相似文献   

3.
蒸发波导环境中微波雷达经常会出现超视距探测,建立雷达超视距探测效能库有利于微波超视距雷达探测效能的发挥。提出了一种计算雷达超视距探测效能的快速算法,即以蒸发波导高度、总体理查森数和海面风速为变量,先建立雷达超视距探测效能查询表,再利用查表的方法得到各种气象条件下雷达的探测效能,以此作为探测效能库的数据基础。最后将基于此算法得到的雷达探测规律与实际观测进行了比较,表明此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对海监视是雷达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为定量分析对海雷达网的探测效能,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雷达网探测威力进行了直观显示和遮挡建模;对视距附近舰船目标和海杂波的雷达反射截面积进行了分析和建模,并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对海探测效能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标准大气传播时,对海探测效能主要受到雷达天线架高和海杂波的影响,海杂波主要影响小目标探测;当存在波导现象时,对海探测效能必须考虑超视距的影响。仿真结论和雷达网实际对海探测结果相一致,可用于作战模拟和新战法研究。  相似文献   

5.
机群超视距作战联合战术信息系统的效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建立了机群联合战术信息系统在超视距作战中综合机群的传感器、导航和火力控制系统,组织对目标协同探测、辨识和火力控制的系统模型,以及它的效能评估模型.仿真计算表明此信息系统能有效增加机群超视距作战的效能,但噪声和欺骗干扰会显著地影响它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舰艇协同被动探测超视距目标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纬度差异对多舰协同被动定位目标精度的影响,并通过仿真手段计算不同纬度下多舰协同被动定位目标的精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中低纬度对目标的位置解算精度较高,可为被动超视距条件下多舰协同进行目标位置解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舰载战斗机多传感器协同探测作战效能,基于空中截击战情想定,按照作战空域从远到近,建立了舰载战斗机空域增程搜索、雷达一发多收、雷达红外融合探测、编队协同制导和雷达多波束探测场景模型。在超视距、中距和近距搜索阶段,重点对多传感器协同探测模式中的增程探测、探测及干扰和多波束探测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不同作战距离,创新性开展了作战流程下多传感器协同探测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8.
传统超视距目标跟踪中将目标位置信息转变到以融合中心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下进行,针对这种方法在高纬度地区使用所带来的目标位置信息误差问题,提出将目标信息转变到横向地球坐标进行表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目标运动模型、目标观测模型以及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超视距目标跟踪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高纬度地区的超视距目标跟踪精度,能够满足高纬度地区舰艇作战指挥系统对超视距目指信息的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9.
所谓非接触性作战,是指敌对双方作战单元借助侦察探测系统、信息系统和攻击兵器的远程化,在对方防区之外实施的一种超视距、非接触的作战样式。当今,世界各国军事学家普遍预测,非接触性作战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甚至可能会出现没有地面部队接触性交战的非接触性战争。于是,各主要国家军队纷纷借助近期局部战争中的经验,积极研究非接触性作战理论,大力发展用于非接触性作战的各种技术和武器装备。可以预测,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非接触性作战,将会以五种样式逞威战场。 超视距非接触性空战 此种作战样式是指敌对双方空中作战平台在视距以外,通过机载探测设备搜索发现和截获对方空中目标,并用中、远距空空导弹进行相互攻击的一种空中非接触性作战样式。这种非接触性空战样式,是中、远距离空空导弹和机载光电探测设备发展的产物,攻击距离通常为10公里以上,这是与10公里之内的视距(接触)空战的本质区别。 超视距非接触性空战包括中距空战  相似文献   

