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器装备是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恩格斯就曾指出暴力不是单纯的意志行为,它要求促使意志行为实现的非常现实的前提,特别是工具。这里的前提就是物质基础,工具指的就是武器装备。“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量、经济情况及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正是基于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才促使人们思考如何进行管理创新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战斗力,进而赢得战争的胜利。一、战争形态演变与武器装备管理创新人类战争形态的演变可以从作战要素、形式及规模3方面作如下勾勒…  相似文献   

2.
战争经济动员,是指国家根据战争的需要,有计划的将平时经济转为战时经济的一系列活动。它是军事经济潜力向军事经济实力转换的重要途径,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形势下,加强经济动员准备,提高战时经济动员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恩格斯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的,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这说明了战争的胜利依赖于国家的经济水平。现代战争,根本不可能完全  相似文献   

3.
暴力是孕育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最终取得胜利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经济条件帮助暴力取得胜利.暴力的必要性是由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所决定的.资产阶级反革命暴力只能以无产阶级革命暴力来摧毁.暴力革命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对武器装备在战争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作用所作的精辟论述,对于当前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武器装备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恩格斯指出,暴力不是单独的意志行为,“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的条件和资源帮助‘暴力’取得胜利,没有它们,暴力就不成其为暴力”,他进一步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通过…  相似文献   

5.
战争所依赖的一切力量.是以社会生产所提供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也就是以经济力量为基础的。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决定了军事战略与经济的关系。战略是对战争全局筹划与指导的方略。战略不是单纯的谋略对抗,而是通过物质力量的对抗和较量实现一定的战争目的。就物质力量来说,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经济条件。经济是通过向战略提供物质手段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的。因此,战略依赖于经济,而战略的发展与变革,也是经济进步的结果。探讨封建农业经济与中国古代战略的关系,对于加深对现代军事战略的认识,无疑是有意义的。小农经济与围城战略中国封建农业经济,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形式,它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小农经济。这种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以手工劳  相似文献   

6.
古罗马时期的军事理论家韦格蒂乌斯曾说过:“谁要想获得和平,谁就必须准备战争。”战争准备是为适应战争需要所做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组织保障工作,是战争实施的基础。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利与失败、国家的安危与存亡。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军事高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国家进行战争准备不仅是为了发挥其“战而胜之”的实战功能,更为了发挥其“不战而胜”的威慑功能。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军事后勤理论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建设强大的后方是保证革命战争胜利的基础;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做好后勤工作的物质依托;人民群众的支援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坚强后盾;取之于敌与后方供应相结合是保障战争胜利的主要物力来源等。  相似文献   

8.
国防教育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储备,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扎实实地搞好全民国防教育,对于我们保卫和平,反对侵略,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战争是双方力量的全面较量。这种较量既包括物质力量,也包括精神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精神力量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著名军事家巴顿曾说过:“战争可能是用武器打的,但它  相似文献   

9.
国防信誉是指国家和公民在进行国家防卫活动时形成的具有一定可信程度的意识形态。良好的国防信誉不仅指导规范着人们对待国防的态度和行动,而且是促进民族振兴、经济繁荣、国家富强的精神力量。在长期和平环境之中,和平麻痹思想容易滋长,只有树立强烈的国防意识,维系极高的国防信誉,才能有效地保卫国家的安全。国防建设既包括精神力量建设,也包括物质力量建设,而强化国防意识则是维系国防信誉的必然要求,是立国、强国、夺取未来战争胜利的精神支柱。同时,国防意识也是国防建设的思想基础,人民有了强烈的国防意识,才能自觉地去从事物质方面…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观点包括革命战争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辩证分析战争中人和物质力量的关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自觉能动性、强调在政治上广泛动员军民,是取得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等。新时代创新性运用和发展其人民战争思想,必须坚持党对人民战争的领导、坚持军事斗争中的群众路线、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坚持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坚持依客观条件创新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等。  相似文献   

11.
刘亚楼智斗陈长捷唐义路战争,既是交战双方物质力量的竞赛,同时又是双方指挥员主观指导能力的竞赛。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指挥员对战争主观指导能力的强弱,对于战争的进程甚至战争的胜负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949年1月14日至15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战争就是以暴力进行的武装斗争。而“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战争不仅是武装斗争,还是经济力的抗衡,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战争的本源是经济,经济既是战争的根本动因,又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经典作家的上述观点,透彻地阐明了军事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适用于认识古今中外的一切战争。本文试运用这一基本原理,对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的军事经济进行剖析,目的在于分析史实,丰富军事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陕甘宁边区与各抗日根据地国防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 ,在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以“兵民是胜利之本”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 ,存在于民众之中”为基本理论依据 ,以“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为目标 ,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的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主要内容 ,适时提出和倡导了国防教育 ,并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初步的实践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宣传中,通过对敌人进行妖魔化,将战争暴力加以美化,有意营造了一种"道德强制"的氛围,让民众感到如果要被社会接受和尊重,除了支持战争之外,别无选择。正是这种"道德强制"的压力,帮助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动员大量民众支持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战争是敌对双方物质和精神力量的综合较量,培养过硬的战斗精神对取得战争胜利至关重要。培养过硬战斗精神必须不断强化官兵“军魂”意识,必须把握其衡量评判标准,必须认清其生成机制,必须塑造正确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6.
后勤动员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和军队为适应战争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动员对象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时可靠的后勤动员能为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 1 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由于信息战的出现使现代战争具有了“非暴力性的本质特征”,“战略信息战就是战争的非暴力表现形式”,“战争的非暴力属性日益显著和重要”,“战争可以不流血”。有人据此主张应该改写战争的定义,将“现代战争的本质界定为敌对双方为了一定的利益而进行的暴力或非暴力的战略对抗活动。”更有人提出了“不流血、零伤亡、低风险、少破坏”的所谓“干净战争”、“文明战争”的概念。 在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化,信息化战争正在来临的今天,战争是否真的出现了非暴力化的倾向?战争是否不再必然表现为暴力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认为军事运动同其他一切社会运动一样,是物质运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他主张一切军事行动均须“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上面”,“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求战争的胜利”,“战争的胜负主要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竞赛”,“如果不进行经济建设,革命战争的物质条件不  相似文献   

19.
张明生 《国防》2003,(12):29-29
组织落实是民兵工作“三落实”的基础,因此,民兵工作改革应从调整组织入手逐步深化。 (一)要着眼遂行综合斗争任务,进一步调整民兵组织结构。高技术战争是以激烈的空袭反空袭对抗为主要表现、打击手段“软硬”兼施、打击对象包括战争实力和战争潜力、物质与精神的“总体战”。因此,民兵组织建设要自觉适应新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特点,努力提高与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经济基础首先是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减租减息政策,使战争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是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充分利用私营工商业,为战争提供尽可能多的物力、财力,使夺取战争胜利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