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姐与我同名同姓,属狗,大我五岁,两家隔河相望。儿时,大人们下田干活,常把我送到河对岸姨妈家。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就牵着我的手,她白净的圆脸上闪着两只大眼睛,辫子上拴着的红蝴蝶结,就像跳动的火焰,她就是表姐。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边防武警战士,最近家中父母来信告知,因我二姐1995年底与一同在广东打工的同乡结婚生下一女未回老家办理计划生育手续,乡干部即把我二姐夫家的一幢新房拆掉,现在乡干部又到我家,限令我父母把我二姐一家叫回来,否则,就要拆我家的房,罚我家的款。父母吓得六神无主,我也不知如何是好。领导要我  相似文献   

3.
让爱流回去     
表姐带女儿来参加艺术联考,她的手机出了问题,拨任何号码都显示“呼叫限制”。我帮她研究了半天,也没搞清楚咋回事。只是注意到她的手机很破旧,外壳上色彩剥脱,款式也很老了。表姐说:“是孩子用剩下的。”外甥女的手机,是很时尚的苹果手机。送她去考试时,我们不知道路怎么走,她的手机还能导航。  相似文献   

4.
三代人     
2007年12月,我第二次把古稀之年的父母从山西农村老家接到成都小住。蓉城的大街小巷正流行一句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而我的双亲却和初次来时一样,对城市生活处处无所适从。父母用不惯我家的马桶.点不燃煤气灶,打不开防盗门,不会用热水器洗澡,找不到熟悉人唠嗑……隔三差五,父母会向  相似文献   

5.
据对某师5000多名战士家庭情况调查,有3.6%的战士家庭残缺,即在其入伍前或服役期间家庭突遭变故:要么父母离异,要么父母中一或两人残疾、亡故,要么父母犯罪入狱等。家庭的不幸遭遇———家境的骤变,生存条件的恶化,心灵的创伤,情感、生活经历的磨难,以及亲情温暖与家教的?..  相似文献   

6.
七叔买房     
前段时间,我回家乡探望父母。七叔听说我回来,专程从40多公里外的生产队赶到我家“求”我,帮他在大连买住房。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大姐被拐卖到内蒙古后,与收买她的那个男人关系很好,两人已“结婚”8年,女儿也6岁多了。她被拐卖前的丈夫徐某对她很不好,她非常想解除与徐某痛苦的婚姻关系。于是,我大姐趁今年从内蒙古回家探亲之际,向法院起诉,要求与徐某离婚。徐某为此多次跑到我家吵闹、威胁,并趁我大姐单独外出之机,将她“拉”到徐某家“看”了起来,限制她的人身自由,强迫我大姐撤  相似文献   

8.
周五快下班的时候,几个朋友不约而同地打来电话说,好久不见了,晚上想到我家叨叨,要么去喝喝茶聊聊。“周一不刚见了面,还聊了近两个时辰啊?”我一边笑着一边回答。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心里就特别幸福,总感觉被这种浓浓的友情时刻包围着,时刻都行走在友情的萦绕之中。  相似文献   

9.
某通信团战士小苗问 :我家与林某是邻居 ,1 962年我家全家迁往外地 ,因不知以后是否回来 ,遂将四间房屋借给林某 ,并托林某代为管理。林某从我家离开后即使用该房屋。 1 980年 ,林某因儿子结婚需住房即将我家的房屋修整了一番 ,又在我家房屋占用的院内新盖厢房三间 ,共花费 1 5 0 0元左右。 1 995年 ,因我父母年龄已大 ,即回老家居住 ,让林某腾还房屋。于是 ,林某将我家的原四间房屋还给我家 ,自己仍占住自己所盖的三间厢房。我家让林某归还厢房 ,林某称该厢房为他所盖 ,应归其所有 ,如我家愿意要可以卖给我家 ;而我家则认为 ,该厢房虽为林…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4月 5日 星期三 晴家里来信 (一 )今天 ,收到娟的来信得知她还在娘家住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娟家离我家二里地 ,我们前年认识并确立恋爱关系 ,去年底 ,在双方老人的一再催促下我们在老家结了婚。婚事办得并不隆重 ,因为我是一名士官 ,每个月的工资不过几百元。娟在家务农 ,我父母都 6 0多岁了 ,娟的父亲去世很早。虽然没有多少钱 ,但婚后的一个月我们在一起过得十分开心 ,父母和岳母看到我俩关系很好也十分高兴。然而 ,一个多月的假期转眼就到了。临走前的晚上我们一夜没睡 ,恨不得将一辈子的话都说完。天不知…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谢顾问:我是个青年民兵,靠党的农村政策使我家的生活好起来了。前年冬,我拆了旧屋建了新房。哪知,最近我村来了个“风水先生”,他看了我的新屋后说什么:“此地不是建房地,风水不好,必须尽早搬开,否则,生不出男孩,发不起人。”经他一说,我的心动了,新的念头产生了:搬屋,生个男孩;但父母、妻子不同意。父母说,这个老屋场生了三男  相似文献   

