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遏制战略是冷战时期美国贯彻始终的国家战略,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手段和名称,但其核心精神始终没有改变,直至今天,在美国国家战略中仍然可以发现其影响,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具有典型意义。地缘政治因素是影响遏制战略提出和形成的基本的、核心的因素,对遏制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地缘政治因素对美国遏制战略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掌握美国国家战略调整的基本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向,以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一、地缘政治理论是遏制战略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壮大和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孤立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但是自1951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50多年来,两国之间发展起来的睦邻友好"全天候和全方位"的国家关系堪称世界上双边关系的典范。中巴友好关系的存在有力的支撑了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安全与稳定,其中,中巴军事技术合作又是这一友好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侧面。通过分析中巴军事技术合作的背景、历史和现状,可以有效的了解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复杂性以及我国在其中的核心战略利益所在。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中巴友好的地缘政治因素和历史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中巴军事技术合作的历史、现状以及其在中巴关系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上,对中巴军事技术合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看法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中国地缘视野集中在陆地相邻国家,缺乏海洋战略思维.今天,应从更高的层面以地缘政治、地缘战略的视野来审视海洋问题,积极推进新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战略的建立.因此,经略海洋与战略统筹首先要从"陆海兼备"的大背景中认识中国海洋问题的战略特性,其次要在西北太平洋的大框架下把握"三海合一"的战略指向,最后要在整个亚太地缘大格局中审视西行海上战略通道问题.  相似文献   

4.
亚洲地区冲突原因复杂 ,由来已久。本文着重从地缘冲突板块理论的角度考察中东 (大西亚 )、中亚—南亚、亚太 (大东亚 )和北亚四大冲突板块如何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影响亚洲和平与发展的大局 ,对中国安全环境构成多方向、多样化的挑战 ,并认为冲突板块的特殊性、连动性、持久性和时代性特征客观上要求中国发挥亚洲地缘重心的作用 ,带动亚洲各国树立以发展促安全的新型安全观 ,建立信任与合作的亚洲政治经济新秩序 ,科学系统地建立亚洲的整体安全战略 ,团结亚洲各国共同维护亚洲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作为利益与影响遍及全球的大国,美国的对外战略中总是带有地缘政治因素。“9·11”事件之后,美国借反恐之机,投棋布子、谋局造势,新地缘战略已初露端倪。与美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的地缘战略相比,这个新战略既保留着一些美国既定的对外政策理念,又呈现出新世纪的新特点。总体看,美国地缘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的是地缘战略的一般理论问题 ,在对中外地缘战略实践史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地缘战略的一般规律及海洋强国和濒海强国地缘战略的各自特点。这些仅系作者本人的孔见 ,以就教于学术同行。  相似文献   

7.
地缘经济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具有政治性、主导性、非暴力性和地域性特征。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地缘经济中的金融霸权、政治化倾向、贸易战、贸易壁垒和跨国公司的"攻地战略"。  相似文献   

8.
孟母可择邻而居 ,国家不可择邻而立。地缘因素是战略的关键制约因素 ,地缘环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是新世纪国家崛起的外部环境。本文从研究中国地缘环境的特点和演变入手 ,重点探讨中国陆防、海防实践的历史经验 ,以及处理陆海防关系方面的得失 ,为新时期边海防建设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奎 《国防科技》2000,21(2):50-51
苏联的解体使世界地缘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中,俄罗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其走向如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军事战略走向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魏国历史达178年,魏文侯时期曾经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盛的国家,自魏惠王后由盛而衰,逐渐走向灭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魏国各统治者对魏国的地缘政治变化后的战略策略运用不当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军事经济研究》2014,(8):F0002-F0002
中日东海争端由来已久,实质是中美日三方战后地缘政治博弈的战略问题。从地缘政治视角来看,中日东海钓鱼岛争端是个“一体多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冷战和20世纪的终结,对21世纪或说后冷战时期地缘战略格局前景的预测成为热门课题。20世纪地缘战略格局变迁的原因告诉人们,要正确认知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世纪地缘战略格局全貌,就必须正确分析冷战终结所引起的全球各种力量平衡关系的变化及其近、中、长期演变趋势,首先是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及其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3.
《军事经济研究》2014,(8):F0003-F0003
长期以来,世界各地涉及岛屿争端和海洋权益的地缘政治博弈从未间断过,中日钓鱼岛争端同样体现了中日两国的地缘政治博弈。但是,如果转换到能源地缘政治和海洋法的视角,中日东海争端将有一个崭新的思路。中日在东海开发与海洋划界乃至能源合作上有无合作空间,国内外学者的答案是肯定的,从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节能等在内的“大能源”的角度看,中日在能源问题上完全可以实现“合作大于竞争”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政治与军事经济的关系,从军事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方面看:(一)军事经济本身就是带有政治行为的经济现象和活动;(二)军事经济是政治的直接物质基础并导致政治格局的变化;(三)军力是制定国防政策的重要依据;(四)政治意向和政治斗争有时直接源于军事经济。从政治对军军经济的反作用来看:(一)政治决定军事经济的性质和方向;(二)政治决定国防开支和军事经济运行机制;(三)政治决定军力的流向和“机会开支”;(四)军事经济效益必须以实现政治目的为原则。为正确认识政治与军事经济的辩证关系,应把握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政治与军事经济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不能将二者的关系割裂或混淆;再次,弄清工作重心的转移与军事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在武器装备建设上的发展令世人瞩目。 因以色列的国情与所面对的地缘政治关系,其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6.
地缘之困:大国博弈的"中心区" 亚洲中心地域位于地球上各大陆的中央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将这里界定为"历史的地理枢纽",指出这一特定区域是陆上力量的战略中心和"心脏地带". 而哈萨克斯坦又位于中亚腹地,其横跨欧亚两洲,国土包括中亚北部和乌拉尔河以西的欧洲部分,与俄罗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蒙美两国政治关系、军事合作超乎寻常,呈现出以政治关系为基础,以军事合作为重点,以经济文化联系为催化剂的发展态势。本文仅就这一关系作一论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作为唯一的中东战略支撑点,叙利亚对俄罗斯意义重大。通过一系列准确的战略决策与协调的战术运用,俄罗斯凭借在叙利亚的作战行动扭转了乌克兰危机以来的不利局面,成功撬动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占据战略先机。文章以俄罗斯的中东战略为切入点,在分析叙利亚危机背景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俄军"混合战"的成功经验,从决策背景、战术运用与战略实现三个层面分析俄罗斯介入叙利亚危机的利益抉择、战争艺术与撤军考量,进而为我国打赢未来战争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与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福艳 《国防》2011,(12):66-67
当前,迅猛发展的新军事变革为我们提高国防建设水平、实现两个历史跨越提供了新机遇,但风云变幻的国际地缘政治态势也使我国战略利益和安全稳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实现和平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调整思路、改革创新、应对  相似文献   

20.
美军海外基地网络发轫于美国内战结束后经济迅猛发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的年代,奠定于两次世界大战,随冷战的两极对抗而不断发展,冷战结束后一超独大的美国对此略作调整。美军海外基地网络建立、发展和调整,既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地缘战略家、政治家们的战略思想,又体现出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