10.
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频(HF)地波超视距雷达(GW-OTHR)利用雷达波束绕地表面衍射作用,能探测视距外的舰船、低空飞机和巡航导弹,不仅覆盖面积大、费用低,能弥补常规微波雷达低空盲区和天波超视距雷达的近距盲区,也无需注意电离层的变化,且可反隐身、抗反辐射导弹(ARM),因而在许多国家的国民经济和国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论述了地波沿海面传播的特性和探测能力,并对超视距雷达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非参量法模型将动态优势与静态优势孤立,传统表现形式无法直观、形象体现具体编队的超视距协同空战态势的问题,将威力场的概念应用于超视距协同空战态势评估。根据超视距协同空战特点,从战斗机攻击能力、通信能力、探测能力、生存能力、电子干扰能力、协同能力和全向告警能力等方面构建威力势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克服非参量法模型的缺点,能够全面、直观、形象地对超视距协同空战的态势进行评估,且可以有效提高战场决策者的效率和决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天波超视距雷达为了适应电离层不同高度是把电磁波折射到预定的探测空域,通常工作在(5-30)MHz的宽阔域范围。探测距离远达(800-3500)km的小雷达截面目标,发射平均功率常达几百千瓦,早期使用脉冲体制,现今多用连续波体制以获得更大的平均功率。采用连续波体制时要隔离发射天线信号对接收系统的泄漏,发射和接收天线一般要离开近百km。  相似文献   

13.
天波超视距雷达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天波超视距雷达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其在防空作战中对抗隐身目标、反辐射导弹、低空目标的作战优势。  相似文献   

14.
反舰导弹超视距攻击作战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反舰导弹超视距攻击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目标探测、引导攻击、武器使用效果等模型,并给出了仿真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计算机仿真流程.所建立的模型和采用的方法对海军其它作战样式的计算机模拟仿真也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舰载雷达不能为超视距导弹提供超视距目标指示问题,分析了超视距导弹使用中的目标指示要求,结合舰载直升机性能及作战方法,运用舰艇机动学中的有关理论,建立舰载直升机引导超视距导弹攻击模型,归纳总结了计算结果,得出若干规律.为舰载直升机在超视距目标指示中的行动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天波超视距雷达波束入射余角范围进行估算,再根据高频电磁波与海面相互作用产生Bragg谐振散射的特性,对一阶海杂波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定入射余角条件下一阶海杂波的多普勒频移特性。结合产生二阶海杂波的三种情况,分析了二阶海杂波的多普勒特性,并指出了天波超视距雷达对海探测舰船目标的困难性。  相似文献   

17.
依据假目标干扰环境下的多机协同目标探测原理,分析了假目标干扰环境下基于数据链系统的目标探测逻辑。建立了超视距空战中机群数据链系统通信延迟模型,以及效能评估模型。分析了数据链系统通信延迟对攻击效果的影响。提出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通信延迟补偿算法。通过仿真计算证明,在假目标干扰环境下,该算法能有效补偿因数据链系统通信延迟带来的目标位置精度误差。  相似文献   

18.
基于PJ模型的雷达探测距离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波在近海面大气中传播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蒸发波导条件下,电磁波的传播路径会被显著改变,使雷达的探测距离增大形成超视距探测.给出了PJ模型的计算公式,同时叙述了基于PJ蒸发波导模型对雷达探测距离进行预测的流程,并且运用X波段雷达与海上目标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预测方法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9.
超视距登陆理论超视距登陆理论又称超地平线登陆理论,其根本特征是主张登陆工具在敌人岸上的探测距离之外的海区换乘、编波,高速冲击上陆。而传统的两栖作战理论主张抢滩上陆工具在距岸  相似文献   

20.
巡航导弹在现代战争起着巨大的作用,如何尽早发现巡航导弹便成了当前的首要课题.为了提高对巡航导弹的防御能力,简单分析了巡航导弹的优势及劣势,阐述了气球载雷达的特点以及在探测巡航导弹方面相对与其他探测手段的优势.研究了如何针对巡航导弹的进攻特点,提出了利用气球载雷达与地面雷达网、预警飞机和天波超视距雷达的配合使用发现巡航导弹,能够有效地解决对巡航导弹的预警监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