12.
特别关照     
我是1996年12月参军入伍的。离家时,父母叮嘱我:"在家靠父母,出门靠老乡。到部队见了老乡,可要多攀着点儿。"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父母所说的"攀着点儿",我心领神会。说来也巧,从鱼米之乡来到千里之外的塞外军营,新兵班长竟然是我的老乡。我找来地图查了查,从我家到班长家,距离不到100公里,连方言都非常相近。我有意跟老乡班长"套近乎",天天有事没事喊着"班长好",端茶倒水忙前忙后,目的只有一个,让班长"特别关照"我这个小老乡。班长是全团出了名的训练尖子和优秀班长,每年都要给全团进行一些班训练课目演示。这不,入营才一个月,班长就要带领我们给全团新兵进行队列演示。演示前,机关首长来连进行课目审查验收。当进行到齐步间隔两步走时,我一紧张,将间隔两步走成了间隔三步,把全班队形搞得乱糟糟。机关首长说,新兵紧张,情有可原,正式演示时不出错就行了。首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居住在厦门的老金门同胞隐姓埋名半个多世纪的故事。面对金门亲生母亲的责备,使年过七旬的她心感愧疚,终于改回了出生时爹妈取的姓名。 居住在厦门湖里区禾山镇高林村的陈玉叶,原籍金门县金沙镇杨宅,1949年夏天,由于家境窘困,出于生计,她来到厦门投靠表姐黄亚珠。三个月后,厦门解放了,她因此无法再回到国民党统治下的金门家乡。不久,当地派出所要求居民申报户口,为了能顺利落户,住在表姐家的陈玉叶便给自己取了个新名“黄亚玉”,正式落了户,她的真实姓名从此便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基干民兵,今年26岁,家住山东省青州市朱良镇彭家村,说起这件事让大家见笑。我家原先共7口人,是村里典型的超生户,父母共生了我们姐弟5个。父亲很固执,秉持着古旧的传宗接代原则,不顾国家政策,非要母亲生个男孩不可,于是我就有了4个姐姐。由于人口众多,为孩子上学、家庭生活、全家花销的事,父母没少吵架。  相似文献   

15.
我是92619部队雷达分队长臧俊。我女友是武汉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她不但成绩好,受导师器重,而且家境富裕,父母在当地都是有身份的人。而我来自农村,又是大专文化,家境困难,兄妹又多。不过,当时她父母对我只有一个要求,毕业分配到厦门或宁波这样的大城市就行。可命运偏偏捉弄人,2004年6月,我被分配到一座偏远的高山观通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们夫妻离婚时,三岁的儿子判给了前妻,我每月支付抚养费。最近,前妻擅自将孩子的姓改随她姓。请问,我能否以孩子改姓为由拒付孩子的抚养费?宋家俊律师解答如下: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  相似文献   

17.
从我出生时起卡洛琳就认得我。为她送终对我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光荣。我父亲死后,在大妈眼里我成了一家之主,对于这个家庭,她献出了半个世纪的忠诚与热爱。  相似文献   

18.
老屋的动迁     
弟弟从安徽老家打来电话,告诉我乡下的那几间老屋要动迁了。要动迁?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随后在和父母的通信中,很快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家乡要实施建设小城镇规划,我家的那几间老屋紧靠乡下一条交通主道,与近几年周围农户雨后春笋般盖起的“将军楼”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5月15日星期四晴转阴今天下午,我一个人来到在去年的两场洪灾中绝收的职工李凤勤家中,主要是看她春播以来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她看到我来了,高兴地把我请进门,又是倒水,又是递水果,还不等我说明来意,就说开了:"去年多亏了你们,我家承包的甜菜遭受洪灾,至今想起来都后怕。连队党支部为我们想办法,争取政策补助、免去绝  相似文献   

20.
女孩叫尚修慧,住在一个叫马庄村的江苏沿海普通渔村。父母因病相继去世后,年仅11岁的她成了孤儿。白天她到处乞讨,天黑就蜷缩在邻居的房檐下过夜。2005年8月,驻村的边防武警许效富在走访时发现了尚修慧,决定给她落户安家。几经辗转,许效富终于在外村找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